在朝鮮問題上切不可趙括式的書生氣
徐亮
2009.7.17
友人:近來有人提出了似是而非的觀點,提出利用朝鮮的退出停戰協定聲明的機會,抓住機遇,爭取在臺灣問題上有所突破。您對此有何評價?
筆者:立場雖正,但是其論不免流于幻想,透出過多的書生氣,如同趙括,紙上談談還可以,如果用于政策實務,恐會誤國。書生氣是一種做學問的氣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脫離實踐,更談不上投入實踐了,一旦遭遇實踐,立即破產。我們目前的理論驗證條件,差于古代社會,所以真理性也更少。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各類思想家的最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戰爭不斷,各國統治者對理論的敏感性高,因此有充足的實踐條件。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實踐實際是經濟領域的斗爭。
友人:哦。古代中國和目前的朝鮮和臺灣問題有什么關聯嗎?
筆者:你想想,在古代三千年的歷史上,實踐條件非常充足,朝鮮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尚且不可估量。何況是今天?
友人:但是當今時代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啊?
筆者:變化是什么含義?是螺旋式上升,還是直線下降,恐怕是沒有人能夠說的清楚的。有人說,現在世界變得復雜了,那么清末的中國社會和時代不復雜?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之間關系不復雜?所以說,時代變化了,有一個優點,就是各種理論可以不經過檢驗就提出來,無論聳人聽聞,還是夸夸其談,只要吸引眼球就號稱時髦或大家;因此,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通通沒有實踐的驗證。
友人:古代中國對目前我們對待朝鮮和臺灣地區的政策有什么樣的啟迪?
筆者:這個啟迪是很明顯的,就是只要朝鮮仍然在中國的懷抱中,那么這個時代必然是強大的,反之就是失敗的。從戰爭的角度來說,朝鮮戰爭只要打贏了,中國就崛起了,反之就是衰敗的前兆。中國歷史上的四次援朝的戰爭,就是典型的歷史實踐案例。歷史能夠返回來檢驗今天政策,因為歷史有時是很相似的。
友人:但是朝鮮是一個主權國家,而臺灣可是我國固有領土啊?以朝鮮交換臺灣,我覺得值。您覺得呢?
筆者:這就是問題的所在,既然朝鮮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憑什么朝鮮就不得不為了你中國的利益而損害本國的利益?這是我們的民族自私心理在作怪。朝鮮核爆炸以后,很多中國人叫囂要侵入朝鮮,扶植傀儡,不過是天真之論。
友人:難道我們就應該為了尊重它的主權而放任自流嗎?
筆者:當然不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使朝鮮知道或者由我們通過各種道義、實物的援助使他們明白,靠近中國的利益更大,而靠近美國或者說投靠美國的損害大于和中國戰略盟友關系的維持。
友人:為什么朝鮮的戰略地位能夠大于臺灣?臺灣可是中國固有領土啊?
筆者:作為理論工作者,他可以提出問題,或者說可以宥于某個特定理論視野的通道來觀察世界。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切不可為國界線所圈定,否則極易造成政治短視,不僅是全國一盤棋,而世界也要一盤棋,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不評論其國內政治,金正日更是一個玩弄大國于股掌中的世界級戰略家。如果不考慮主權、國界等因素,我將朝鮮和臺灣做了一個比較。
在這個同心圓中,朝鮮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次核心部分,而臺灣則屬于陸地同心圓的外圍。有人說,你這個圖等于把臺灣的地位給貶低了。貶低一個省份的價值本身是有條件的。比如西北的蘭州,對于沿海地區它可能是不重要的,但是對于整個西部的安全它又是極其重要的,對于西部安全的重要性又要超過東部。所以重要性是一個比較概念。比如今天的臺灣,雖然鬧獨立,但是對中國海權以及突破島鏈,走向世界是一個核心利益,但是朝鮮是一個什么問題呢?它實際上是中國大陸的安全屏障,屬于陸地安全的防線,屬于海洋和大陸的交會點。
也就是說,臺灣雖然是中國強大的保證,但卻是高層次的要求,而朝鮮對于中國,乃是基本的防線。沒有人說我愿意拋棄低級的要求,只看高級的層面,或者這么比喻吧,我不需要吃第一個餅子和第二個餅子,只吃第三個餅子,因為我吃第三個餅子的時候飽了。階梯是一階階上去的,現在卻有人想抽掉第一個臺階,直接跳到第三個臺階。這就成了無本之木,無花之果了。
友人:我明白了,不能因為臺灣是中國的主權問題就使它超越安全的基本需要。
筆者:民族的基本生存安全要高于統一的需求。因為統一臺灣對大陸不僅意味著海洋安全以及安全防線的拓展,還意味著民族復興的標志。要知道,從秦漢以來,真正的統一政權只有秦漢晉隋唐元明清,民國有形式的統一,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卻面臨的是近似于南北朝的對峙。而且這種南北朝的對峙,在現代有了不同的寫法,過去是以黃河、淮河或者長江為界,現在則是以海洋即臺灣海峽為界。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想在歷史上留下盛名,統一是一個基本的條件,如果只想和南宋一樣茍且偷安,雖然也有繁榮,但是卻不足以大國置論之。對于目前的中國來說,和南宋一樣茍且偷安的低級需求,需要保住朝鮮;如果想成為強大的統一政權,和漢唐齊名,則必須統一臺灣。
友人:您看外交領域,漢唐需求和南宋需求那個更明顯一些?我們有可能成為強大之邦嗎?
筆者:無論是否在事實上已經是,在主流輿論中已經開始了吹噓的進程,歷史學家如同吹鼓手,開始吟唱起了21世紀的漢唐盛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隋煬帝也常常號稱自己文治武功天下第一的,北宋靖康兩位皇帝還是詩人呢,風花雪月更是一套接著一套。
我從來沒有見過當今外交精英這樣骨頭賤的政治治理者。從夏商周開始,一直到毛澤東,時間跨度有4000多年,但是政治領導者無不以統一全中國為己任。即使是處于割據一方的劉備,有頻頻發起統一之勢。春秋戰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民國軍閥混戰,最終能夠統一,根本上是統一的理念如同北極星一樣恒久不滅。那個時期的統治者,無不以領土之完整和國家的統一為天下興亡之大任。
從開放以來,我們接近于喪失這種統一的民族意志。這種意志接近喪家之犬,被精英打擊為狹隘民族主義,或者被冠以“落后”二字,打入冷宮。現在極其猖獗的是唯經濟第一論,外交的綏靖和投降打著西方最先進學術的名義給中國人洗腦。
友人:你的理論很新鮮,有什么支撐嗎?
筆者:我一直和一些朋友有一個觀點,就是中國目前對于臺灣問題的變化,有兩大致命的變化,一是統一意志接近退出政治;二是領土逐漸在萎縮。下面有一個例子,可以看出我們的臺灣政策是如何一步步倒退的。
時間段 |
典型政策性語言 |
在領土上的進展 |
政治指標得分 |
1949到1976 |
一定要解放臺灣(毛澤東) |
統一了大陸地區 |
90 |
1978到1999 |
一國兩制,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鄧小平) |
收回港澳和西沙 |
50 |
1999到目前 |
認為對臺政策將體現最大的靈活性,理論上開始考慮聯邦制 |
1、上海五國的邊界談判,中國放棄了70%以上的爭議領土; 2、在和印度的談判中準備放棄東段9萬領土土地,換取西段; 3、默認訪問臺灣的會見馬英九中總統稱謂 |
-50 |
政策的過于靈活化容易突破原則的邊界,甚至踩著政策的危險線走鋼絲。無限接近突破原則底限的做法,雷同于臺灣切香腸式獨立的道路。民族意志從強烈的意識形態自信已經倒退到妥協退讓的無底限(“一定要解放臺灣”蛻變為“開始考慮聯邦制”),確實是一種恥辱的思想。而把恥辱思想的泛濫作為一個時代學術發展的標志,不過證明了這個時代的本質是多么地淺薄和無知。
如果說一個時代強大和昌盛的標志是主權的擴展,那么其最低的標準就是主權的鞏固,那么從這個底限上來說,領土的萎縮絕對不是一個強大統一政權的標志。把一個失去道德信義、失去信仰、只信奉金錢的動物哲學、統治階層腐化貪婪的時代稱為一個新的漢唐盛世,不過是一相情愿的小丑之言罷了。
友人:毛主席絕對不會想到臺灣問題擱置了以后會發生嚴重倒退的情況,如果他老人家在世,會憤怒痛斥的。
筆者:所以我認為主權是不能擱置的,擱置需要一個條件,就是時代會朝我有利的方向變化,或者至少不發生對我不利的變化。但是這個概率并不高。這是一對矛盾。國家內部和諧,具有強烈的統一意志;那么這個和諧形成了一種和平的壓力,內部越享受和平長久,就越不愿意改變現狀,就越愿意擱置爭議。
關于主權擱置的收益情況,我做了一個分析結構:假定這個社會內部不會發生動蕩和政權更迭,那么列表如下:
變化趨勢 |
有利于我的變化 |
至少不會對我不利 |
不利于我的變化 |
嚴重不利于我 |
事件指標 |
收回擱置領土 |
保持現狀 |
共同開發 |
成為別國領土 |
得利點數 |
1 |
0 |
-1 |
-2 |
幾率 |
25% |
25% |
25% |
25% |
兩極評價 |
25% |
75% |
也就是說,領土擱置爭議以后,盼望有利于我的變化概率只有區區的25%,其他不利于統一的概率是75%。而且時間是世界上最為不確定的因素,在時間的進程中我們都無法確定世界會發生多大的變化。那么既然未來如此不確定,我們還要堅持擱置爭議,那么結論只有一個,就是不愿意承擔使用武力統一帶來的后果,而希望將這個風險轉嫁到下一代領導人的身上。
當時毛暫時停止解放臺灣的動作,而選擇了去保衛朝鮮,不僅因為中國那個時候對海權的需求沒有強烈到今天的地步,還因為朝鮮從地理距離上講非常靠近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京,這也是很要命的因素。
友人:是啊,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為地緣政治的因素而不能忽視朝鮮的因素。
筆者:是的,你可以不喜歡朝鮮政權,你也可以譴責核實驗,但是它天生就睡在你的身邊,你沒辦法選擇,也忽視不了。如果你膽敢忽視它,那么吃虧的就是你,你就是傻瓜。人是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的,國家也一樣。很多人想選擇美國當爹,可還是黃皮膚,人家還是歧視你,因為你不僅從頭到腳都生錯了,連基因都投胎錯了。在這里,我要勸一下外交精英們,你們能做的事情就的早死早利索,滾到娘胎肚子里還有可能當美國種,呆在中國請您別放屁,因為它會影響到我們正常人,豬玀會跟你們走,我們不會走,也走不了。
這里我也要提一句,歷史上多數時間內都是中原的政權對不起朝鮮兄弟,中國和韓國建交的時候,尊重過朝鮮的意見嗎?現在你們想起來朝鮮遵守諾言了,談兄弟情誼了,早干什么了?反正都是你家有理,什么狗屁邏輯。
友人:是啊,每次我們都不自覺地以民族私心看待朝鮮。
筆者:不僅如此,我們目前對待朝鮮的看法顯然應該是這樣的:重新定位韓國的地位。其實質不過是美國的傀儡政權。如果在這一點上犯糊涂病,那只能是眼前一片模糊。韓國軍隊的指揮權實質上控制在美國手里,只有和平時期的指揮權,只是沒有意義的,等于告訴你,用上的時候都歸我,用不到你的時候都歸你派遣,相當于韓國培訓了士兵幫你美國打仗,這 和雇傭軍有什么區別。我們想統一臺灣,底限就是國防權和外交權。韓國的國防控制在美軍手里,外交需要美國點頭,這算那門子獨立主權國家?我認為,韓國的地位和目前臺灣地區的地位基本相同。
友人:但是我們現在卻積極想和韓國保持良好關系。
筆者:問題就在這里,為了一點積極利益,從道義和政治上卻是雙重的失敗。從道義上講使朝鮮離心離德,從政治上,失去了和韓國討價還價的氣魄。比如韓國和中國爭奪一些文化資源,我們國家就不敢公開地反駁,尤其是一些歷史問題,直接關系到國家對東北地區管轄合法性的問題,但是我們卻在這個不容討論的問題上象貓圍著熱鍋一樣轉來轉去。如果沒有和韓國建交,也仍然能夠獲得經濟利益,貿易也不會中斷,但是道義和政治上的好處卻是難以比量的。
友人:外交的短視是非常可怕的,現在有人想以朝鮮換臺灣,是進一步拋棄朝鮮。您對此有何評價?
筆者:這是典型的書生誤國。朝鮮不是你想換就想換的。而且現在的問題不是中國拋棄朝鮮,而是朝鮮想拋棄中國投入美國的懷抱。為什么核爆炸這么大的動靜?有人就說了是金正日瘋了,是非理性的。我覺得這純粹是扯淡,是忽悠人。朝鮮是理性的國家,他們的決策都是有深意的。目標之一就是吸引美國的注意力,奧巴馬上臺在世界上實行戰略收縮,但是就是在朝鮮問題上不收縮。現在是朝鮮逼迫你美國注意我,逼迫你改變對我的看法。
友人:但是朝鮮交換臺灣說的也很有道理啊。
筆者:朝鮮的重要性不是你說了就可以的,不是你說重要它就重要,你說無所謂它就無所謂的。你要想讓大家都信你,總歸是有測量的標準的,這是標準一般地來說是歷史經驗和實證。你這兩個都沒有,都證明不出來,我只能說你是嘩眾取寵。我們現在學術最大的問題就是唯心主義盛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用負任何責任。
友人:這也是中國學術的現狀,最近季羨林和任繼愈都去世了。
筆者:我對他們的去世表示哀悼。但是學術絕對不是靠混年齡出來的。我經常聽很多朋友說,現在那里有什么大師,都是因為歲數大了,年輕人又不學無術,老年人自然就成“大師”了。對于一個將納粹德國作為祖國的學者,既使他和秦檜一樣發明了宋體字,又是南宋狀元,我們仍然不把他當大師。好了,今天我們就談到這里了。最后送一句話給讀者:
學術本身是沒有國界的,但是服務的對象卻是有國界的。有些人用數學帶領了工農業的發展,推導了神舟7號上天;而有人卻用數字來測字算命,成為迷信的新病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