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出席安理會科索沃問題特別會議。當日,聯合國安理會繼續就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問題進行磋商。 新華社記者侯俊攝
3月13日,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發布命令,宣布解散議會,并于5月11日舉行議會選舉。 5月的議會選舉將是塞爾維亞人對國家命運的一次全民公決,是要加入歐盟而丟掉科索沃,還是要捍衛科索沃而寧愿走上與西方對抗的道路,屆時將見分曉。
自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后,科索沃境內的塞族人一直在舉行抗議活動。就在14日,數百名塞爾維亞族示威者占領了聯合國設在科索沃米特羅維察市的一家法院,將法院懸掛的聯合國旗幟換成了塞爾維亞旗幟。
時間回到1999年,時任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為了保住科索沃與北約開戰,在遭受了幾個月的轟炸之后,米洛舍維奇妥協,科索沃獲得自治地位,同時被北約接管。
2000年的大選,塞爾維亞面臨了一個向左還是向右的問題,結果選擇向右的親西方政黨獲勝,米洛舍維奇政權終結。
從那以后,塞爾維亞的每次選舉幾乎都面臨向左還是向右的問題,但10年過去了,塞爾維亞仍在十字路口徘徊——不管怎樣向西方服軟,民族圣地科索沃還是要丟掉;可是跟西方對抗,又讓塞爾維亞人想起了長達10年的國際制裁下的悲慘生活。
其實,在今年2月的總統選舉中,也存在著親西方政黨與民族主義政黨之爭,結果親西方、力主加入歐盟的塔迪奇獲勝,這意味著當時多數塞爾維亞人不愿意回到當年跟西方對抗的米洛舍維奇時代。但科索沃的獨立再次讓塞爾維亞政壇出現了變數,激進的民族主義政黨在2月17日后有了更多的支持者。
向左走的領袖:
尼科利奇:
米洛舍維奇的接班人
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生于1952年3月。1991年他加入了民族主義者舍舍利組建的激進黨。從1998年開始,激進黨跟米洛舍維奇的社會黨結盟,開始聯合執政,尼科利奇一度出任塞爾維亞副總統。西方一直視尼科利奇為米氏的接班人。
目前,激進黨的主席仍是在海牙受審的舍舍利,但尼科利奇才是該黨的實際負責人。尼科利奇現擔任議會議長一職,也是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領袖人物。
尼科利奇一直不贊成塞爾維亞加入歐盟。此前尼科利奇甚至曾表示:“塞爾維亞成為俄羅斯的一個省,也好過成為歐盟成員國。”
科什圖尼察:
從親西方到反歐盟
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出生于1944年4月。1992年12月,科什圖尼察創建塞爾維亞民主黨,擔任主席至今。科什圖尼察一開始以親西方姿態在政壇嶄露頭角,2000年9月,他以塞爾維亞反對黨聯盟候選人的身份參加南聯盟總統選舉,擊敗時任總統米洛舍維奇。
就任總統后,科什圖尼察漸漸向民族主義方向轉變,堅決反對科索沃獨立。2006年6月3日,科什圖尼察成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理,并于2007年5月連任。
主力政黨
激進黨:塞爾維亞議會目前的第一大黨,實際控制權在副主席尼科利奇手中。激進黨成立于1991年,一直主張極端民族主義,宣稱要建立一個“純粹的大塞爾維亞國家”。由于其民族主義立場,該黨在塞爾維亞有相當多的支持者,但也因為政治觀點太過激進而少有政黨愿意跟他們聯合執政。盡管激進黨一直在議會占據相對多數,但一直處于在野黨的地位。
塞爾維亞民主黨:議會第三大黨,1992年由科什圖尼察創建,并一直由其擔任黨主席。
2000年塞爾維亞18個反對黨聯合要求米洛舍維奇下臺的時候,反對黨的領袖、民主黨的金吉奇推出當時名氣不大的科什圖尼察出任總統候選人,并最終贏得大選。此后塞爾維亞民主黨成為塞政壇上的主要角色。
塞爾維亞社會黨:曾經是塞爾維亞長期的執政黨,米洛舍維奇當年就是該黨的主席。但2000年米洛舍維奇下臺后,該黨淪為在野黨。幾經分裂之后,社會黨已經成為一個小黨,但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主要政見:
定要保住科索沃
目前塞爾維亞兩派政治勢力主要分歧是對待科索沃獨立和加入歐盟問題的不同態度。
尼科利奇領導的激進黨在科索沃問題上態度最強硬,他們堅持強烈的民族主義立場,堅決反對科索沃獨立,寧可為此放棄加入歐盟。
總理科什圖尼察領導的塞爾維亞民主黨和已故塞前總統米洛舍維奇所在的塞爾維亞社會黨現在也站在激進黨一邊。科什圖尼察正是因為在此問題上與民主黨有分歧,才導致聯合政府的解散。
如果上述三黨組成新的執政聯盟,塞爾維亞在科索沃問題上的立場將更加強硬,塞加入歐盟的進程可能也將中斷。
面臨問題:
一旦尼科利奇跟科什圖尼察聯手,他們獲勝的可能性很大,但他們卻很難解決塞爾維亞目前面臨的諸多難題。首先,科索沃獨立已成事實,很難挽回。其次,他們選擇拒絕歐盟即意味著選擇自我孤立。第三,由于歷經戰火磨難,塞爾維亞經濟恢復步履維艱,大多數民眾憧憬著加入歐盟后,能夠改善自身生活,但孤立將會對塞爾維亞本就落后的經濟造成更大打擊。
3月10日,塞爾維亞政府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特別會議。塞爾維亞政府當天舉行特別會議,通過一項有關解散塞議會和在今年5月提前舉行議會大選的建議,并把這一建議提交給總統塔迪奇。 新華社/法新
向右走的領袖:
兩任總統塔迪奇
鮑里斯·塔迪奇生于1958年。塔迪奇的父親是前南斯拉夫時代的持不同政見者,家庭的熏陶也讓他成為米洛舍維奇政權的堅定反對派。1990年,塔迪奇開始從政,成為民主黨成員,該黨是當時塞爾維亞主要的反對黨。
2000年10月,塞爾維亞發生了反對米洛舍維奇政權的群動運動,這次運動導致米洛舍維奇政權倒臺,塔迪奇參與領導的民主黨在這次政治運動中起到了中堅作用。
2004年2月塔迪奇出任民主黨主席,并作為總統候選人參加了當年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總統選舉。在那次選舉中,塔迪奇的主要對手是激進黨的尼科利奇,他在第二輪以微弱優勢擊敗尼科利奇。
2006年6月,黑山共和國宣布獨立,隨后塞爾維亞共和國宣布繼承塞黑的國際法主體地位,成為主權國家,塔迪奇改任塞爾維亞總統。今年2月,塔迪奇在總統選舉中再次戰勝尼科利奇獲得連任。
塔迪奇支持塞爾維亞加入歐盟,支持塞爾維亞與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合作,被視為親西方的改革者。在科索沃獨立問題上,塔迪奇堅持保持塞爾維亞領土完整,不允許科索沃獨立。
主力政黨
民主黨:塞爾維亞議會的第二大黨,其領導人是總統塔迪奇。在米洛舍維奇統治時期,民主黨是國內最主要的反對黨,該黨于1989年由著名親西方政治人物金吉奇創建。金吉奇一直是當年南聯盟國內“倒米”的領袖,后出任塞爾維亞總理,2003年遭暗殺身亡。隨后塔迪奇接任黨主席一職,并成為塞國內親西方自由派政黨的旗幟性人物。
塞爾維亞名人黨:又叫“G17+”,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一個非政府組織,2002年改組成政黨。該黨是一個主要由知識分子組成的自由派政黨,一直主張加入歐盟,并懲治前南戰爭中的塞族戰犯。該黨一直是民主黨的盟友,并一直參與聯合執政。該黨前主席拉布斯曾擔任南聯盟副總理,并曾參選塞爾維亞總統。
自由民主黨:成立于2005年,是從民主黨中分裂出來的政黨,由前民主黨人士、前政府副總理約萬諾維奇創建。目前自由民主黨是在野黨,該黨的政見與民主黨相近,其黨首約萬諾維奇曾參加今年2月的總統選舉,最終得票率排在第五位。
主要政見:
努力加入歐盟
以民主黨為首的親西方派最大的政治理想就是努力加入歐盟。在塔迪奇的主導下,塞爾維亞執政當局近年來一直謀求加入歐盟,希望與歐盟簽署入盟關鍵文件《穩定與聯系協議》。在歐盟的框架內,簽署《穩定與聯系協議》被視為巴爾干國家加入歐盟的第一步,其主要目標是根據歐盟標準健全巴爾干國家的法律制度,同時促進雙方經貿關系發展以及建立自由貿易區等。
今年1月,由于荷蘭的反對,歐盟沒能與塞爾維亞簽署《穩定與聯系協議》。作為妥協方案,歐盟最終決定與塞爾維亞簽署一份涵蓋政治對話、自由貿易、簡化簽證和教育交流的臨時協議。
最近由于科索沃宣布獨立,歐盟為了緩解塞爾維亞方面的憤怒已經有意與塞爾維亞簽署《穩定與聯系協議》。如果民主黨在5月的選舉中獲勝,那么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至于科索沃問題,民主黨也堅持科索沃必須取消獨立,但他們認為可以割裂科索沃問題與入盟問題,優先考慮加入歐盟。
面臨問題:
民主黨等親西方政黨堅持科索沃問題可以與加入歐盟問題割裂,實際上就意味著放棄科索沃,這是大部分塞爾維亞人難以接受的。雖然很多塞爾維亞人希望得到入盟后的各種好處,但丟失科索沃之痛會讓他們在投票的時候傾向民族主義政黨一方。
對此,親西方人士也感到悲觀,一位前聯合政府部長表示:“我對國家的前景表示悲觀,因為在這個關鍵時刻激進派把科索沃當作拒絕歐盟的借口。他們不愿意看到一個把人民帶入正常生活的政府。”(高延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