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退選,引發了輿論界的震蕩。根本原因其實很簡單,特朗普躲過了槍擊案之后,拜登獲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干脆退了,留個體面。如果沒有那個突如其來的槍擊案,拜登是不會退的。現階段正常情況下,哈里斯戰勝特朗普的概率也很小。
特朗普卷土再來,對中國最大的威脅,就成了印度。
之前文章分析過,中國的戰略威脅主要來自四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印度、日本和俄羅斯。由于中俄現階段關系還不錯,中國的戰略威脅主要就是美國、印度和日本。
美國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源自于:
海權大國對陸權大國的天然對立
守成大國感覺自身霸權受到挑戰
基督文明圈國家對世俗華夏文明圈國家的不信任。
日本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源自于:
表面上配合美國的需要
對中國非常不服氣,不想在中國崛起后做小弟
試圖賭國運,挑起中俄與美國對抗。
美日很多事都可預測。印度則不同,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印度人自己都不明白為啥會發生。比方說中印戰爭之前,毛澤東曾說,“想了十天十夜,也沒想明白印度為啥搞我們。”能讓歷史巨人發出如此嘆息的,只有印度人。
印度為啥要和中國過不去?按照中國思維很難理解。其實印度人也不太理解中國人:印度自古以來就面臨各種各樣的侵略者,從雅利安人到波斯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西方列強,他們在打贏印度之后都在印度進行殖民。只有中國人,不論是唐朝的王玄策,還是現代解放軍,打贏印度之后,從沒有進行殖民。假如中國歷史上在強勢時跑到南亞進行殖民統治,保不齊現在中印關系還能好很多。可惜,歷史沒有假如。
在現實意義上,印度和中國有幾點戰略沖突。
沖突1、地緣領土層面,印度現在仍然非法占據中國藏南,這是對中國主權的侵害。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強大,印度日漸不安。未來中國肯定要想方設法收回自己的領土。對待無賴的印度,中國的耐心終究會耗盡。
沖突2、印度一直自視甚高,潛意識中把自己當成美國。但印度又不是美國,連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不是。印度非常想入常,但每次都被五常輪流否決。現階段,印度已經獲得了美國、俄羅斯、英法支持入常的承諾,中國就成了橫在印度入常之路上的大山。印度很惱火,但也很無奈,便經常發邪火。印度似乎有一種“小仙女心理”,只要自己傲嬌一下,大家就得將其捧在手心。
沖突3、產業鏈競爭。印度一直認為自己比中國強,但是面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印度可謂五味雜陳,羨慕嫉妒恨都有。印度非常希望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為此,印度拼命抱住美國大腿。
傳統意義上的美國政客,對印度也有所防備。因為印度崛起之后,也會成為美國的心腹大患。但是特朗普干事情,不會想那么遠,反正他的任期就那么幾年,身后洪水滔天的事兒他不管。所以在特朗普上一個任期內,美印關系大幅提升。
2020年10月27日,美國和印度在新德里舉行第三次印美“2+2”對話,隨后雙方簽署了《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和合作協議》(BECA)。
美國與盟友之間通常要簽署三大基礎防務協議,即《后勤交流備忘錄協定》(LEMOA)、《通信兼容和安全協議》(COMCASA),還有就是BECA。
印度與美國此前已經簽署了LEOMA和COMCASA,再簽署BECA,意味著印度基本放棄堅持了70年的不結盟政策,成為美國的“準盟友”。
近年來,中印邊境兩次較為嚴重的對峙,均發生在特朗普任期內。
2017年夏天,特朗普入主白宮不久,中印洞朗對峙,鬧得沸沸揚揚。起因是解放軍在自己領土上進行施工,印度人卻以不丹保護國的身份,越境阻撓中國邊防部隊的正常活動。很明顯,就是印度在故意找茬。
2020年夏天,特朗普第一個任期的最后一年,中印加勒萬河谷沖突,雖然解放軍教訓了囂張的印軍,但也有幾位年輕的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其后的半年時間,印軍經常在邊境找茬。
拜登這幾年,美印關系和特朗普時代稍有不同。美國主要以忽悠為主,給印度畫了不少大餅,也給了不少甜頭。但總體上來說,中印關系還算平靜。
特朗普這次卷土重來,中印關系會再次遭遇挑戰么?客觀來說,中印是搬不走的鄰居,理應攜手共同發展。中國現在仍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印度不搞事的話,中國輕易也不會去修理它。但印度在心理上,似乎從沒有想過和中國好好合作。
印度對中國的潛在威脅主要有兩點:
其一,邊界碰瓷。論綜合實力,印度不如中國,印軍戰斗力也不如中國。但是印度時不時在邊界碰瓷,如同滾刀肉一般,也挺煩人。
其二,中國解決臺海問題時,印度和日本一樣是潛在的威脅。印度非法占據中國藏南,猶如欠賬的老賴,很擔心哪天被債主修理。一旦中國決定解決臺海問題,對印度來說,就相當于看到一個賴賬的機會,就可能和美國一起狐假虎威。印度本身實力倒是沒太大威脅,但印度地緣很好,扼守印度洋通道。如果美印聯手,在印度洋海域,對中國的貿易航線是一個潛在的麻煩。
簡而言之,特朗普重新上臺的話,印度大概率不會安分,中國要做好準備。印度和英國一樣,具備攪屎棍屬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