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6日,筆者發表一篇題為《美陸軍上將稱,特種作戰部隊任務向“大國競爭”轉型》的文章(昆侖策網原創首發),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陸軍上將布萊恩·芬頓(Bryan Fenton)在接受國防作家小組采訪時表示,他所指揮的特種作戰司令部被納入“大國競爭”的舉措是回歸其根本。
芬頓說,特種作戰部隊是大國競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填補傳統力量結構的空白。“我要告訴你的是,特種作戰指揮團隊坦率地說是為綜合威懾、大國競爭時代而生的”,我們的服役人員正在向大國競爭和綜合威懾轉變。他說:“我們過去專注于全球反恐戰爭,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感到非常自豪。但現在我們不得不將‘社會主義者’這個美國的主要挑戰對象作為主要努力方向。”
█《“部隊設計2030”計劃》
事實上,早在2020年美軍就提出了一個“部隊設計2030”計劃,要在10年內將“海軍陸戰隊”轉型以適應未來“大國沖突”戰略要求。
美軍認為,中美之間一旦爆發戰爭,中國可能會向美國及其盟國在整個太平洋的航母戰斗群、空軍基地、港口和指揮中心發射數百枚導彈,干擾美軍的全球定位系統,攻擊美國衛星系統,并利用其防空系統攔截美國戰機。美國必須主要以遠程導彈進行反擊,同時將海軍陸戰隊轉型為“小型和分散”的部隊,并可以在西太平洋從一個島嶼迅速(24~48小時內)轉移到另一個島嶼,以中、短程導彈來配合美軍的遠程導彈,對中方的艦隊進行反擊。
根據“部隊設計2030”計劃,美國海軍陸戰隊將拋棄坦克和大部分火炮連,削減步兵營的數量,削減在河流和崎嶇地形上部署橋梁的部隊,并削減已部署的 F-35 噴氣式戰斗機和直升機的數量。節省下來的近 160 億美元資金被用于開發導彈的戰斗力,以擊沉對方的船只和無人機,以及增加其它功能。這一計劃的核心是用“縮小海軍陸戰隊的規模”來“提高其質量”。
據說,兵棋推演表明,新的海軍陸戰隊能力和戰術將為中國軍隊帶來“大量問題”,“他們很難對抗規模小、機動性強、但有能力觸碰你的分布式海軍遠征軍。”
芬頓將軍指出:“我們將始終專注于國家的優先事項和國防部的優先事項。”
事實上,不僅是特種作戰司令部,美軍其它各軍兵種也都分別制定了應對“中國挑戰”的戰略轉型規劃,其根據都是美國國防部《“決定性的十年”國防戰略》。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W·阿爾文 (David W. Allvin) 上將明確指出,為了最大限度地優化自身以應對“大國競爭”,空軍24項改革每一項都是專門為應對來自中國等競爭對手的戰略力量挑戰而設計的。
█《“決定性的十年”國防戰略》
美國“決定性的十年”國防戰略,包括國防重點、安全環境、方法、聯盟和伙伴關系、部隊規劃、風險管理和結論等七部分。其中明確指出,對付中國是美軍國防重點的“重中之重”。
第一部分“國防重點”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了最重要和最系統的挑戰。”其中提出了國防部在“決定性的十年”的“四個優先事項”:
1、保衛家園,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日益增長的多領域威脅;
2、遏制針對美國、盟國和伙伴的戰略攻擊;
3、威懾侵略,同時做好必要時在沖突中獲勝的準備——優先考慮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挑戰,然后是俄羅斯在歐洲的挑戰;
4、建立彈性聯合部隊和防御生態系統。
四個優先事項中的第一個和第三個是明確針對中國,而且其它兩項也是為應對中國服務的。
第三部分落實國防重點的“方法”明確指出:“國防部將通過綜合威懾、戰役和建立持久優勢的行動推進我們的優先事項。”
第四部分“聯盟和伙伴關系”指出:我們無法單獨應對這些復雜且相互關聯的挑戰,互利的聯盟和伙伴關系是我們最大的全球戰略優勢,也是這一戰略的重心。
█美軍堅決服從和服務于美國國家戰略
美國國家戰略是什么?就是“全面打壓中國和平崛起”,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這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因為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的競爭對手,也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做到這一點”。換句話說,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對美國霸權地位構成實質性挑戰的國家。
根據2023年10月20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2023年中國軍力報告》,“2022年國防戰略將中國日益強大的軍隊確定為國防部的首要挑戰”,美軍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堅決阻止“共產黨領導人尋求到2049年——中國共產黨接管世界最大國家100周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加緊實現應對“中國挑戰”戰略轉型
筆者深切感受到,美國國防部在應對“中國挑戰”的戰略轉型中,并不是停留于一般的喊空洞口號,而是以一種“時不我待”的急迫心態,按部就班地、有條不紊地、穩步扎實地抓落實。
【2024年2月2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在華盛頓特區阿納卡斯蒂亞-博林聯合基地舉行的國防情報局局長變更儀式上發表講話。】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指出:“這不是冷戰,也不是后冷戰時代,與中國之間,我們處于一場持久的、跨代的代際優勢競爭中,我們必須懷著緊迫感和信心加倍努力。”
“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她說:“因為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建設一支現代化軍隊,主要是為了做一件事:戰勝我們。更不用說中國在過去十年里的脅迫和危險的軍事行為。”
她強調:“我們衡量成功的最重要標準——也是我們在這里最常使用的標準——是確保中國領導人每天醒來,考慮到侵略的風險,得出‘今天不是這一天’的結論。”也為中國領導人在2027年、2035年或2049年及以后做出同樣的決定奠定基礎。
筆者簡要梳理了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軍所做的所謂應對“中國挑戰”的主要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工作都在不斷取得實質性成效。
第一,全軍動員,統一思想。
國防部領導人幾乎逢會必講“中國挑戰”、“中國威脅”。從2023年底到2024年初,美軍調整任命了一大批將官,包括一些軍兵種統帥。利用這次“換帥”的契機,美軍組織了一次全面的以中國為假想敵的戰爭動員,或者稱之為“洗腦”。筆者注意到,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在每一次舉行新老統帥交接儀式時,都會重復這一段話: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的競爭對手,也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做到這一點”的國家,美軍必須服從和服務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國競爭”,動用一切資源,對中國實施“綜合戰略威脅”,并在未來可能的沖突中取得勝利。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些新上任的將領們都發表了明確的態度,比如新上任的美國網絡司令部司令、空軍上將蒂莫西·d·霍格在就任時表示:網絡軍不會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當今美國在全球舞臺上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尋求通過數字手段傳播其專制品牌,比如侵入性的硬件和軟件、迫使科技公司遵守政治意識形態、竊取知識產權并試圖主導電信和網絡安全行業”,“我們必須通過變革性領導,加強所屬機構及其團隊建設,增強我們的威懾力,捍衛我們的民主,并使美國更加安全。”
第二,通力協作,形成合力。
2024年1月30日,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活力”峰會上表示,創新是保持美國軍事實力的關鍵,國防部正在努力使該機構更加靈活,成為私人資本的好伙伴。希克斯在峰會上鼓動美國企業家尤其是科技界領袖,要積極與國防部合作,共同“戰勝”來自中國的挑戰。她說,企業家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但同時還得有“愛國心”,還要講“愛國奉獻”。
希克斯說,我們很幸運,在推動應對“中國挑戰”的許多方面得到了兩黨的大力支持,包括來自國會議員加拉格爾的“復制者倡議”;還有國會議員卡爾弗特,他在撥款過程中前所未有地支持國防創新;參議員特斯特專注于確保我們能夠通過國防部現代化來擊敗中國;以及堅定的里德參議員。
在通力協作方面最刺眼的一個項目是,美國國防部發布了有史以來第一份《國防工業戰略(NDIS)》。2024年1月12日,五角大樓新聞秘書帕特·賴德少將在新聞發布會上說,NDIS為建立一個支持我們國防戰略的現代、創新和強大的國防工業生態系統提供了全面的戰略愿景,強化了跨機構團體、私營企業以及與我們的盟友和伙伴合作的必要性,以滿足我們當前和未來戰略環境的需求。
這份有史以來第一份《國防工業戰略》,實際上是落實美國國防戰略重點的一項具體措施,亦即事實上把應對“中國挑戰”提升到國防戰略動員的新高度。美國即便在應對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也沒有發布過這樣的戰略,今天應對“中國挑戰”卻發布了,可見美國政府對此的重視程度已經提高到歷史最高等級。據介紹,這份戰略重點關注對未來三到五年建立現代化國防工業生態系統至關重要的四個關鍵領域,包括彈性供應鏈、勞動力準備、靈活采購和經濟威懾。
第三,團結盟友,聯合作戰。
美軍認真貫徹拜登總統關于“最好的對華戰略是讓我們每一個盟友都站在同一立場上”的指示,以聯合軍演為主要抓手,加強與盟友伙伴的團結,加速實現多國部隊諸軍兵種的戰略融合和互操作性。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埃利·拉特納(Ely Ratner)說:“事實上,在過去的兩年里,政府和國會共同努力,確保我們擁有一支更有能力、在該地區分布更廣、與我們的盟友和伙伴更深入融合的美國軍隊”,“我們正在利用我們最大的戰略優勢之一,通過深化我們的聯盟和伙伴關系,這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
【奧庫斯三國防長定期會晤】
在澳大利亞,美英澳三方簽署的“奧庫斯”(AUKUS)軍事合作協議朝著共同的目標加速前進,該合作項目的“兩大支柱”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第一支柱”是核潛艇計劃,由美國出技術、英國出設計,給澳大利亞建造8艘奧庫斯級核潛艇。而在核潛艇建成前,也就是2030年前,美國將向澳大利亞出售3到5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應急。澳大利亞將借助美英兩國技術打造核動力潛艇艦隊。“第二支柱”是美英澳三國在人工智能、網絡能力、量子技術和高超音速等前沿領域展開合作。此外,還將增加美國轟炸機和戰斗機在澳的輪換,擴大海上和地面部隊合作,加強空間和后勤合作,繼續升級關鍵基地,以及到2027年在澳大利亞西部建立潛艇輪換部隊;推進與澳大利亞的國防工業合作,包括同意在2025年前發展聯合生產制導多管火箭系統(GMLRS)的能力,宣布以電子戰為重點的AUKUS創新挑戰,并通過AUKUS啟動新的海上自主實驗和演習系列。
在日本,支持日本決定獲得加強地區威懾的新能力,包括本土和獲得反擊能力,如戰斧陸地攻擊導彈;向日本前沿派駐關鍵的軍事單位,包括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先進的編隊——一個美國海軍陸戰隊濱海團和一個美國陸軍水上部隊,以顯著增強作戰可信威懾;東京決定在未來五年內將國防預算增加一倍,并發展其研究、測試和國防工業專長;促使日本參與澳大利亞雙邊和美澳日三邊演習,將日本納入現有的美澳軍事態勢計劃。
在韓國,通過去年8月歷史性的戴維營峰會,成功化解了韓日敵對關系,鞏固了美日韓軍事同盟。去年12月,三國實現了峰會的兩個關鍵目標——一個多年的三邊演習計劃和全面啟動朝鮮導彈預警實時數據共享機制。另外,加強威懾并增加對朝鮮半島的戰略資產輪換,包括美國SSBN(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40多年來首次停靠大韓民國,以及自1988年以來美國具有核能力的B-52(戰略轟炸機)首次降落在朝鮮半島。
在菲律賓,作為加強防務合作協議的一部分,美國軍隊將與菲律賓一起進入全國4個新的戰略要點,擴大美軍在菲律賓的輪換準入,這將加強美國和菲律賓武裝部隊的互操作性,并使兩國能夠應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共同挑戰;發布了美菲聯盟有史以來第一份雙邊防務指南,為所有領域的防務合作描繪了愿景;美軍參與菲律賓“雷霆對抗”COPE THUNDER演習,這是30多年后首次重返菲律賓,以第五代戰斗機的參與為特色;與菲律賓舉行了“巴利卡坦”BALIKATAN演習,來自菲律賓、澳大利亞和美國的17,600多名服役人員參加了演習,并首次展示了濱海實彈射擊和網絡防御元素,以支持更深入的互操作性。
在印度,支持印度的國防現代化計劃,包括推進美印國防工業合作路線圖中概述的優先事項,共同生產戰斗機發動機和Stryker裝甲車,以及啟動印美國防加速生態系統(INDUS-X),以促進美國和印度研究人員、企業家和投資者之間的伙伴關系。美國國防部還與印度共同發起了一項重大的新技術計劃。
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美國國防部與他們合作,以獲得不對稱能力來對抗北京的強制活動。
在臺灣,根據美國的長期政策,美支持臺灣在面臨(中國)“侵略”威脅和持續施壓的情況下進行自衛。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締結了防務合作協議,該協議建立在數十年的雙邊防務和安全合作基礎上。
第四,加大投入,打造優勢。
2023年12月14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都通過了2024年國防授權法案,為國防部提供8414億美元的資金。五角大樓新聞秘書空軍少將帕特·賴德在當天的簡報會上說:“這項重要的立法不僅授權為現役軍人和文職雇員加薪5.2%,而且直接投資于美國的國家安全和軍事力量投射,以應對21世紀的挑戰。”
關于這筆巨額軍費怎么花,拜登總統早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給軍隊漲薪,二是著眼制衡中國,而且給軍隊漲薪也是為了更有力地制衡中國。
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稱,2024年的預算要求是“歷史上最具戰略一致性的預算”,“這種一致性最明顯的莫過于該預算案對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競爭的嚴肅性。”其中91億美元直接用于太平洋威懾計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在投入方面,國防部把重點放在高科技領域,1450億美元用于研究、開發、測試和評估,占總預算的17.2%。著重打造“三種戰略競爭優勢”:
一是提出“復制者倡議”,打造規模優勢。2023年8月28日,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在華盛頓舉行的2023年國防工業協會國防新興技術會議上提出了這一倡議,“旨在直接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快速建設武裝力量”,希克斯說,“復制者是為了幫助我們戰勝中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規模”,美國將“通過超越思維、超越戰略和超越策略來擊敗對手”。她說,針對中國“更多的船只,更多的導彈,更多的人”——在數量和規模上的優勢,美國要在戰斗中贏得勝利,必須把“全領域、可消耗的自主權”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即創造一些“成本更低、處于火線上的人員更少,并且可以在大大縮短的準備時間內進行改變、更新或改進,交貨時間也大為縮短”的武器系統,其核心是將武器系統向“小型、智能、廉價和多平臺”轉變。“復制者倡議”第一版本側重于在未來18至24個月內部署數千個跨多個領域的自主系統,將優先考慮部署“易損耗”能力——無人駕駛和廉價建造的平臺,使指揮官在使用它們時能夠承受更高程度的風險。
二是增加衛星發射有效載荷,打造太空軍事優勢。在近日美軍太空司令部指揮權移交儀式上,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發表講話說,中國正在部署能夠瞄準全球定位系統和其他重要天基系統的能力,以削弱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空間優勢。她說,與以往部署的衛星相比,國防部已經發射了越來越多的更小、更有彈性、成本更低的衛星。“美國充滿活力的商業航天工業使它能夠在過去五年里大大超過中國航天發射和有效載荷的增長。從2019年到2023年,中國的年度航天發射次數翻了一番,將其送入軌道的有效載荷增加了2倍多。但與此同時,美國每年的航天發射增加了4倍多,有效載荷增加了近13倍。2023年,中國向軌道發射了240個有效載荷,而美國發射了2500多個有效載荷。希克斯滿懷信心地說:隨著國防部在太空領域的投資增加,美國的整體領先優勢只會增加,這是建立“中國無法企及的不對稱優勢和力量倍增器”的關鍵。
三是加速部署“人工智能”尖端技術,打造降維打擊優勢。2024年1月9日,五角大樓一名高級政策官員表示,國防部通過戰略、聯合提高人工智能能力,在部署尖端技術方面正在取得飛躍。負責部隊發展和新興能力的副助理國防部長邁克爾·c·霍洛維茨(Michael C. Horowitz)表示,關鍵的組織和戰略更新使國防部提高了有效部署新戰術和技術的能力,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方面。
【一個士兵戴著虛擬現實眼鏡參加軍事演習】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隨著人工智能在美國各個領域的加持、植入、運用,尤其是在軍事領域的人工智能化,可能帶來軍事科技革命的“突變”,進而大幅提升美軍的戰斗力,并迅速拉大與世界各國軍力的差距,甚至引發未來戰爭形態的改變。毫無疑問,誰最先擁有“人工智能武裝”,誰將具備對敵降維打擊能力。
據筆者所知,近些年美國在人工智能“武裝”軍隊方面保持著強勁的和持續的投入,因為這是“美國建立持久軍事優勢戰略的關鍵部分”。
以上,是筆者通過近幾年的跟蹤觀察得出的基本結論:美軍已經全面完成應對“中國挑戰”的戰略轉型,并在加緊對華軍事斗爭準備。
筆者曾經對中美關系做出過定性分析:中美之間的?盾是?個崛起?國和?個守成?國之間的不可妥協的結構性?盾,是“中華?族偉?復興的中國夢”與“稱霸世界的美國夢”的直接戰略碰撞,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遏制和絞殺,是?場全時空的、全領域的、?體的、持久的“反華戰爭”,?孔不?,不擇?段,中美關系的任何緩和都是暫時的、策略性的。
美國的“反華戰爭”不僅包括貿易戰,還有生物戰、金融戰、意識形態戰、科技戰、軍事熱戰等。事實上,大多數戰爭早已打響,并已經讓我們付出或正在付出慘重代價,只是我們有些人沒有感覺到而已,或者在裝睡因而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筆者2019年11月22日在人民網強國論壇原創首發一篇《越洋聊天:美國第四次“應對危險”絕非兒戲》,引起不小的轟動,總閱讀量早已超過2000萬,至今還被不斷轉載,并被收入《數說美利堅》一書。文章提出的“五個擔憂”受到廣泛認同:
一是如果心存僥幸,那會死得很慘;
二是低估美國人的愛國熱情;
三是低估對手,高估自身,盲目樂觀,麻痹大意;
四是一小撮人因為“在美利益”而出賣國家利益;
五是丟掉“制勝法寶”——毛澤東思想。
《資治通鑒》漢紀十主父偃上書漢武帝曰:“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
面對美軍全面完成應對“中國挑戰”的戰略轉型和加緊軍事斗爭準備,我們別無選擇,唯有丟掉幻想,準備打仗!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昆侖策研究院公眾號原創首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