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6日,廣島都會舉行核爆日紀念活動。
本來這應當是讓日本人反思其戰爭罪行的一堂“教育課”,然而在近些年,廣島核爆日紀念活動卻完全變了味。
日本政客們費盡心機地上演“核武器唯一受害者”這出悲情戲碼。
今天也不例外,岸田文雄對著現場五萬多人發表演講時,他只是指責核威懾是“愚蠢行為”,卻全程回避1945年是誰對日本進行了核轟炸,更不解釋日本為什么會遭到核轟炸?
與此同時,聯合國也對此發表了談話,而代表古特雷斯致辭的是副秘書長中滿泉(日本籍,主管裁軍事務)。
她說,“現在有一些國家又一次肆無忌憚地揮舞著核武器,威脅要使用這種毀滅性武器。我們不會放松,直到核陰影一勞永逸地消失,不再有廣島悲劇,不再有長崎悲劇。”
她嗶嗶半天,也沒有提到美國。
顯而易見,廣島和紐約在輿論場上進行密切配合,只強調“核威脅”,避開美國,想將焦點轉移到其他核大國身上。
中國一直在反駁這種“不談原因,只談傷害”的片面論調,但在西方輿論場上,日本是二戰受害國的角色卻越來越“清晰”。
另一個二戰元兇--德國,也跑出來湊熱鬧。
德國駐華大使館今天發了一張圖片,對比各國核武器,右欄還刻意顯示中國是核彈頭增加最多的國家(估算)
說白了,西方輿論場現在的斗爭大方向是“中國在增強核武器和俄羅斯威脅動用核武器”,而“廣島核爆日”則變成了一個散播這種觀點的輿論平臺。
如果因為今天日本是美國的盟友,就可以顛倒受害人和施暴者的角色。那么,不思悔改的日本再次品嘗核武器也是早晚的事。
《奧本海默》正在全球各地陸續上映,但日本方面并沒有公布任何上映日期的消息。原因是奧本海默創建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他是美國原子彈研發計劃的負責人之一。
其實《奧本海默》能不能在日本上映,無所謂。畢竟日本人看過原版,見過世面,真實畫面還歷歷在目呢。
1945年8月6日原子彈爆炸前后的廣島,電影能拍出這效果?
你沒造這種孽,你會遭這種罪?
日本人別忘了,當年廣島核爆后,除了法西斯分子,全世界可都是在拍手稱快,亞洲人民更是恨不得給日本人再多來幾顆,這才是歷史。
日本人總是說廣島被毀滅有多么的悲慘,可他們從不告訴后代廣島是座什么樣的城市?
廣島當時是日本第8大城市,被稱為“軍都”,是日本陸軍真正的大本營、是日本陸軍的糧食儲備基地、是陸軍運輸本部、是陸軍被服生產基地……
廣島有著最狂熱的戰爭氣氛,日本陸軍在中國侵占每一座城市,廣島市民都舉行大大小小的慶祝活動。
1937年日軍制造了南京大屠殺之后,廣島全城歡呼雀躍,到處是軍旗、膏藥旗、納粹旗。數十萬市民白天上街慶祝,晚上提燈游行,規模不亞于東京。
這種城市被毀滅,難道不是罪有應得嗎?難道不是天經地義之事嗎?難道不該拍手稱快嗎?
這是前往廣島投擲原子彈的B-29轟炸機機組人員起飛前的合影。
為了確保原子彈轟炸萬無一失,美國共派出了7架轟炸機。
攜帶有“小男孩”原子彈的這架是艾諾拉·蓋號(Enola Gay),其他6架的用途:
第1架:飛往廣島的氣象觀測機,起飛時間0點37分;
第2架:飛往小倉(原定目標之一)的氣象觀測機,0點39分;
第3架:飛往長崎的氣象觀測機,0點41分;
第4架:飛往硫磺島的備份機,0點51分;
第5架:轟炸廣島的艾諾拉·蓋號,1點45分;
第6架:科學數據采集機,1點47分;
第7架:攝影觀測機,1點49分。
美國甚至對艾諾拉·蓋號轟炸機萬一出現意外做了準備,也就是第4架。
如果艾諾拉·蓋號出現意外,就備降硫磺島機場,將原子彈轉交給已經停在這里的B-29轟炸機,由備份機執行轟炸任務。
8月6日那天,老天爺很配合,廣島氣象條件極佳,能見度很高,轟炸機也沒有出現意外情況,一切都非常順利。
8點11分,轟炸機抵達廣島上空。
8點13分,投彈手菲爾比領受任務。
8點15分17秒,“小男孩”一躍而下,用6000度高溫熱情地問候了日本人。
在短短幾秒鐘內,廣島核爆中心區域至少有7萬人被“蒸發”。
不到5分鐘,兩英里內的所有建筑物都燃起了大火。
日本人為了躲避高溫紛紛跳進各處消防水池里,但水也已經煮沸了,這些人被活活烹死,河流上也全是尸體。
在之前, 廣島這個罪惡的軍國主義老巢,由于防空極其嚴密,總共只挨過不到10枚炸彈,死了12人,活得很滋潤。
廣島總人口當時為36萬左右,轟炸前轉移了12萬人到鄉下,城區人口為24.5萬。
7萬多人瞬間“蒸發”后,還有7萬多人在2-4個月內死去,與“蒸發”者相比,他們生不如死。不是雙目失明就是毀容和皮膚潰爛,廣島市女子商學院(Hiroshima Girls Business School)學生身上的水泡有足球那么大。
僥幸活下來的人,也經受了將近20年的折磨。
廣島市有91.94%建筑物被摧毀,城市成了一片廢墟。
盡管如此,日本人還是不服氣。他們竭力掩蓋真相,對外宣稱是有一枚隕石隕掉落在廣島市。
他們還認為美軍只有一顆原子彈,而精疲力盡的蘇聯紅軍無法進入日本本土參戰,而日本還有百萬陸軍可以一戰。
日本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拒絕無條件投降,揚言要“一億玉碎”。
三天后,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就在蘇聯出兵這天的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長崎全城27萬人,當日死去6萬余人。
長崎這顆叫“胖子”,它是钚彈,“小男孩”是一枚鈾彈。
“小男孩”威力遠遠沒有得到完全釋放,如果美國科學家當時能稍作改進的話,威力將會提升10倍以上。
當確定美國不止擁有一顆原子彈和蘇聯紅軍準備攻入本土后,1945年8月10日上午,日本向瑞士和瑞典發出轉致美蘇中英四國的照會,透露出了投降意愿,美國出于政治考慮,停止了另外兩顆原子彈的轟炸計劃。
其實別說兩顆,就算四顆、八顆原子彈也抵不過日本人犯下的滔天罪行。
戰后,由于美蘇進行核爭霸,雙方不斷擴張核武庫,令人類被籠罩于核戰爭的陰云之下。
因此各種反核運動此起彼伏,而日本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將自己裝扮成受害人,搞得全世界像是欠了日本人什么似的。
有一些人看了核爆慘狀,并在日本外務省的文宣影響下,也對廣島產生了一些同情。
但是日本是不能同情的,它也根本不會因為得到你的同情它而悔改。
二戰甲級戰犯,仍然供奉在“靖國神社”里,年年都有日本政客去參拜,為了改變被政治和軍事雙重“閹割”的事實,自民黨還想讓國家“正常化”。
難點在于,日本怎么解釋自己挨了美國兩顆原子彈的問題,你是要美國道歉,還是找美國報仇?
因此,岸田文雄他們就干脆不提美國。這樣搞下去,日本下一代是不是會以為原子彈是其它國家扔的?
更荒謬的是,日本人一邊高喊核武器的危害;一邊將核污水排入大海。那你到底是怕不怕核污染?
如今,中國已經掌握了鈾彈、钚彈和氫彈的高效能使用方法。
中國一枚個頭兒和重量只有“小男孩”十分之一不到的小型核彈頭,也能產生數十倍于“小男孩”的核爆效能。
這才是日本最怕的東西,不然,它會天天跟中國講和平?
這個賤人扮可憐博同情的真實目的是什么?
修憲、擁核、軍隊正常化、向海外派兵……
所以,日本要不斷地制造自己受到鄰國核威脅的輿論,以使它的陰謀“合理化”。
而敵視中國,又恰好符合今天美國的政治需要,雙方一拍既合。
日本人的方向還是想侵略別國,但這個方向的終點必將是毀滅。
無原則同情日本,就是對人類的犯罪,因為它是不會死心的。
因此,我們核武庫越充足,和平就越有保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