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正在中國進行訪問。
對于這位以“毫無外交經驗”為傲的德國外長,我以前寫過幾篇,這次不想再介紹這位“外交天才”了。
今天,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會見了貝爾伯克。
當她談及臺海問題時,王毅同志強調,臺灣回歸中國,事關二戰后國際秩序的組成。破壞臺海現狀、危及臺海和平的是島內的“臺獨”勢力。要想維護臺海局勢穩定,就要從解決“臺獨”分裂活動入手。
貝爾伯克表示: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德國作為歐洲大國,雙方加強對話溝通十分重要。德方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王毅還特別指出:中國曾經支持德國的統一,“希望并相信”德國也會支持中國尋求和平統一的事業。
王毅對德國人講這段話,講得非常有水平,并且意味深長,其實這就是一堂厚重的歷史課。
任何國家之間的尊重都是相互的,中德兩國也不例外。
兩德是如何實現統一的?
1945年納粹德國戰敗之后,變成了兩個國家,分屬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1949年9月20日成立聯邦德國,10月7日成立民主德國)
五六十年代,西德奉行“哈爾斯坦主義”(一個德國原則):誰承認東德,西德就與誰斷交。
但西德堅持不下去,只好放棄,畢竟它只是美國的附屬國。
統一,是德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他們也相信總有一天會結束骨肉分離的局面。
對于可能出現的德國統一局面,最緊張的莫過于法國。戴高樂將軍希望將德國再分裂得更徹底一些,以確保法國能永久控制萊茵河左岸,然后將德國工業心臟--魯爾工業區永久地國際化。
戴高樂在1960年3月曾向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提出一個方案:將兩德恢復到普魯士統一德意志之前的狀態--小公國林立,一盤散沙。
同時,他向駐柏林的盟國“聯合管理委員會”的法國代表科茲將軍發出指示:凡是涉及德國統一的提案,法國一律使用一票否決權。
英國也不希望德國統一,大家都很愛德國,希望德國越多越好,兩個怎么夠?波蘭更是如此。
然而,美蘇都不愿意看到自己控制的這一部分德國進一步被肢解,因此,戴高樂的計劃無法實施。
法國、英國、波蘭等國最擔心的還不是政治問題,而是普魯士精神復活。
丘吉爾在1943年就說過:普魯士是萬惡之源。
鐵血宰相俾斯麥在統一德意志之時也說過,如果沒有普魯士精神,那么波蘭的命運就是德國的命運。
歐洲當然深喑此道,于是,在1947年2月25日,盟國“聯合管理委員會”頒布了第46號法令,明確廢除普魯士精神--德國境內不能公開提倡普魯士精神。
目的就是要讓德國人爬不起來。要摧毀它的民族精神、國家意志,誅心是最佳手段。
但德國人只是藏起了普魯士精神,而并非真的放棄了普魯士精神,他們對統一仍然孜孜以求。
然而在現實中,“柏林墻”兩側則代表著兩大軍事集團(北約和華約)對抗的最前線。所以,法國也無須擔心兩德統一。
事情到了1987年才起了變化,戈爾巴喬夫上臺不到兩年時間內就改變了蘇聯的固有外交政策以及軍事理論學說。
戈爾巴喬夫的“友和”政策,使得東德領導人昂納克于1987年9月歷史性地訪問了西德,回到了他的故鄉薩爾州。
此事令“兩德統一”議題迅速浮上了臺面。
1988年蘇聯對西方進一步示弱,聯邦德國開始在輿論上試探歐洲的反應。
法國總統密特朗不相信蘇聯會支持兩德統一,但戈爾巴喬夫的所作所為令法國越來越焦慮。
1989年7月5日,戈爾巴喬夫訪問巴黎,密特朗在記者會上首次表態,他暗示法國不支持兩德統一,現在不是談論此事的時候。
九天之后,西德總理科爾在歐洲特別理事會發表講話,絕口不提統一問題,因為他已經知道法國的態度了。
然而,戈爾巴喬夫接下來的態度令法國更加失望,他居然不重申蘇聯反對兩德統一的政策。
能夠反對德國統一的國家有“聯管委”四國和安理會五常。
“聯管委”四國:美蘇英法,它們同時也是安理會五常成員,擁有雙重否決權。
只要蘇聯動用否決權,德國就無法統一,除非兩德要用戰爭解決。
法國和英國是希望蘇聯出面去當這個“惡人”,結果卻大失所望。
“聯管委”四國各有各的算計。
美國:
美國是想抓住機會讓德國統一起來,改變歐洲的力量結構。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東德消失就意味蘇聯陣營被削弱,等于美國得到戰略利益。
因此,美國實質上關心的并不是統一,而是統一后的德國能否加入北約?
英國:
撒切爾夫人努力用外交手段去推遲德國統一的時間,但英國有著根深蒂固的雞賊本性,它想讓法國出頭,讓蘇聯去破壞德國統一進程。
法國:
它是最不愿看到德國統一的國家,但為了表示西方“民主”陣營是鐵板一塊,密特朗不能公開反對,只能不斷設置議題,制造政治障礙,比如要求西德馬上要立法確認奧得-尼斯河的邊界問題(波蘭的安全)
蘇聯:
蘇聯反對德國統一是它的固有政策,因為這是二戰后形成的局面,是德國應受的懲罰。
戈爾巴喬夫違背了原則,他模棱兩可的態度,比美國的支持還能激發起德國人的統一欲望。
蘇聯的軟弱態度,把法國和英國搞得很尷尬,它們既不能在“民主”陣營里面搞內訌,但心里內又極不想看到德國統一。
密特朗當然要比媒體看得遠,如果德國統一,它的經濟力量就會超過英法之和。
將來誰敢保證德國不會變更國界?誰敢保證德國不會在巴爾干半島動手動腳?
為了制造輿論上不可阻擋的統一氣氛,西德允諾,東德公民只要到了西德,就可以擁有一套小住房、就業崗位、豐厚退休金。
結果是波蘭籍的德國人后代拼命向西德跑去,“投奔自由德國”,盡管在宣傳上很成功,但哥根廷大學的馮.特哈頓教授說過:波蘭“回國者”的證件是偽造的。
1990年2月14日情人節,科爾總理與老布什總統在戴維營會面,想結束4+2談判(美蘇英法與兩德),讓統一進程正式啟動。
2月20日,戈爾巴喬夫在接受《真理報》采訪時表態:4+2會議要討論德國統一后所有政策,并審議未來對德和約。
但真正轉折點是在1990年7月15日,當時,西德總理科爾訪問蘇聯,戈爾巴喬夫邀請他前往北高加索的“阿爾黑茲”療養勝地作客。
雙方發表了令歐洲震驚的《聯合新聞公報》,最主要的諒解內容:
一、蘇聯支持德國統一;
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放棄對德國管理權;
三、德國擁有完全主權。
四、德國有權選擇加入任何軍事聯盟。
其中第四點是關鍵中的關鍵,也就是說,蘇聯不反對德國加入北約。
這個問題一直是兩德統一的外部最大政治障礙,蘇德聲明一出,不要說英法兩國,連美國國務卿貝克都感到吃驚。
科爾到底承諾了什么,能讓戈爾巴喬夫做出如此大的轉變?
實際上,西德只是答應向蘇聯提供150億美元資金援助(由西德說服G7集團共同提供),西德再單獨援助蘇聯50億馬克,還有,德國承諾永久放棄加里寧格勒。
這就是蘇聯獲得的利益。
1990年10月3日,兩德實現了統一。
中國跟兩個德國分別建交以來,我們一直是明確支持德國統一的,我們認為德國人民有權團聚,骨肉不再分離。
德國統一當天,吳學謙副總理在會見西德駐中國大使韓培德時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統一的愿望。我們尊重德國人民的選擇,中國歡迎德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
中國沒有在安理會給兩德統一制造任何障礙。否則,德國統一問題要是鬧上安理會,英法兩國會十分樂意配合有人出頭反對的。
在中國民間,社會輿論對德國也是印象良好,贊譽有加,對不對?甚至還有德國油紙包的雞湯故事。
然而,這些年來,有的德國政客卻對中國統一搞起了“雙重標準”,甚至縱容分裂勢力在德國境內從事反華活動。
德國一些政客應當捫心自問,既然你們喜歡鼓勵分裂勢力,那德國又何必統一?回到幾百個小公國時代豈不更幸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雙重標準惡心中國,到頭來受害的肯定是德國自己。
貝爾伯克回去后,要補補歷史課,尤其是德國努力追求統一這段歷史。至于臺海問題就不用她操心了,那是中國人的事。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