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日本外相林芳正抵京。4月2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與林芳正舉行會談。
這是日本外相時隔3年再次訪華,也是兩人首次面對面會談,議題包括推進兩國領導人去年11月會晤時達成的、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等共識。
分析人士認為,在世界變亂交織、中日關系面臨挑戰的大背景下,林芳正此訪釋放出雙方希望中日關系保持穩定的積極信號。但是,兩國關系能否行穩致遠,關鍵在于日方能否以史為鑒、言而有信,嚴格遵守四個政治文件,切實落實一系列原則共識。
日方多重考量
日本外相上次訪華是在2019年12月。當時,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隨同出訪的時任外相茂木敏充在北京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談。
時隔三年,不僅日本外相之位易主,中日關系也與當時大不相同。
氛圍上,自2017年起,中日關系逐漸回暖,日本政府對華態度和政策趨于積極。當時,安倍到中國成都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也被視為2018年10月訪華后的又一次“破冰之旅”。如今,受國際戰略環境變化,以及日本對華政策中消極因素的影響,中日關系面臨波折。
聯系上,當時,新冠疫情尚未發生,中日之間官方和民間交流頻繁。作為中日關系改善的具體成果,中日將2019年定為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如今,受三年疫情期間郵輪停駛、旅游團暫停等因素影響,中日民間交流明顯受阻。
不過,近兩個月,中日在恢復交流機制方面取得一定進展。2月,中日時隔4年重啟了副部長級“外交當局定期磋商”;3月底,中國國防部宣布,中日防務部門完成了“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線路”建設,不久后將啟用。
在此背景下,在中日迎來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之際,日本外相中國之行引發關注。
綜合輿論和分析人士觀點,林芳正任內首次訪華一波三折,日方擺出較為積極的態度,可能基于三方面考量,一是恢復兩國部長級交流機制;二是磋商一些具體問題;三是保持中日關系的整體穩定,擴大外交回旋余地。
上海市日本學會名譽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吳寄南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都提出,保持高層交往和對話溝通,是去年11月中日領導人在曼谷舉行會晤時達成的共識。日方早就放出風聲,稱林芳正外相將在去年年底訪華。之所以一直沒有成行,原因在于日本當局在處理中日關系時明顯背離中日間四個政治文件和一系列原則共識,惡化了兩國關系的氛圍。
比如,“去年底岸田內閣出臺‘安保三文件’,將中國定位為‘前所未有的戰略挑戰’,把中國視為假想敵國,給剛剛出現改善跡象的中日關系潑上一盆冷水。”吳寄南舉例道,今年以來,從日美舉行“2+2”會談,到岸田訪美與拜登會談,日本接連釋放出多重負面信號,讓中日關系籠罩在一股冷氣旋下。
與此同時,“日方又不敢與中方徹底翻臉。”吳寄南指出,特別是近段時間以來,隨著歐洲國家和歐盟領導人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多國領導人密集訪華,日本有點焦急,感覺可能會落后。但它一時又放不下架子。近日,正好有一名在華日籍人士涉嫌從事間諜活動被中方采取強制措施。這無疑給了日方推動外相訪華一個臺階。林芳正來華前宣布,他會與中方交涉釋放日本公民并就烏克蘭危機與中國磋商。這無非是給日本國內一個交代,避免被解讀為對華示軟。
呂耀東指出,中日之間有一個原則性問題,就是要堅持中日之間的四個政治文件和2014年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之前,日本沒有遵守四個政治文件,沒有落實四點原則共識,做出一系列涉華錯誤言行,對中日關系造成負面影響。如今,日本外相訪華成行,但對于中日關系發展來說,關鍵還是要看日方的實際行動。
中方據理力爭
根據中國外交部發布的信息,在中日外長2日的會談中,秦剛對中日關系發展提出幾點看法。
方向上,雙方應以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為引領,重溫條約精神,加強交流溝通,推動兩國關系排除干擾、克難前行。
行動上,希望日方樹立正確對華認知,拿出政治智慧和擔當,同中方共同努力,為兩國關系排障減負,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
關切上,秦剛特別提到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打壓半導體產業、臺灣問題、日本公民在華從事間諜活動案件等。
從歡迎日本外相來訪,到提出關切和希望,吳寄南認為,中方在處理對日關系時,秉持了高瞻遠矚、謀定而動的一貫方針,在原則問題上據理力爭,絕不讓步,在實際運作時拿捏分寸、收放自如,顯示出泱泱大國的外交風范和政治智慧。
吳寄南從國內大局、會前準備和會談內容幾個方面給出觀察。
首先,去年黨的二十大和今年全國兩會都指出,中國現階段的中心任務是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因此,我們需要穩定的國際環境。對同為亞洲大國的日本,我們要在堅持中日間四個政治文件和一系列原則共識的基礎上發展建設性的、穩定的雙邊關系,沒有必要把日本推到對立面去。
其次,在林芳正訪華前,中日先后進行了外交、防務等領域的副部長級磋商,決定開通中日間“海空聯絡機制直線電話”,充分顯示出中方希望兩國關系能盡快走上正常發展軌道的姿態,為外長會晤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再者,中方也通過本次會談傳達己方關切。比如,要求日方堅持中日間四個政治文件,恪守和平憲法和戰后和平發展道路,特別是以今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為契機,建設健康穩定的中日關系。中方也希望通過高層戰略溝通,向外界進一步宣示中方立場,在亞洲和全世界奏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主旋律。
引人注目的是,秦剛談及半導體產業打壓問題時感慨,“日本切膚之痛猶在,不應為虎作倀。封鎖只會進一步激發中國自立自強的決心。”
此話意有所指。就在林芳正訪華前夕,日本政府31日宣布,將高端半導體制造設備等23個品類加入出口管制對象,將對日企對華出口構成阻礙。
“這是日本當局給美國的‘投名狀’,表明它與美國最新發動的遏華攻勢保持戰略一致。”吳寄南指出,但是,此舉并不符合日本自身利益。半導體制造設備恰恰是日本對華貿易中的一大亮點。以東京電子為例,對華出口要占其營收的將近三分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當權者將會受到來自經濟界要求減損止損的巨大壓力。日本在半導體領域將愈發糾結,難以走出困境。
呂耀東指出,日本近來提出“經濟安保”議題,不僅關注自身經濟安保,也是追隨美國,加強盟友間經濟安保合作,共同應對中國。這明顯損害了地區共同利益,對于區域整體合作和中日關系發展不利。
能否言而有信?
其實,北京之行只是林芳正此次外訪的首站。3日開始,他將遠赴歐洲出席北約外長會議,將主持G7貿易部長會議。
林芳正訪歐,距離日本首相訪問德國間隔不過半個月。今年以來,岸田文雄在外交舞臺上“長袖善舞”,訪遍G7所有國家以及烏克蘭,還在訪印度期間發表“印太新行動計劃”。
輿論認為,從一系列行動看,日本正在極力配合美國打“遏華”牌。與此同時,日本也在積極塑造日美同盟,努力突破戰后框架。這可能會給中日關系帶來更多挑戰。
對此,呂耀東從日本外交戰略目標的角度,展望地區局勢和中日關系走向。
他指出,從近來一系列外交動作看,日本目標明確,就是借船出海。借日美同盟這條大船,追隨美國的一些做法,來推動日本的利益訴求,包括修改憲法、增強防衛實力,最終實現成為“政治和軍事大國”的夙愿。
在此背景下,地區安全局勢和中日關系都會受到影響。
其一,日本日益成為東亞安全環境的最大變量。它是一個戰敗國,受到和平憲法限制。但近年來,它不斷渲染周邊威脅,突破“專守防衛”政策,把防衛預算提升到GDP的2%,提出“對敵基地攻擊能力”,進口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這些舉動無疑將增加地區安全隱患。
其二,中日關系隨著日本片面強調追求“國家利益”而變得復雜。在日美同盟強化、日本謀求擺脫“戰后體制”的右傾化背景下,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影響外溢,中日關系中的一些問題凸顯和尖銳化的風險上升。未來,日本對華政策能否言而有信,能否堅持四個政治文件和一系列原則共識,將成為維護和發展中日關系的關鍵所在。
吳寄南提到,近年來,日本當局在處理中日關系等外交問題上存在三“失”。
一是失信,即違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系列原則共識,這都是日本必須信守的國際承諾;二是失衡,即放棄在中美之間不明顯偏向哪一方的做法,把自己綁上美國“戰車”;三是失算,這樣做終將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對于日本提高國際地位毫無助益。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日關系不可能很快轉寒為暖。”吳寄南說,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要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的超凡境界和睿智,堅持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所確定的方向,堅持做日本廣大人民的工作,堅持推進中日經貿領域的互利合作,同時做大我們的“朋友圈”,粉碎少數國家的“圍堵”圖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