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耶倫最近在非洲“砍了我們一刀”,這一刀是我們預料中的,殺傷力有限。
可實際上,這一刀的后續連招一刀刀都砍到了國內,我們前兩天才意識過來。
耶倫干了啥?
今年年初,我國新任外長秦剛,將上任后的首訪行程,按慣例確定為非洲。
之所以稱為“慣例”,是因為我國一向將非洲國家和人民“定位為我們的老朋友”,最近幾十年,新任外長的首訪都是非洲。
我國的“慣例訪問”,美國卻非常緊張,他們第一時間就開始叫囂“要消除中國在非洲增長的影響力。”
美國消除“中國影響力”的方法,就是財政部長耶倫緊跟著到非洲訪問,和我們唱反調。
非洲多國,都是我國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國家,過去幾年都依托我國的債務,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耶倫作為曾經的美聯儲主席,如今的美國財長,她的非洲之旅當然從她最擅長的債務下手。
耶倫在訪問贊比亞期間,就老調重彈,再次鼓吹非洲多國的發展困境,源于“中國的債務陷阱”。
要讓贊比亞重新獲得發展動能,耶倫提出的“絕戶計”就是讓“中國減免贊比亞的債務”。
耶倫在非洲多國鼓吹我國“債務陷阱”,誘使多國對我國“債務違約”的陰謀,咱們國內許多專家,甚至老百姓都看穿了。
可老百姓看穿是一回事,但許多人“腦筋一時轉不過彎”也是現實。
要明白中美兩國圍繞非洲的“債務博弈”,我們要厘清楚四個方面。
第一,我國在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對非洲多國的“貸款”,都不是送錢,而是“最佳也被迫”的投資方式。
過去,國內網上一直有“我也很貧困,但是國家卻將更多錢送給非洲窮國不補貼我”的言論。
這些言論,我在許多三四線城市,在一些比較貧困的農村,在中老年聚集的一些閑聊場景里,經常聽到。
這句話“非常樸素”,是幾億低收入者的共同“盼望”,因此這誤解就成了他們心里的疙瘩。
“給國內窮人發錢”與“一帶一路對非洲窮國投資”是截然不同兩套系統。
這一切的根源,還是我國老百姓用勤勞與智慧,用辛勤汗水,用世界第一制造國的全產業鏈,從歐美各國賺取了大量外匯。
有了大量外匯之后,為了保障國內金融穩定,只有兩條路,第一就是“多印和外匯等量的貨幣,進行對沖”,第二就是“對外投資,把這些外匯花出去。”
一旦用第一種,“超發貨幣”,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房價,貴金屬”等資產價格瘋漲,同時給老百姓發錢,就會被高昂的通脹,瞬間蒸發光。
因此最優解只剩下“對外投資”。
在十幾年前,全球“穩定又高收益”的投資標的就很少,日本債券風險高,利潤低,歐債又被美國成功引爆,導致從國家安全角度,我們不應該加倉美債,但是從外匯收益角度,我們只能加倉美債的窘迫局面。
進入2023年之后的十年,不僅國際優質投資標的稀少,同時我國還爆發了嚴重的基建相關產業鏈產能過剩。
在這種背景下,選擇非洲與新興經濟體的基建領域進行債權投資,不僅能為“外匯投資多元化”找出路,同時也能讓我國的富余季減產能,在全球占據更大市場。
這就是為什么國家要把錢投到國外,而不能直接以“全民發錢方式”補貼的原因。
厘清了這一條,也就很容易理解第二條,就是“美國財長耶倫為什么到處鼓吹中國債務陷阱?”
美國的主要目的有兩個,過去,美國國內經濟危機不嚴重的時候,全世界范圍內抹黑我國“債務陷阱”,是為了壓縮我國的國際影響力,特別是破壞我國在非洲的“救世主形象”。
最近兩年,美國的經濟危機已經到了邊緣,美債急于找人接盤,而我國已經連續半年多持續拋售美債的背景下,美國加速了全球抹黑“中國債務陷阱”的步伐。
這么干的目的,是讓全球都“懼怕從中國貸款”,讓中國的外匯投資渠道,重新回到“只剩下美元”的狀態。
這就好比“我國是高富帥”,美國是被我們看穿的“綠茶撈女”。
咱們不在“撈女”身上砸錢了。于是綠茶撈女,就只能滿世界唱衰我們是“渣男”,用“債務陷阱”欺負非洲妹妹。
綠茶撈女就是希望用“敗壞高富帥名聲”的方式,將高富帥的其他選擇都破壞掉,從而回到“只能給她花錢接盤”的道路上。
厘清了耶倫的套路后,我們就需要厘清第三個問題,非洲窮國,特別是贊比亞,為什么容易上套呢?
這一切的起源還是過去三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2020年疫情沖擊快速席卷全球的時候,看起來美國死人最多,但實際上,放眼全球,肯定是越窮的國家,醫療資源越不發達的國家,受創傷越嚴重。
因此當時我國基于防疫大環境下的人道主義考慮,和國際其他債權人一起,對非洲多國的債務進行了“延期”。
如今三年過去,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小,全球國家都逐步恢復常態化生活,那么從今年三月開始,贊比亞就要開始還債了。
過去三年疫情嚴重沖擊后,贊比亞底子都掏空了,今年三月開始還錢,確實有現實困難,就問耶倫“有什么建議”?
于是就有了耶倫那番“贊比亞的債務本就是中國債務陷阱,因此中國應該給贊比亞減免債務”的表態。
贊比亞確實在三月有還債壓力,而美國也給出了賴賬臺階,這么“挑撥離間”之后,就變成了中國與贊比亞,債主與欠債人的直接矛盾。
贊比亞一直是我國在非洲的重要伙伴,可是如今被逼到了“談錢傷感情”的地步。
我國接下來的一招“太極推手,借力打力”,還是很有智慧的。
在贊比亞的債務構成中,我國的債務,占比30%,歐美各大私人銀行債務,占比46%,世界銀行的債務,占比24%。
因此我國提出,“減免債務的協商不能僅針對中國,如果要減債,所有債主都包含進來,一起減。”
從債務構成就能看出,西方債務占比70%,我國只占30%,耶倫的建議,就是“賴掉中國債務,其他的照還不誤。”
咱們的比例小,所以咱們的要求是“要減免,大家一起來!”
西方私人銀行的債務占比46%,如果贊比亞真的減免他們的債務,他們弄死耶倫的心都有,因此耶倫的這一刀,被我國借力打力的砍到華爾街巨頭們身上。
耶倫只能偃旗息鼓。
咱們的“太極推手借力打力”看起來把耶倫打蒙了,可是接下來,咱們國內互聯網上,開始傳播一個新聞。
那就是“贊比亞財政部長公開聲稱:拒絕中國將歐美私人銀行與世界銀行債務納入債務重組計劃的建議。”
這條新聞從沒登上“各平臺熱搜榜”,但是在網上傳播卻很廣。為什么?
因為踩中了咱們情緒的爆點!
本來普通民眾就對“借債非洲窮國”心里有疙瘩,如今非洲窮國的表態卻是“不同意把歐美老爺的債務拿到一起來重組”,潛臺詞不就是“歐美的債務堅決要還,你中國債務堅決要賴”嘛!
這一下就坐實了“久恩成仇”的典故,也讓我國與贊比亞的債務與基建合作,被詬病為“被割韭菜”,“被吃大戶”。
這樣的情緒傳播,造成了我國民間,對非洲貧窮國家的普遍怨念。
直到昨天,贊比亞政府做出“緊急澄清”。
贊比亞的財政部長接受的是英國《金融時報》的采訪。
贊比亞財政部長根本就沒有“拒絕中國提出西方財團與世界銀行債務一起重組計劃”這樣的表述。
英國《金融時報》卻卑鄙的用“贊比亞財政部長暗示”的描述,將這一觀點拋出了。
這一觀點被一些公知翻譯到國內的時候,刻意刪改“暗示”的描述,就變成了“贊比亞財政部長官宣決定”。
于是由英國《金融時報》炮制,國內公知進行“針對性加工”的假新聞,就在國內網絡廣泛傳播了。
直到逼出贊比亞官方“緊急澄清”,英國《金融時報》才來了個“新聞修改”,連道歉都沒有,網絡報道“修改幾個單詞”這件事就過了。
可是國內有多少老百姓,還不知道這是“西方媒體制造,國內公知傳播的假新聞”?
還有多少人,夜深人靜,茶余飯后,還在咬牙切齒的恨“非洲窮國,歐美債務都還,就專門賴找中國債務”?
因此,這次耶倫在非洲鼓吹“債務陷阱”的明槍,咱們防住了,還打出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漂亮反擊。
可是英國《金融時報》與國內公知,插入我們心中的“暗箭”,我們發現得太遲,辟謠的范圍遠遠趕不上傳謠!
我國與非洲幾十年的交情與戰略利益交換,就這么被撕開一個血淋淋的口子。這幫人,太陰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