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那個美國的老政客基辛格又發話了,還是抓住中國不放,說什么俄軍戰場失利,中國將會與俄羅斯拉開距離,拉開與俄羅斯的距離是為討好西方?
中國難道不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
對基辛格的發話,已越來越沒人相信了,他站在美國的立場想為中國“掌舵”,大家不感到奇怪嗎?
俄烏沖突的事非要扯上中國不可,其用心恐怕不是“良苦”吧?
基辛格說中國要拉開與俄羅斯的距離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俄軍戰場失利,問題是這前提成立嗎?雖說在俄烏沖突中由于烏克蘭得到了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的大力支持,不僅能得到源源不斷地武器供應和輿論上的支持,更是得到了大批西方雇傭軍和情報的支持,在俄烏沖突中事實上已形成俄羅斯與整個西方國家的對抗。
基辛格顯然認為俄羅斯與整個西方的對抗肯定是要失利的,他沒說俄羅斯失敗似乎是很客氣了。
面對這種俄西對抗的態勢,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依然頂住了,并沒有因為對手的強大而失利,不知基辛格的失利說從何談起?
如果俄軍失利的前提并不存在,那么老基所說的中國將會與俄羅斯拉開距離是不是要落空?
從中俄戰略合作的角度來看,假設真的出現俄羅斯戰場失利的情況,也只會讓中俄走得更近而不是拉開距離。
其實,無論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上是否會出現戰場失利的情況,老基所說的中國與俄羅斯拉開距離的說法根本無法成立。無論是從戰略上講還是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不會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中俄合作是一種全球戰略性的合作,是面對西方壓迫的合作。
面對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和對中國的越來越咄咄逼人的壓迫和打擊,中俄的關系或者叫距離只會越來越拉近,而不是拉開。
顯然,基辛格不愿意看到這種結果,也就不失時機地跳出來囔囔幾句,其離間中俄關系的目的太明顯了。或許是因老了,沒了睿智而周全的思考,也失去了戰略上的準確判斷,還不省省心?扯中國的事大可休矣。
不過,老基玩的這種花招雖不會得逞,但卻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那就是在國際政治博弈中的盟友問題。我國究竟需要不需要盟友?我國的盟友是誰?我國有多少盟友?我國有沒有核心盟友?
一提盟友的問題,可能有人會說我國奉行的是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且不說不結盟是歷史的選擇,未必適用今天的國際政治博弈,更何況國際政治的博弈不是一成不變的,盟友問題同樣如此,片面講所謂的不結盟是不是糊涂了?
大家都知道,我國革命的成功有三大法寶,其中之一是統一戰線,統一戰線是什么?就是找盟友,確定核心盟友的關系。
把這做法放到國際上來看,難道我國不應該廣泛結交國際上的盟友?不應該有核心盟友?
現在的問題就是,能結為盟友的國家為什么不結為盟友呢?
從宏觀角度看,發展中國家的絕大多數似乎都是我國的盟友,但這在具體的國際政治博弈中加分和起作用的價值還是不夠的,在國際政治博弈中,國際統一戰線應有核心的盟友!
大家一定都看到了在國際政治上的一種奇怪現象,那就是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強大的霸權國家,每一次出手發動侵略戰爭絕不會單打獨斗,必然是要拉上一大幫的盟友和小兄弟一齊上,玩群毆的戲碼。
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南斯拉夫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這一次挑起俄烏沖突,干涉俄烏沖突,沒有一次例外,群毆已成為美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法寶。
也就是說,在國際政治博弈上,我們得承認,美國的盟友眾多,不管盟友是被脅迫的還是積極追隨老板的,盟友多且很多還是核心盟友,這是一個不爭的客觀現實。
那么,就得問一問,我國在國際政治博弈中、特別是涉及我國發展的重要節點和關卡時,會有多少這種核心盟友?
美國作為世界霸主國家還狂攬相當多的盟友,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不是也應結交更多的盟友,特別是核心盟友。
可能有人以為,朝鮮戰爭我國有多少核心盟友?中印邊界反擊戰、中越邊界反擊戰我國又有多少盟友?不是一樣取得勝利?真的嗎?顯然不是。
朝鮮戰爭作為國際間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博弈,那時的蘇聯和東歐國家都還是屬于核心盟友的,這是事實。
在朝鮮戰爭中,如果沒有蘇聯等國家作為核心盟友,我國依然會取得勝利,但那將付出極大的代價,這和有沒有核心盟友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至于中印邊界反擊戰、中越邊界反擊戰由于是屬于雙邊之間的博弈,盟友的問題是可以忽略的。
概括講,在國際政治的博弈中,絕不能說盟友可有可無,盟友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這一次的俄烏沖突再次證明,在國際政治博弈中想取得勝利,沒有盟友絕對是不行的,沒有核心盟友更是不行。
那么,還得問我國的盟友是誰,核心盟友是誰?
一些人始終鼓吹什么不結盟,看起來有左右逢源的好處,可事實上更像是自捆手腳。美國近些年不停地離間中俄關系,一會兒是向中國吹風,一會兒是向俄羅斯吹風,唯恐中俄兩國結成盟友關系。這次,老基是在“提醒”我們盟友的重要性啊。
在世界大變局面前,我國非常需要盟友,非常需要核心盟友,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已成為美國為首西方世界的敵人,且還是主要敵人。
當然,我國并不是一開始就成為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主要敵人,我國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敵人始于蘇聯解體之后。當時,以蘇聯為主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先后崩潰,對西方的威脅逐漸消失。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國家開始把打擊的重點目標轉向我國,他們注意到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是對西方世界的重大威脅。我們不要說“中國威脅論”是捏造的,客觀上我國的發展對西方世界就是一個威脅!
大家一定對我國在改革開放后出現的自由化思潮的影響記憶猶新,那一波自由化思潮實際上就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力圖改變我國催發的,雖最終失敗了,但中國與西方的關系出現了歷史性的轉折,那時雖還沒有被視為主要敵人,但敵人的“帽子”在西方那已然讓中國戴上了。
從那時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我國的壓迫不斷地升級,走到今天中國已成為他們的主要敵人。于是乎,以貿易戰為開端,全方位對我國的打擊降臨了。
面對強大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我們為什么不確定我國的核心盟友關系?
很多專家一直強調美國幾十年的霸權基礎是美元霸權,也是美元體系,這或許不錯,但我們能忽視美國霸權的成功更是仰仗著盟友體系,或者也叫西方集團體系?
國際政治博弈的現實告訴我們,二戰后形成的這種以美國為首的盟友體系才是美國霸權形成的主要支柱。或者可以說,這種盟友體系也可稱為西方集團體系,這體系才是美國霸權最主要的基石。
在下斷言,美國為首的這種盟友體系若不崩盤,美國的霸權就能延續。
不過,西方世界不是簡單地看待中國的發展,他們特別擔心中國與俄羅斯的結盟。蘇聯解體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西方世界通過兩手不同的方式既拉打中國,又拉打俄羅斯,目標就是防止中俄結盟。
如果中國有了強大的盟友,那將是不可戰勝的。
應當承認,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原因,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實的原因,西方在中俄之間打楔子在一定時期內是成功的,中俄關系始終處在若即若離的狀態中。
特別是在美國把中國視為主要敵人后,在俄烏沖突之前,美國的考量中還不停地出現拉俄羅斯打中國的規劃,也是為防止中俄結盟。
明確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特別害怕中俄結盟。還是老人家說得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我國需要盟友,更需要核心盟友。如果我國發生與西方集團國家的直接對抗,我們再來找盟友可能嗎?臨時抱佛腳不過是失敗的前奏。
如果俄羅斯需要盟友時,我們曖昧不清,那我國需要盟友時一定會得到同樣的待遇。重復一遍,我國需要廣泛結盟,更需要有更多的核心盟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