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所矚目的德國新政府即將正式成立,當地時間12月6日,德國綠黨通過了聯合組閣協議,之前,社會民主黨已于12月4日通過,自由民主黨于12月5日通過。
這樣,默克爾的看守內閣已結束使命,以社民黨領袖奧拉夫.朔爾茨為總理的新一屆德國政府將開始運作,它也被稱為“紅綠燈聯盟”(社民黨+綠黨+自民黨)。
根據政治協議,三黨權力分配為:
社民黨將領導內閣并執掌內政部、國防部、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事務部等。
綠黨獲得副總理、外交部、經濟和氣候部、農業部、家庭事務部等。
自民黨獲得財政部、交通長、司法部、教育部等。
在缺少像默克爾這樣一位行事老辣,經驗豐富領導人的情況下,德國聯合政府將如何渡過磨合期是個問題。
這將影響到德國的疫情防控、經濟恢復、社會治理等諸多內部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其外交政策,尤其是德美關系、德中關系、德俄關系、德歐關系。
從11月24日公布的聯合執政協議來看,本屆德國政府強調“價值觀”外交,并屢屢提及涉臺、涉疆、涉港、南海等問題,這不是一個友善的信號。
而確認出任德國外交部長的綠黨領袖(雙主席之一)安娜萊娜·貝爾伯克在12月2日接受《日報》(Die Tageszeitung)采訪時更是表示,德國對中國的政策可能會變得更加強硬。
貝爾伯克在涉臺、涉疆、涉港問題上大放厥詞,還攻擊了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看起來氣勢洶洶。人還沒上任,就為德國列出了四個“敵人”。
她還自稱:我在工作上的最大資本就是我沒有任何外交經驗。
沒有經驗居然也成驕傲的理由,這樣一位外交部長,許多人在擔心誰將為她支付高昂的外交學費?
貝爾伯克今年40歲,來自漢諾威,有兩個孩子。曾是一名蹦床運動員,后因受傷放棄了體育事業,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一年,然后在布魯塞爾找到了一份為綠黨歐洲議員當助理的工作。
回到德國,她在33歲時成為議會議員,37歲時成為綠黨領袖,還曾是“國會友臺小組”成員。
她不僅沒有外交經驗,更沒有政府部門工作經驗。她對中國的了解只是來自新聞報道,而不是政府文件和企業信息。
她正跟著美國起哄冬奧會,對中國擺出一副“好斗”的樣子,而不是合作的態度。有這樣一位“0經驗”外交部長,接下來,中德關系將很可能會麻煩不斷。
12月3日,中國駐德國大使館不點名地回應了她的涉華言論,“希望德方個別政客客觀全面地看待中國和中德關系,切實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把精力用在推動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上,做兩國之間的建橋者而非建墻者。”
中方是在提醒她:回歸現實,不要頭腦發熱。
如果說默克爾是一位辛勤耕耘果園的老大媽,那么,貝爾伯克就是一位進果園瞎折騰的小太妹。她放著現成的果子都不想摘,而是要憑著個人感受(價值觀),什么顏色不喜歡啦,形狀不喜歡啦,把果子扔掉,她連“北溪2”都要反對。
中國有句古話叫“崽賣爺田不心疼”,貝爾伯克等綠黨政客就是這種人。
除了貝爾伯克,出身于穆斯林家庭的土耳其裔綠黨政客厄茲代米爾將成為農業部長,以前土耳其裔從未擔任過聯邦政府部長。他還是位素食主義者,已經準備對德國肉類行業“開刀了”,不知道德國香腸、德國大肘子會不會成為他的犧牲品?
將個人價值觀凌駕于社會大眾現實需求之上,就是德國綠黨政客的最大特點,包括歐洲其它綠黨也是如此。
它們集齊了政治正確的所有元素,社會和媒體就算有所不滿,也不敢公開指責它們。
貝爾伯克新官上任三把火,再加上三黨聯合政府,朔爾茨總理為了政局穩定不去迎合她就不錯了,更別說壓住她。
盡管明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但如果貝爾伯克執意要搞所謂的“友臺政策”,挑釁“一中原則”,會是什么后果?綠黨是在為德國利益服務嗎?
德國綠黨是怎么來的?
德國統一之前,主要政治力量為社民黨和基民盟(+基社盟),統一后,也是如此。
綠黨,起源于60年代的“左翼運動”,深受法國1968年“五月風暴”的影響,后成立了社會主義學生聯盟(SDS),是德國“反美反戰”運動核心。
SDS骨干當中有不少“毛派”,他們的反美行動令德國政府難以招架。后來,隨著越南戰爭結束,1972年,社民黨政府通過了一項限制左翼激進分子進入政府部門的法案,理由是“反恐“(西德紅軍)。
SDS進入了衰退期,但在1978年,施密特政府同意美國在德國部署”潘興導彈“和巡航導彈,蘇聯則拒絕將導彈撤到烏拉爾山區以東。德國成了美蘇矛盾的中心點。
西德社會掀起了一場大規模和平運動,左翼力量重新興起,再加上環保問題、反核問題的共同作用,于是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德國綠黨誕生了。
綠黨也可以被視為有著相同價值觀的NGO聯盟,而西德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軍事化的國家,因此,綠黨的“和平和生態保護”主張頗為引人注目。
歐洲綠黨也在形成,1979年歐洲議會第一次由選舉產生,綠黨作為新生政治力量積極參加。
這次選舉直接促進了德國綠黨的形成,因為只有建立全國性的政黨,它們才能夠得到一張選票3.5馬克的政府津貼,可以為它們解決一部份財政問題。
1979年3月,綠黨(分散組織)在法蘭克福召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德國綠黨(SPV),并根據法律設立了執行委員會。
1980年3月,在薩爾布呂肯大會上,綠黨通過了它的黨綱,將自己定位為社民黨左翼同盟,紅綠共進退。
接下來幾年,綠黨內部矛盾爆發,起因是錢的問題。
綠黨的執委和黨工沒有工資,而當選議員的綠黨人士則可以得到政府全額薪水。
那綠黨其它黨員就不干了,憑什么你有了工資, 大家還得兼職賺錢義務幫你助選?
而且綠黨的婦女比例相當高,有時高達57%(1987年)。非議員的婦女參加政治活動,付出的代價更大,家里孩子怎么辦?老公又必須出門工作,那只能自己花錢請保姆暫時看管孩子。
因此,為了避免分裂,綠黨采取了”輪換制“--議員輪流當,工資輪流拿。
但這樣下去,選民們就會對“陌生人”無從選擇,綠黨也將失去戰斗力。
用“價值觀”聯合起來的綠黨,這時怎么辦?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它必須面對“金錢政治”問題。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不去找金主爸爸,綠黨別說執委的工資,就連黨報--《日報》(Die Tageszeitung)都難以維持,上面提到的貝爾伯克接受采訪的媒體就是這家來自柏林的報紙。
德國統一后,人數劇增的綠黨,靠政府津貼已難以支撐開銷,它們也不得不去尋找“金主爸爸”,以獲得政治獻金。
雖然價值觀的“貞節牌坊”還在,但綠黨被包養已成為事實。
當年SDS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派、激進左翼后來都不見了,真正的問題在于:任何西方左翼政黨如果要走議會斗爭路線,必須將自己納入資本主義政治框架當中,向金主爸爸低頭,而金主爸爸怎么可能接受毛派主張?
因此,德國綠黨從90年代起便“蛻變”成為一個為背后金主服務的政黨,剔除了“反對霸權”、“為底層爭權利”、“維護德國利益”等原則,再后來,就成了“白左”聚集地。
而德國政治體制又為綠黨提供了執政的機會,如果德國是美國兩黨制,綠黨就不會有機會(美國綠黨怎么可能進入內閣?)。
德國的聯邦議院選舉,四年選一次,實行兩票制,選民第一票選出所在選區候選人,第二票用來選舉政黨。各政黨贏得第二票的總數將決定該黨在聯邦議院席位,由絕對多數黨組閣,如果議席不足,則跟其它政黨談判,組成聯合政府。
當綠黨不斷依靠炒作價值觀議題贏得選票時,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越是夸夸其談的政客越是受到綠黨推崇。像貝爾伯克能在短短幾年時間成為黨主席之一(綠黨長期實行雙主席或三主席制度)也就不足為奇。
然而,不管德國綠黨背后的金主爸爸是來自美國或者歐洲,德國政府終歸要面對本國工業資本集團,尤其是汽車工業,還有工業4.0計劃。這些都需要與中國(市場、貨運基礎建設、5G技術)和俄羅斯(能源)保持良好合作。
不用多久,德國工業資本就會給她上一課,她不能用她的“價值觀”去砸別人的飯碗。
貝爾伯克無知不可怕,可怕的是她還要拿無知當本錢。
關于她的“價值觀外交”,她應當好好向默克爾請教。
中國對德國新內閣會有一段觀察期,如果在觀察期之后,貝爾伯克還是要一意孤行,那么, 中國也會給她好好上一課,而學費由德國人自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