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再次偉大”,就想找一個“敵人”作“箭靶”……
10月31日,王毅在會見布林肯時明確警告:臺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問題。一旦處理失誤,將對中美關系造成顛覆性、全局性破壞。
……
9.24“風雨歸舟”之際,就有人問這是否是“雙邊關系緩和”的信號?
拜登時期的雙邊關系是否能夠“回歸穩定”?
對此,戎評認為:這算是一個“‘選擇性’降低博弈烈度的信號”,甚至有可能鋪墊出“一份暫時的、指向特定領域(貿易)的‘停戰協議’”,但并不認為這是“雙方全面和解”的信號!
拜登上任以來一直在“綢繆”調整中美戰略博弈的“側重點”,或者說拜登準備“換賽道”——
●從被懂王帶偏的貿易、科技這些“本來可以作為雙方‘緩沖地帶’”的灰度空間撤離(也即雙方可以在此做“利益共享、利益交換”),轉戰“民主黨政客更為熟悉、民主黨選民更愿意‘立牌坊’”的“意識形態、價值觀”領域;
●手段上,也就從所謂的“貿易戰”、“科技戰”,回歸更加傳統的“地緣戰略博弈”;
●方式上,也從懂王西部牛仔式的“單打獨斗”,轉為美帝國更為習慣、熟稔的“組團群毆”;
●只不過,為了因應西太平洋戰略地位的抬升,一方面強化“五眼聯盟”,提升“美日印澳”對話機制,更新建“美英澳”的“盎格魯撒克遜聯盟”,為此,不惜撕毀“核不擴散的承諾”為澳大利亞提供核潛艇,甚至為此“不惜犧牲法國這個西歐壁壘”的利益,也要“拆西墻補東墻”,強化印太“防線”;
因此,雙邊關系談不上什么“和解、破冰”,斗爭仍然是“主旋律”,只不過斗爭的主戰場、側重點發生改變而已!
短期看,雙方有為了“達成更大的共同利益”而放棄“次要領域博弈”的可能性 ——比如,為了“雙方都關心的‘氣候協議’”,也為了緩和彼此國內的通脹壓力,作為一種“交換/對價”,而降低貿易摩擦烈度的可能性!(作為氣候特使的克里先生,這半年來華也忒勤快了一點吧?)
最新消息,上任之初“表現得相當鷹派”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卻在此間“改弦更張”的稱——她與中國接觸的宗旨是緩和美中之間的緊張關系,因為目前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猶如“一堆干柴”,隨時可能因為一個誤解“引發大火”,屆時將對兩國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戴琪表示,希望經過努力,美中兩國可以就目前的貿易關系進行“冷靜的對話”。
在其背景下,戎評甚至不排除在未來某一天(比如G20峰會前后/或者明年某個敏感時候,畢竟2022年拜登要應對“中期選舉”的挑戰,俺們這邊更有“年底盛典”),中美雙方可能就“全面緩和貿易摩擦/加大合作與發展‘透明度’”來個“世紀大和解”、簽訂一份“暫時的、針對特定內容的‘停戰’協定”的可能性……
但在科技(日前,美國參院投票通過所謂的“2021年安全設備法”全面封堵華為中興),尤其是地緣(尤其是中國周邊)博弈上,雙方勢必還將繼續甩開膀子加油干,而當前斗爭的焦點,就在臺海……
顛覆性、全局性破壞
10月31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羅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王毅表示,這幾年,由于美方奉行錯誤的對華政策,致使中美關系遭受全面沖擊。美方肆意干涉中國內部事務,本屆國會就出臺了300多項反華議案。美方將900多個中國實體和個人列入各種單邊制裁清單,嚴重破壞了中美之間的正常交往。美方還在全球范圍拼湊打壓中國的各類小圈子,甚至對很多中小國家施加壓力。這些做法不符合兩國人民利益,不符合國際社會期待,不符合時代發展潮流,中方對此明確反對。
王毅指出,臺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問題。一旦處理失誤,將對中美關系造成顛覆性、全局性破壞。最近一段時間,臺海局勢再次緊張,癥結就是因為臺灣當局屢屢試圖突破一中框架,而美方對“臺獨”勢力的縱容支持也難辭其咎。
布林肯重申美方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愿同中方保持溝通,負責任地管理分歧,避免對抗甚至發生危機。
10月25日至26日,美軍“瑪麗·西爾斯”號海洋測量船前往東沙群島東南海域,進行快速測繪作業;
10月26日,美軍“杜威”號驅逐艦在東海進行軍事訓練;
美海軍同時在東海和南海兩個方向異動,考慮到美方一直對此前南海的核潛艇“碰瓷”事件諱莫如深,美方的意圖“其心不可問”!
稍早前,年近八旬的拜登“再次口誤”稱“要‘保臺’”,雖然白宮旋即“澄清‘既有的政策立場不變’”,但這已經是“司馬昭之心”;
畢竟,前有候任美國駐華大使揚言“我們的責任是讓臺成為一塊難啃的骨頭”;
后有美國國務院官員連續鼓吹華盛頓支持臺“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的荒謬言論;
甚至“升級”到國務卿布林肯公然破壞一個中國原則,叫囂“美國支持臺參與聯合國系統”,還在推特上與小菜膩乎;
而隨即,臺酋就“承認”:確有“以訓練為目的”美軍在臺……
也正是在美帝的慫恿之下,近日澳大利亞政客也跟風炒作臺海問題,蠱惑澳大利亞與臺建立所謂“全面外交關系”——
此前,澳大利亞防長更是囔囔,一旦T海發生戰爭,“澳美必將共進退”。
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也趕來煽風點火“中國大陸可能很快會‘有事于’臺”。
此前,阿博特曾宣布以“個人”的身份赴臺,期間與臺獨勢力勾勾搭搭;
對此,我駐澳大利亞使館發言人回應道,阿博特是一個失敗而可憐的政客……這只會讓他進一步聲名掃地。
不過,美帝的功課做得也是蠻執著的,不僅在亞太煽風點火,也要在歐洲腹地培養幺蛾子——
10月28日立陶宛總統妄言,北京應當“心平氣和地接受”立陶宛允許設立所謂“臺灣代表處”的決定;
更早以前,捷克、法國的部分政客也都也有過類似“踩線”的行為,而歐洲議會策動的“相關涉臺法案”也是在配合美帝,為分裂分子張目;
而早已按捺不住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更是叫囂“對華一步也不退讓”…
恰在此時,一場名為“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研討會引發熱議,10余萬網友為詞條“統一后臺灣財政盡可用于改善民生”點贊,而新華社也發文稱:
臺灣的前途在于國家統一!
最高潮,就是10月29日《人民日報》發文正告美國《正告美方務必恪守承諾慎重行事(鐘聲)》:
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干涉,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
也就有了10月31日王毅的那句警告:
一旦處理失誤,將對中美關系造成顛覆性、全局性破壞……
4.12之后是7.15
不僅是“光頭的常凱申”會搞4.12,“濃眉大眼的汪兆銘”也是會搞7.15的。
這是“血的教訓”。
在懂王還在繼續發飆的某天,小白問老夫子:老美這么“作”,這么氣人,俺們究竟該腫么辦?
老夫子曰:要想“一時爽”,就讓拜振華接手,惡心一下懂王;要想“一世爽”,就讓川建國繼續干下去,繼續禍禍美帝……
雖然川建國倒臺,從某個層面上看,確實是件“舒心”的事;
但如果就此認為拜振華上臺,就會“好一點”,不是“機會主義”,就是“投降主義”。
雖然說“條條蛇咬人”,但兩害相權取其輕,究竟是一個正在給老美做“民粹催眠”的老大帝國好對付,還是一個“正在喚醒‘傳統美國’”的老大帝國更好對付?
雖然我們已經不止一次的“釋放善意”,希望“新一屆美國政府能夠與中國‘相向而行’”。
但很顯然,拜振華及其幕僚的“陽奉陰違”,已經在給國人“敲警鐘”:要防止“幼稚病”。
其實,早在拜振華的內閣成員們上任之前,他們就已經不藏著掖著了——
國務卿布林肯在“候任”聽證會上稱,中國對美國的挑戰“毫無疑問”是所有國家中最大的,他相信兩黨有非常堅實的基礎建立跨黨派的政策來對抗。
布林肯甚至在特朗普那里找到了共識,他聲稱:
“我認為特朗普總統對中國采取更強硬態度是正確的,盡管我非常不同意他在很多領域采取的方式,但基本原則是正確的……我們能夠戰勝中國。”
不過,布林肯也留了一手,稱“在符合我們共同利益的情況下,既會有競爭,也會有合作”。
在另一場聽證會上,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也向議員們表態,如果提名獲得確認,其首要任務就是處理來自“自信和具侵略性的中國”的反情報威脅。海恩斯聲稱:“中國在一列問題上對我們的安全、繁榮和價值觀構成了挑戰,我確實支持采取強硬立場。”“說到間諜活動,他們就是對手。”
國防部長奧斯汀則表示,印太地區必然是國防部的重點,而中國是美國主要的威脅。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則稱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聲稱拜振華政府準備使出“全套工具”來打擊的“非法行為”。繼承特朗普政府一貫的論調,耶倫污蔑中國利用“竊取知識產權”、“強迫技術轉讓”、“非法補貼”等方式削弱美國公司的競爭力。
福克斯新聞指出,耶倫的言論表明,拜振華政府可能會在某些領域繼續特朗普對華強硬立場。
川、拜合流……
誰都知道老大帝國的“對華遏制”戰略已經是共識。
差別只是,現在的“當權派”很鄙夷“前朝”的“江洋大盜”作風,更想怎么“包裝一下”,接茬扮演以前“皇家海盜”那樣的“白月光”,繼續COS上帝的選民、山巔之國、燈塔之國的既視感;
畢竟,大西洋兩岸,滿世界都是“皇家海盜”的遺老遺少,都揣著“復興家風”的“海盜夢”……
美國需要“再次偉大”,但首先他更需要一個“敵人”作“箭靶”……
拜振華簽下了“美國制造”的法案,如同他的前任+寇仇所謂的“買美國貨、雇美國人”。
拜振華也接過了川建國“遏制中國”的槍;
也是,寧漢都可以合流,川拜為啥就不能合流?
下三濫的川建國可以“內舉不避親”,白月光的拜振華當然更可以“外舉不避仇”。
合流,既是美帝內部矛盾難以化解的無奈,更是驢象技窮之下,尋求“再次偉大”的嗜血嘗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