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資深美國記者爆料,由于擔心特朗普在敗選后對中國開戰,美軍最高將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兩次致電中國軍方,保證美國不會對華發動襲擊,如果真有襲擊的話,會事先告訴中方。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具體執行戰爭計劃的指揮官,這一披露震動了美國政壇。
盧比奧指責米利向中國泄露最高軍事機密,應立即辭職。
特朗普憤怒聲稱這是假新聞,他不僅直呼米利是“蠢貨”,更是“鄭重聲明”:
“我甚至從未想過要攻擊中國,中國也知道這一點。”
米利是友華派?
顯然不是,就在今年6月,他還在國會聽證會上宣稱,解放軍可能在24個月之后攻打臺灣。
有網友笑稱,米利和特朗普都在爭相表示不會與中國開戰。
這值得我們高興、或者松口氣嗎?
恐怕,這件事對中美關系而言,是又一次的壞消息。
01
這本名為《危險》的新書爆料試圖描述的是一個“愛國將領”試圖約束“瘋狂總統”的故事。
由《華盛頓郵報》兩名記者——鮑勃·伍德沃德與羅伯特·科斯塔——揭開的這一爆料,震動了整個美國政壇。
鮑勃·伍德沃德在新聞界的名氣和地位不言而喻。近半個世紀前,他和另一名記者合作揭開了“水門事件”帷幕,從此名聲大噪,甚至被稱為美國“最有面子”的“新聞記者之王”,從總統到國務卿再到國防部長,其他人搞不定的政治人物,他都能順利采訪到。
有人形容他的地位說,只要他的名字出現在《華盛頓郵報》上,肯定又有巨大的爆料,只要他出一本書,旋即就會成為暢銷書。
這一次,恰好就是他在《華盛頓郵報》發了一篇有關自己新書《危險》的文章。
文章說,在確信特朗普總統大選失敗后,馬克·米利要求他的下屬們,一旦特朗普做出極端命令,特別是動用核武器,“不要立即服從”。
文章說,隨著美國情報部門得出結論,中方可能認為來自美國的襲擊迫在眉睫,米利兩次給中國軍方打電話,一次是在總統大選前夕的2020年10月30日,還有一次是在國會暴力沖擊事件的兩天之后,也就是2021年1月8日。
《華郵》記者根據兩百多位美國匿名官員的證詞還原說,米利在第一次電話中說:“李將軍,我向您保證,美國是穩定的,一切都會順利進行。”“我們不會對中國發動攻擊和采取任何軍事打擊行動。”
在發生國會暴力沖擊事件后,米利在第二通電話中告訴中方:“一切正常,民主制度,有時候就是有點亂糟糟的。”
爆料稱,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一次通話,是促成米利第二次與北京進行接觸的部分原因。
“他(特朗普)瘋了。你知道他瘋了,”佩洛西在電話中對米利說。
根據這本書引用的通話記錄,米利回答說,“在所有問題上,我跟你意見一致。”
在這次通話中,佩洛西還向米利詢問:“防止失控的總統發起軍事敵對行動或阻止其使用核密碼啟動核戰的可能措施是什么?”
米利則保證,要啟動核指揮系統須經過“一系列控制程序”以避免總統濫用核彈。
除此之外,米利還請求中央情報局和網絡司令部的負責人密切監視特朗普的行動,書中稱,這些人與米利將軍一樣,都擔心特朗普通過對中國或伊朗發動襲擊,從而制造危機,以試圖繼續擔任總統。
02
“這是叛國罪!”
特朗普對米利的爆料感到非常憤怒,當天他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表示:“如果這確實是真的,真是很難讓人相信,他給中國打電話,做這些事情,并愿意向他們提供攻擊信息,或在攻擊之前(就提供信息),這是叛國罪。”
特朗普對相關的指控矢口否認,稱其“完全荒謬”,是“假新聞”,他甚至在接受電視訪談之后又發了一份聲明,在聲明中直呼米利是“蠢貨”。
他在聲明中表示,是米利自己想出了這個故事然后把這個故事告訴了伍德沃德和科斯塔,他們是“寫小說,而不是書寫事實的記者”。
特朗普還專門在聲明中寫道:
“我鄭重聲明,我甚至從未想過要攻擊中國,中國也知道這一點。編造這個故事的人病了,精神錯亂,印刷它的人也一樣壞。事實上,我是數十年來沒有讓美國卷入戰爭的唯一總統,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眾所周知的事實。”
這篇爆料觸怒的不僅是特朗普,還有整個共和黨。
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中排名第一的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也向米利猛烈開火。
他認為米利作為一個高級軍官,向中國泄露美國的軍事行動機密信息帶來巨大危險,而且認為這種“顛覆行動”破壞了總統的對外談判能力以及運籌國家權力工具的能力。
盧比奧說,米利不僅無視國家安全,“更令人震驚的是,報導顯示米利將軍干涉了文職總司令可以下令進行核打擊的程序”。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米利當時著急參謀部軍官開會,他告訴與會軍官,如果特朗普下令攻擊,首先第一個應該被告知的人是他。
當與會軍官雙眼緊張地盯著米利時,米利要求所有與會軍官逐個表態“發誓”。
“米利將軍的這些行為表明,他明顯缺乏健全的判斷力,我敦促你立即解雇他。”盧比奧在致拜登的信中寫道。
“這是一個危險的先例,未來可能會被米利將軍或其他人使用。這有可能破壞美國文官控制軍隊的既定原則。”
“必須立即解雇米利將軍。”
03
目前,拜登方面和米利方面都暫時拒絕對此進行回應。
盡管特朗普對這一報道斥之為“fake news”(假新聞),但輿論普遍認為,鑒于伍德沃德對美國政壇和政治人物的熟悉度,他的這一披露可靠性是比較高的。
有分析認為,這些披露至少說明,“不與中國打仗”應是美國政治精英和決策圈的共識和底線。
比如,在這次事件里,米利被爆向中國保證不會開戰,而特朗普在聲明中也明確表示“從未想過要攻擊中國”。
那么,這值得我們高興嗎?
不,這對中美關系來說很難說是一個好消息。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告訴補壹刀,伍德沃德的這個報道將會導致美國國內的進一步“自我審查”,極端對華鷹派會揪住這件事,把那些中美關系中的緩沖地帶或者說是空隙,給一一消除掉,這才是我們所需要關注的。
他表示,從目前美國國內各方的反應來看,美國接下來在對華政策中,任何有靈活表現的個人或者部門都會受到“重點關注”,在接下來的決策中,“中間派”可能會慢慢消失掉,這才是真正令人感到擔憂和不安的地方。
坦白說,米利作為軍方最高指揮官,他這種“不能貿然對華開戰”的想法,也是美國主流精英的想法。
但危險在于,美國的政治極化,可能讓我們很難以“正常行為”來研判華盛頓。
李海東表示,由于美國政治的極化或者極端化,會導致務實的中間路線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逐漸被邊緣化,以至于最終變成支流。
“通常認為,政治精英中的主流看法將會落實成主流政策,但實際上由于美國國內政治的病態,導致這種情況在美國并不必然發生,而是存在著高度的不確定性。當妥協的空間越來越稀薄甚至完全消失,對華強硬的主線就將更為明顯。”
所以,這件事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戰爭離中美可能真的并不遙遠,美國復雜的決策體制有時候能約束“任性”,但有時候也能催生出“癲狂”決定,做好強大的國防準備是我們永遠的安全閥。
第二,對于美國一些政治八卦,或者重要的政治人物私下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我們看戲吃瓜就好,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內政治極化動向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第三,只有一個綜合實力強大的中國,與世界息息相關的中國,才能讓美國的極端對華觀點被自動邊緣化,甚至被消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