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周刊》、《忻州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山西代縣精誠鐵礦至少瞞報17名礦工死亡的丑聞被曝光,舉報者稱有30多名礦山工作人員死亡被瞞報,記者查實至少17人。目前該地已成立忻州市常務副市長為組長,代縣縣委書記為副組長,應急、公安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聯合調查組,相信有媒體的跟進和廣大網民的監督,真相不日將大白于天下。
報道稱,精誠鐵礦“9.1”滑塌事故差點瞞報成功,采用的瞞報方法就是“私了”,如果家屬不鬧,死者家屬就會得到一大筆補償。只是因為有的死者家屬不同意補償數字,打了市長熱線,才使多年來該礦的丑行曝光。到底是舉報的30多人還是17人,捂是捂不住了,這讓我們看到,原來光鮮的經濟數字背后,竟有淋漓的鮮血和累累的白骨。
為何出了事情,很多地方第一反應便是故意“瞞報”、“漏報”呢?因為這涉及到“官帽”問題,有的人死了,他最后的利用價值,便是銷聲匿跡不為外人所知,可以保護某些“官帽”繼續戴在某些人的頭上。傷亡事故是劃分等級的,分為輕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死亡3人以下算輕微事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算一般事故。死亡29人與死亡30人,這里面的學問大了,死亡29人算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則算特別重大事故。按照中國的“追責”制度,相關責任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當然會采用漏報、瞞報的方法欺上瞞下,讓自己的政治損失和經濟損失減小到最低。
因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我們看到,漏報、瞞報的事件,不只出現在代縣,其他地方也層出不窮,屢有曝光。企業瞞報有它“家丑不可外揚”的動機,因為它想繼續從事生產,不因出了工傷事故而停產整頓。在利潤面前,生命如同草芥,不值一提。而相關政府部門尤其是主管生產安全的部門,也有瞞報、漏報的動機,那就是保住自己的“官帽”,唯恐上級部門根據事故等級向他們“追責”。所以很多時候,瞞報、漏報是上上下下心知肚明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結果,不是工作上的疏忽,而是故意而為之。
在沒有發明互聯網之前,瞞報、漏報很容易得逞,因為信息的閉塞,以及舉報的成本巨大,很多生命不明不白地被雪埋,就像他們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界。在這一點上,我們得感謝那個發明了互聯網的美國人,自從互聯網問世,人人成為自媒體“記者”,隨手一拍便可成為“重大新聞”,讓真相隱瞞的成本無限增大。有了互聯網的世界,更能體現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更加有利于“陽光執法”,讓魑魅魍魎無所遁形。
在代縣礦企瞞報這個事件上,聯合調查組會不會秉公調查,很多網民頭腦里是打了問號的。要知道,當年廣西南丹81人礦難瞞報事件,就是原南丹縣委副書記、縣長、縣委書記共同密謀的,最后驚動了國務院調查組才讓真相水落石出。所以增強調查結果的權威性,第一上級主管部門參與調查,第二異地公務人員參與調查,第三不能少了媒體和群眾的監督。有了這三方面的保證,想“指鼠為鴨”就難于上青天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