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惡意”一詞被頻繁使用,從“惡意T薪”到“惡意返鄉”、“惡意春耕”再到如今的“惡意損害企業家形象”,“惡意”仿佛成為了萬能的修飾詞匯,其后可任意拼接,重組創造出新的詞匯。
漢語的歷史的確悠久、博大精深,每年的新詞層出不窮,但詞匯的重組、語言的表達也是嚴謹的,要么在詞語原有意思的邏輯,要么就需要有經過大眾普遍認可的舊詞新意,否則就是對詞語的濫用、誤用。
誤用者是漢語水平不行,濫用者則居心叵測。
對“惡意”一詞的頻繁使用出錯,依依已經憤慨許久,所以今天姑且咬文嚼字、談談我的淺顯之見。
首先,“惡意”是什么意思呢?我查了下詞典,也問了下度娘。惡意,是指不良的居心、壞的用意,出自《漢書·王莽傳下》:“﹝ 王莽 ﹞疑 臨 有惡意,不令得會喪。”。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時他的本意是壞的。
我們先來分析下這個出現時間最早的“惡意T薪”一詞。該詞大概出現于2004年前后,2005年11月,北京市某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提出將嚴厲制裁“惡意T薪”行為,此后,全國各地開始普遍使用。
“T薪”,顧名思義,就是向用人單位或者老板討取、索要工資。討要自己的勞動所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什么要用“惡意”來修飾呢?
按照一些人的解釋,這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指采用了過節的手段來討要自己應得的薪酬,比如說拉橫幅堵塞道路,阻礙交通,爬鐵塔、爬吊塔,切斷水電,沖擊施工現場,阻礙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我們承認,這種手段的確是一種過激手段,但是勞動者的本意是討要自己應得的薪酬。我們可以說他采取的手段不好,但不能說他居心不良、本意是壞的。
此外,我們也要認識到,如果通過文文靜靜的、文文明明的方式去T薪,大家很容易就能討回來勞動者應有的薪酬,誰愿意爬到鐵塔上面去T薪呢?
其實只要把“惡意欠薪”給管住了,那么這種采用過激手段的T薪現象自然就會消失了,所以重點要防止、打壓惡意欠薪的行為,而不能本末倒置,用“惡意T薪”也不合適。
第二種情況,是指工頭與部分農民工勾結,偽造證據,虛報、謊報工資。其實這種行為本質上不是討要薪酬,而是合同欺詐、勒索。
既然不是討要自己的勞動所得,又怎能用“T薪”一詞呢?這種情況,也不適合用“惡意T薪”來描述,而應該采用合同欺詐、勒索、老賴、治安這些專業的詞匯來描述。
總之,T薪其實不是惡意的,欠薪才是惡意的,所以“惡意欠薪”才是真正應該加以管控、消滅的現象。
我們再來說說“惡意返鄉”,這是某個縣長在講解防.疫政策的時候,提到返鄉人員的管理,就使用了不聽勸阻惡意返鄉,你只要返回縣城就隔離、再拘留。
惡意返鄉的言論一說出來,就讓人很不舒服,老百姓春節返鄉、過年回家怎么能用惡意呢?甚至還要被拘留?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最后,我們來說說“惡意損害企業和企業家形象”。從邏輯上來講,這句話在用法上應該沒有問題,畢竟“損害他人形象”確實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我覺得沒必要把企業家單獨拿出來說事。
企業家是人,勞動者也是人,企業家的形象重要,普通老百姓的形象也重要,難不成只有企業家才配有形象?
而從損害形象的角度來說,如果有人編造謊言攻擊他人,那就是誹謗;如果人家說的是事實,那就是揭露,其實也不必用“惡意”一詞,畢竟,惡意”是一個貶義的評價性詞匯。
再者說,形象的維護最終還是要靠嚴格的自我要求,俗話說得好“身正不怕影子斜”,真正的英雄抹不黑,真正的小人也描不紅,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電視劇《狂飆》中,高啟強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煞費苦心,又是建養老院、又是建學校,還在老家的村子里建祠堂、裝大好人,但他再怎么修門面,依然改變不了京海百姓對他的畏懼和憎惡。
我想,現在許多人對馬云等企業家沒有好感也是有原因的。
總而言之,希望大家多講事實、少用“惡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