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概況
工地位于該市郊區,分為施工工地、管理人員居住區兩大部分。施工工地旁有少量活動板房,約有20個房間,供特種作業人員居住。管理人員居住區與施工工地相鄰,活動板房有十余個房間,用作會議室、項目經理辦公室、辦公室以及管理人員居住房間。值得一提的是,管理人員居住區有門禁,需要臉部識別才能進入,這意味普通的工人無法進入管理人員居住區。
圖 管理人員居住區需要刷臉進入
該項工程建設項目的開發商為該地的城市投資公司,設計、勘察、監理、施工分別委托了不同的公司,目前這片工地主要由施工方負責,而接下來的內容將圍繞這家施工公司展開。
工地人員組成
工地的人員分為管理人員和建筑工人。
管理人員有30余個,架構如下:
圖 工地的組織架構
其中項目部對工地的所有方面負責,主要管理人員有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生產經理。
安全部門負責監督工地上的安全管理,一個安全主管,下面有幾個安全員;生產部門負責制定生產計劃和監督生產計劃的執行;預算部門負責監督進度、調整預算和審計材料花費;資料室掌管和印刷各類資料,由一個資料主管和多個辦事員組成;勞務部門負責工人上班的考勤與工資的發放;防疫部門在疫情后依據政府規定而設立,由一個防疫專員負責,然而由于工人從事的是重體力勞動,戴口罩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實際工作中并不會使用口罩,防疫專員的工作形式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建筑工人的人數沒有一個定數,平時有三百余人,最多時可達四五百人。工人的基本組織單位為班組,如鋼筋班組、模板班組、泥水班組、鋼結構班組、塔吊班組等。每個班組大約10個人,由一個班組長負責。班組長并不是純粹的管理人員,而是承擔著一定管理任務的建筑工人,如塔吊班組的班組長也需要去開塔吊,他們與班組中其他成員的區別是工作稍微輕松一些,工資稍高一些。班組長是管理人員與工人溝通的橋梁,每次的生產工作會議都有班組長參加,生產部門制定生產進度,由班組長負責,確定他所在的班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生產計劃,在工程質量出現問題和工程進度不及預期時,管理者也會直接找班組長,由班組長負責具體的落實工作。此外,工地上工作的工人中還包括一批小工和幫工。小工是負責打掃工地的工人,工資也最低;幫工是工程建設需要人手較多時額外雇傭的,并沒有納入常規的管理。
包工制度
建筑工地是層層分包制度:首先,開發商拍下建設用地,然而它們并不負責具體的開發工作,而是將工程外包出去。以我調研的這個項目為例,設計、勘察、施工都外包出去,由不同公司負責。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施工,因為施工的周期最長、責任最大,需要的資金也最多。對于一般的建設項目,開發商會把整個建設工程外包給總包,由總包工負責籌集部分資金、自行尋找施工單位、監督建設進度,開發商一般下浮幾個點收取管理費。
近些年,因建筑工地拖欠工資現象非常普遍,為了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法律和政策層面,出臺了一些列的規定,比如工資托收、總包方責任連帶等,但并不意味著工人的工資不會被拖欠。
2021年底,廣東省中建二局總包的黃埔南崗萬達廣場項目就出現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砌筑班組的林先生稱總共拖欠137個建筑工人工資,大概三百七八十萬,在向項目經理交涉時,項目經理竟稱“來搞嘛,跟二局玩你玩得過嗎?”。在受輿論壓力支付一部分工資后,項目經理還表示若不撤下媒體的視頻就不發剩下的錢。在廣東省的這起討薪事件中,工資也是由項目部發放,但工人的工資依舊被拖欠了。
圖 合約形式圖
圖 墊付資本圖
圖 建筑業承包體制圖
員工情況
年齡及家鄉
在工地上工作的人中,中年人占絕大多數,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很少。建筑工人的家鄉分布不一,各個省份廣泛存在,但在分布上有一定特點,四川、江西、河南、云南等內陸人口大省居多。
工作來由
訪談中很多的建筑工人來自農村,離開農村來城市打工的理由非常統一——種田賺不了錢。一位木工和鋼筋工向我提供了更詳細的闡釋:一家人只有四五畝田,如果全部種上水稻,喂活自己就不錯了,如果拿去出售,一年下來可能就賺幾千塊錢;把土地拿去流轉更是糟糕,一是種田大戶會對土地進行挑選,選擇平整的、連片的土地,自己家的土地不一定會被流轉;即使土地成功承包給他人,一年得到的補償只有幾百塊,聊勝于無。
農村的低收入并不意味著農村的花費少,訪談的一位木工激動地向我表示,現在的農村喝水要錢(裝了自來水管道)、用電要錢、取暖和做飯也要錢(不讓使用柴火,只能使用煤氣)。此外。孩子的教育、進行危房改造的花費都是不小的支出,需要外出打工才能勉力支撐。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工人都來自農村。一位塔吊女司機之前經營著一家小吃店,在前幾年與丈夫離婚后,行業的不景氣與自己精力的不足使她轉去學習了開塔吊的技術,成為一名塔吊司機。也有人在學生時代一結束就走進了工地:一名年輕的電工表示,自己高中一畢業就從事這個行當,總共干了十幾年的建筑電工。
工作時間
在工地工作非常辛苦,首先是勞動時間長,冰冷的作息時間表時刻提醒著所有人:工程的進度不等人。即使是工作相對輕松的管理人員,七點之前就要完成洗漱以及早飯,一直工作到晚上六點。建筑工人則更為辛苦,五點半就需要起床,在六點半之前從所租住處趕往工地,接著一直工作到上午11點,經過短暫的午休后于下午一點重新上工,干到下午五點。如果一個工人想要多掙些錢,晚間的加班需要他工作到晚上十點。即使按正常的下班時間,放工也不代表放松時段的到來,工人在放工后需要回住所、做晚飯、吃晚飯、洗澡、洗衣服。一系列的瑣事做完時已是晚上九點,躺在床上,短暫地刷刷手機,倒頭睡去又是新的一天。
工作收入
網上一直炒作建筑工人的工資很高,既對又不全對。首先,工地上不同崗位的工資不同,一般來說,技術含量高的工種對應著高的工資。一般的工種,如木工、鋼筋工,一天300-500元,若晚上加班三個半小時可再算半天工資;較低級的工作,如小工,一天只有一兩百塊;而技術含量較高的工種,如塔吊工、高級電工(掌握PLC編程)會比一般工種稍高一些。相比工廠的普工,這個工資水平不低。
但工地根據考勤記錄發放工資,也就是干一天活拿一天工資,工人并不是每天都在工作,一個月里總有幾天進行休息。工程進度的不確定性或者天氣原因,都會導致窩工,當然也就沒有工資。總的算下來,一般的工種一個月收入為5-7千元,技術工種如塔吊司機一個月收入為8千元,若加班多一些,可達一萬多。
此外,建筑工地的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對比下來,建筑工人的工資其實不高。
花費
建筑工人們的花費主要為房租、吃飯、娛樂花費(如抽煙喝酒),下面我按這幾個方面分別進行考察。
房租:據訪談了解,在若干年前,建筑工人都住工地上的活動板房。免費或者收取較低住宿費用,上下班方便,但活動板房冬冷夏熱,隔音、衛生也不理想,且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近些年來一般不允許工人住在活動板房里(僅限于我調研的地點,其他省份的情況可能不盡相同)。根據調研的情況,工人一般在附近的村莊中租房,條件差點的單間租金500-700元/月,好點的單間租金1000元/月。特種作業建筑工人(如塔吊司機、電工)由于應急處置各類突發情況,會統一安排住在工地活動板房,也省去了每個月在租房上的花費。
圖 工地上的活動板房
圖 活動板房的居住條件
吃飯:由于該工地的食堂只向管理人員開放,工人一日三餐需要自理。工人們的飲食都很簡單,早上吃包子饅頭,花費5、6塊,午飯和晚飯吃廉價的快餐(晚飯有的也自己做),每餐約15元(這個花費并不高,按照工人的說法,低于這個消費標準的飲食吃不飽,干活沒力氣)。若按35元/天的標準計算,一個月在吃飯上的花費為1050元。
娛樂花費:建筑工人花費最多的是煙酒,一天繁重的勞動后,煙酒可以適當解壓。根據訪談的情況,這項花費可被估計為500-1000元/月。
攢錢以及未來打算:除去必要的花費外,工人們生活非常節儉,一般一個月能攢五六千元(小工除外)。至于這筆錢將怎么用,工人們有不同的想法,大體可分為四類:供家里人生活、攢錢老家建房、供子女讀書、存錢給自己。工地上的很多建筑工人都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壓力很重,一個工人說自己是“一人掙錢五人花”——供養兩個孩子、兩個老人以及自己的妻子。對于這類家人都在農村的工人,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攢夠了錢,在農村建個新房,到時候自己干不動了,也就回農村養老享福去了。較為年輕的工人,他們的家庭負擔也稍微輕一些,對未來的想法尚不明確,只想也想多干點活,多攢點錢,為將來的發展做準備。
工廠與工地
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有著規模龐大的工人隊伍。這批建筑工人為什么不選擇在工廠里工作?我做了一些訪談,了解到:十幾年前,在梁師傅來工地做鋼筋工以前,他曾在工廠打過工,但沒持續多久。最困擾他的是夜班,在頂著濃烈的睡意開了一夜的染布機后,梁師傅和其他人又被廠長訓了一個早上,而自那以后,他就離開了工廠,在工地一干就是十幾年。
梁師傅這么總結兩者的差別:工地上雖然身體上更辛苦些,但更為自由,假設今天身體不舒服,就可以不去上班(當然掙不到這天的工資),工作的節奏由自己把握。工廠里雖然身體上輕松一些,但壓力是很大的,每天都得出勤,工作也很無聊,活的像個沒有生命的機器。總而言之,工人們都會用“工地更自由”這句話來描述兩者之間的差別。
工地上的辛苦生活
網上總有人開玩笑,說工作是去“搬磚”,但工地生活的辛苦卻難體會。以塔吊司機為例,每天都需要爬上塔吊,為了減少爬上爬下次數,塔吊司機都要有意控制自己的飲水量,甚至帶上塑料瓶以解決內急。在幾年之前,大部分塔吊甚至沒有裝空調,如果施工方不自行安裝空調的話,他們就要在夏天忍受酷熱、冬天忍受寒冷。
我們再來看看一位電工的生活,他不需要像塔吊司機一樣爬上高聳的塔吊,也不需要像鋼筋工、泥水工一樣從事重體力勞動,他的工作是否就很愜意?答案是否定的。電工需要奔波于工地的各處角落,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還需要時刻待命,以應對各類突發情況。訪談的一位電工向我表示,他每天要走兩萬八九千步,最多時走了三萬八千步(微信運動記錄),有時處理突發情況會忙到晚上十點多,在工程繁忙的時候還會被當小工用,去搬各種東西。一天下來,精疲力竭是常態。
圖 夜晚的工地,還有部分人在加班
工人的“組織”——微信群
工人之間的溝通聯系,大部分是通過微信群,往往也是以老鄉或一個班組為單位,如鋼筋工的微信群、資料員的微信群。群的作用很大,相互之間推薦介紹工作,暫時維護小團體利益的工資水平,保障經濟利益方面,都可以發揮一些作用。但工地用工模式決定了,這種聯系是脆弱的,隨著工期結束或者項目的變遷,彼此的聯系就減弱了。
總結:
隨著中國快速城市化,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工地成為城市中既常見又易被大家忽略的景象。每到開春,一個個工地在機器的轟鳴聲中開工,及至歲末,一個個工地又在一片靜寂中完工,留下的是一棟棟或宏偉或精美的建筑,而工地上的板房、工人的汗水與難熬的日與夜則消失得無影無蹤。工人們的生活被工地的圍墻擋住,即使從網絡世界也不能窺得全貌。
工地見證了以地產和建筑資本為代表的資產階級迅速膨脹,也見證了建筑工人艱難掙扎求生存的歷程。在苦難的背后,共同的艱難打工生活將他們逐漸凝聚起來,打造鋼筋水泥世界的他們,也是改天換地新世界的建造者。
圖 拍下的一張工人的純真笑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