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睡眠日。
毫不意外,媒體又齊發力了:
3月19日23:04,某視新聞稱“4天睡不好就可能長胖”。
3月20中午14:30,某網稱“睡眠時間不足或誘發癌癥”。
當晚23:28,某日報發布信息稱“睡前玩手機會加重疲勞”。
同樣是20日,18:09某刊說“持續一周每晚睡不足6小時,會導致體內700多個基因改變”。
一個意味深長的小細節,這些媒體但凡晚上發布關于睡眠的消息,都是在23:00以后,這個時間節點,睡前玩手機,與熬夜兩者必居其一,而這恰恰又是其所發布的信息反對的。
之所以如此密集的發布信息,并不單單因為今天是世界睡眠日這么一個噱頭,更重要的是,如今,睡眠問題已經成為了我們社會的老大難,睡眠不足已經成了從孩子到成年人的常態。
2021年年初,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報告稱,中國當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超3/4的人晚11點以后入睡,近1/3的人熬到凌晨1點以后才能入睡。當時還特別提到,受2020年初yi.情的影響,整體入睡時間延遲了2到3小時,對睡眠問題的搜索量增長了43%。
但是,2020年第一季度的非常態過后,睡眠問題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近日,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發布《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超過3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
該報告還稱,過去10年,國人的入睡時間晚了兩個多小時,睡眠平均時長從2012年的8.5小時縮減到2021年的7.06小時,調查顯示僅35%國人睡夠每天8小時。
這就表明,睡眠質量的降低和睡眠時間的減少是過去十年的常態,而2020年一季度的非常態至多是短時內起到了某種催化劑的作用而已,并不能將全年睡眠的問題給歸結到那一小段時間的非常態中。
報告也承認,睡眠的三大困難人群是新手媽媽、學生和職場人士。
以職場人士為例:
2020年,并夕夕五周年之際,黃老板喊出“硬核奮斗模式”,結果每月300小時才算完成“本分時間”,而在yi.情之后,互聯網大廠紛紛下場廝殺的社區團購部門,最硬核的買菜部門本分時間為380小時,是每月法定工作時間的兩倍多。
結果都看到了,去年元旦,多多買菜一名年輕的妹子深夜猝死,其員工的感慨為——以買菜部門那強度,早晚都得有人死,只是想不到來得那么的快。
去年年中,在字節實習的一位上財學生,竟然在12點前就睡了,然后竟然被抓包,成為了一個笑話!
12點前就睡覺,你怎么敢?到底是誰給你的勇氣?工作因此受的損失你要不要承擔?
這件事,比12點前睡覺被抓現行更為荒誕的是,一幫老員工居然將這給看做了不正常,非但得不到同情和羨慕,還要把人家給掛出來嘲諷。
此外,字節還能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將加急功能強行給寫到員工的手機里,這樣就能做到隨叫隨到,永不被屏了。
這不是電子鎖鏈是什么?這不是將人當無盡使用的機器是什么?
這也難怪,上月22日,字節再有一名程序員猝死,又一次印證了“字節和心臟,只有一個能跳動”。
當然了,勞動環境的惡化幾乎是全行業的。
李雪琴曾經在吐槽大會上講了這么一個段子:
半夜三點老板給自己發了微信,沒回,老板給她接連打了二十多個電話,因為“完了,李雪琴死了”;最終,在老板決定報警前把她給吵醒了,這時老板脫口而出“這大半夜的你咋還睡覺了呢”?!
“這大半夜的你咋還睡覺了呢”,反映的正是無數打工人的心酸和困境。
還有,入睡難的困境還在于,很多時候,深夜明明很困了卻還要刷手機,其實是過勞+生物鐘被打亂后,無法入睡之下難得的精神放松。
當然了,在世界睡眠日之前,某臺可不是這么說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保持規律就行”,在睡眠成為困境的當下,在普遍過勞的當下,這樣的說辭,其潛在的含義是選擇站在了資.本家一邊,給資.本.剝.削開脫。
網友們在最近某報的那條信息下,其實懟得很清楚:想要人好好睡覺,先解決按時上下班的問題再說,否則再多的“科普”都是廢話。
是的,“科普”的對象,不該是睡覺難的打工人,而是讓人無法入睡的資本家。
別天天在打工人耳邊叨叨叨的,有本事,去找他們“科普”。
最好以實際行動來“科普”,重罰、重抓幾個不守勞動法的企業,再廣而告之,打擊一下資方的“惡意”加班。
否則,天天在打工人耳邊念經,只會讓人心生厭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