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人節,作家馮唐寫了篇文章“建議先吃飯再滾床單”,意思是“食”比“色”重要。他還舉了個例子說,哪怕是賈寶玉這樣的,也不能見第一面就跟賈母說,我要下一秒跟林黛玉入洞房,得先吃飯認識認識。
很有道理,在建立一種行為時需要以滿足另一種行為或者精神為基礎,否則很難達到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比如想結婚先戀愛,想戀愛那得先雙方看對眼,想看對眼又得先提升自己……一種行為,是另一種行為的基礎。
當然,我想說的是:想讓打工人賣力你得增加報酬,而不是侵犯他們的隱私。
但近期一款“不把打工人當人”的監控系統被曝光,直接干翻了這種定律。
離職傾向分析,這款系統直接監控所有打工人的瀏覽器訪問,并記錄其對求職招聘網站瀏覽過的次數。
也就是說你的一舉一動全都被這款系統監控著,然后直接展示給老板。用了哪個軟件,打開了多少次,是投簡歷還是看新聞,一清二楚毫無隱私可言。
目的很簡單,檢測到有離職想法的員工,從而可以對其降薪、給其壓力,甚至可以通過這種監控的方式,減少員工離職的念頭。
好好回憶回憶,說不定你上次被開除,就是因為這款系統。
開發該系統并申請專利的“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說:行為是打工人自己作出的,客觀上講,我們只是“拿著許可證賣刀的商家”,這并不違法。至于刀是誰買了,買去干什么,我們管不著。
看上去挺有道理,實際上就是扯淡。明知道這人買刀是去砍人,你為了賺錢還非要賣給他,不違法?而且也不看看自己賣的是什么刀,那不是菜刀,而是“管制刀具”——一種在打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個人信息,并實施監控的系統。
極目新聞對該公司形容的非常到位:冷漠生硬,沒有人性。
我是有理由的,這家公司除了“離職傾向分析系統”之外,還申請了“員工狀態分析”的專利,同樣通過監控打工人的工作行為數據和“置頂狀態”,分析出他們的專注度。
哪里還把打工人當人看,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打工人遲早淪為機器人。
比如屁股壓力感應器,聽名字就知道作用了,“防止打工人帶薪拉屎”。
把壓力感應器裝在座椅上,檢測不到屁股壓力就開始計時并報告給老板。
他們甚至建議把壓力感應器裝在員工腳下,時有時無的壓力監測,避免員工找個重物放在椅子上充當。
還有智能工牌定位系統,這東西更狠,用于確定員工位置信息,自動生成員工軌跡信息,可以實現無需智能手機,也對員工進行軌跡追蹤的效果……
很無奈,這家公司的監控系統問世已經多年,但并沒有得到任何限制或者懲罰,并且賣的很好,很多公司都買了他們這種專利。
不要驚訝,你很有可能就是使用人,而你不知情罷了。
隨著使用他們這種監控產品的公司越來越多,開發監控打工人系統的公司也會越來越安全,因為當大部分企業共同默認后,“接受監控”將會光明正大的出現在你的入職協議之中。
不同意?那就只能灰溜溜的滾蛋...
這么說吧,若是外企,遇到這種事你可以匿名郵箱舉報,基本上會有人出來管,因為這種系統已經違反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屬于犯法行為。
但在國內的話,確實也沒什么辦法,因為你一般在入職的協議之中就已經接受了這種被監控的條例。甚至有些價值觀扭曲的公司,還會以此為樂。
個人信息保護法第17條規定:企業如果需要搜集和處理員工個人信息,必須要提前告知,包括目的、方式,以及員工相應的權利等等。
目前唯一破解的辦法可能就是使用個人設備和個人網絡,但未來就說不定了。在連朋友圈都逐漸被要求成為企業宣傳的私有物品時代下,恐怕用不了幾年,個人設備和網絡也會同樣如此。
因此這種趨勢需要有人站出來拒絕,肆意竊取個人隱私,征用個人社交賬號的行為需要得到制止,某些部門不能一邊喊著保護個人隱私,一邊又面對這種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無絲毫行動,這屬于瀆職的行為。
至于企業,先要把打工人當人看,然后再來談效率和發展的問題。
借馮唐一句話說,哪怕是賈寶玉這樣的,想到林黛玉屋內,倘若門關著他也得先敲敲門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