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優秀的中國人,他參與的每一項工作都為咱中國人長臉。
他是一個優秀的中國人,他曾代表中國在世界科技前沿。
他是一個優秀的中國人,他把中國一直珍藏在他滾燙的心間。
他就是錢學森。
他姓錢卻不愛錢,錢學森把一生獲得的幾乎所有獎金和大筆收入都捐了出去,或者是交了黨費。1958年他在中國科技大學給學生上課時,發現很多學生家庭條件不好,連計算尺都沒有。
于是他毫不猶豫地把在美國所著《工程控制論》翻譯成中文出版的稿費,加上購買的公債共計11500元,指給了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給學生買計算尺和其他教學設備。
1994年錢學森獲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00萬港元,支票還沒有拿到手,委托書都已經寫好,把錢捐給了中國科協促進沙產業發展基金,造福西部人民。在他的一生,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他在我國科技工業上的地位,使得他能夠擔任很多重要的職位。但他不戀權,錢學森本人說過,要不是工作需要,他什么官也不愿當。他不僅主動堅辭五院院長、國防科委副主任、科協第三屆主席、學部委員等職務讓位給年輕人,就連對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職務也是這樣。
組織上多次要給他換房子,他都婉言拒絕,并且說“我現在的條件比同船回國的人好多了”。他一直居住在航天大院一個普通單元房子,直到去世。
一直以來,錢學森把自己當成普通科技人員,只想為國家做點事情。
他是一個優秀的中國人,他說他最驕傲、最激動的事情,是他的名字同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等人的名字聯系在一起,成為勞動人民的一份子。他說,“我簡直心情激動極了!”
對于錢學森這樣科學家來說,得到多大的榮譽不值一提,他更加看重的是自身是否和勞動人民站在一起,是否得到了人民和黨的認可。對于錢學森來說,這就是奮斗的意義。
錢學森多次說過:“我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他把自己的知識和才能都奉獻給了國家和民族。
當別人稱他為“導彈之父”或“航天之父”時,他馬上糾正并多次重申,“像導彈航天這樣的'大科學’,是一項成千上萬人的事業,沒有黨的領導,沒有集體的努力是誰也干不成的。還是那句話,一切成就歸于黨,歸于集體。”
作為一名科學家,他始終在不斷學習,不僅是物理知識,就是黨的刊物,他也認真學習。
黨的理論刊物《紅旗》雜志從1958年創刊號,到后來改名為《求是》雜志,他每期必讀,直至去世前。《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八份報紙是他每天必讀之物。幾一年來他一直堅持親手做剪報,共有629袋之多,剪報資料近十萬份,所涉及的內容之廣泛讓人嘆為觀止。
不愛錢、不要權、不慕名,卻堅持學習,踏實研究,錢學森到底追求什么呢?
我們可以從錢老的三次激動時刻得到些答案。
錢學森曾說,他一生中有三次無比激動的時刻:
第一次是早年在國外時,在學術上超過了自己的導師,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第二次是實現自己多年的愿望,于1959年加入了光榮的中國共產黨。
第三次是中央組織部把他和雷鋒、焦裕祿、王進喜,以及史來賀并列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
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在社會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影響下,以科技工作為戰線,把自己的有限精力和無限熱情,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事業中去。他們無愧于勞動人民的一份子!
如今,大多數的所謂“科學家”,在物質上、在精神上,早已拋棄了勞動人民!在一切向錢看,浮躁浮華的當下學風面前,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早已是鳳毛麟角。
在他離開的日子里,我們深深的懷念,懷念他踏實勤奮的科學態度、懷念他追求為人民服務的追求信念,懷念他“錢學森之問”的心系國家!
我很慶幸,在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百年誕辰之際,《錢學森傳》出版發行!透過本書,我們可以看到,錢學森的一生,波瀾壯闊,跌宕起伏。
此書力圖準確地、全面地去展現錢學森的一生,給廣大讀者一個真實的、人性的、多彩的、偉大的錢學森。
解放軍總裝備部對《錢學森傳》的撰寫工作十分重視,親自審定了撰寫大綱,解放軍總政治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對《錢學森傳》的撰寫工作,也給與大力支持。眾多錢老參與過的單位,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等,都參與了審稿工作,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
錢學森,誕生于辛亥ge命期間,成長于舊中國山河破碎的歲月,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舞臺上,實現了他從小就立下的科學救國、科技強國遠大理想。他的一生,深深融入了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之中。
當我們沿著錢學森的人生軌跡追尋時,我不由得想起了錢老生前說過的一句話:“錢學森這個名字已經不完全屬于我個人”。
是的!錢學森是當之無愧的毛時代科學家的一個范本!讀懂了他,也就讀懂了那個時代科學家共同的經歷和品質特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