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里的兩個人你知道是誰嗎?背后又有怎樣令人感動的故事?
照片中的二位,左邊的高個子是兩彈元勛鄧稼先,右邊這位是時任二機部副部長的趙敬璞,照片拍攝于1979年的羅布泊試驗場某處。
70年代末的一次核試驗,一個偶然的事故出現了。飛機空投核彈時降落傘沒有打開,核彈從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的倒計數之后天空沒有出現蘑菇云。
核彈哪里去了?現場和不在現場的人,所有知道出了事故的人為此都非常揪心,因為這種事情有可能引起嚴重后果。
指揮部立即派出一百多名防化兵,迅速趕到出事地點,去尋找事故殘骸。他們來回奔跑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始終沒有發現核彈的痕跡。但這是一件不能不了了之的事情。鄧稼先當然清楚這其中的利害關系。但他沒有聽從好心同志的多方勸阻,決定立即上車。他心里在想:“這事我不去誰去?”他平時對于別人的安全非常關心,而偏偏把自己的健康和生死置之度外。這種擰脾氣,似乎是從小性格隨和的鄧稼先從事核武器研究之后添的“毛病”,是他后來性格變化的一個側面。
鄧稼先和二機部副部長趙敬璞同行,乘坐一輛吉普車,向戈壁深處駛去。在汽車上,他們沒有什么話,這并不是沒話可說,而是鄧稼先的腦子里在不停地思索。究竟是什么事故?有幾種可能性?最壞的結果是什么?他什么都想到了。他這時還不知道是因為降落傘沒有打開核彈從飛機上直摔下來的事故,偏離預定的爆心處很遠。他一定得找到核彈,探明原因。
車子在大戈壁上迅跑,鄧稼先終于找到了核彈。到了發生事故地區的邊緣,他要汽車停下來。一下車,他堅決阻攔趙副部長和司機與他同行。最后他急了,忘掉了對領導同志應有的尊重,他大聲對趙副部長喊:“你們站住!你們進去也沒有用,沒有必要!”
“沒有必要”,這是一句只說出一半的話。如果把這句話完整地說出來,應該是“沒有必要去白白地做出犧牲”。而鄧稼先認為自己是有必要的。
這位五十多歲的頂級核科學家勇敢地向著危險地區沖上去了,他對新中國的核事業居功至偉,外國人稱他為中國核彈之父,少了他,中國的兩彈甚至就不可能成功,他完全有資格讓別人去,但他沒有。鄧稼先把钚對人體的傷害忘得一干二凈。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勇敢,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英雄行為,大概所有真正的英雄都是這樣的。
他完全和平時一樣,只不過有一份急切而焦慮的心情。他彎著腰一步一步地走在戈壁灘上,銳利的目光四處掃視,邊走邊找。終于,碎彈被他找到了。高度的責任感使他在一瞬間變成了一個傻子,他竟用雙手捧起了碎彈片——這個含有劇毒的危險的放射物。他立即放心了,他們最擔心的后果沒有出現。
他的精神驟然松弛,然后拖著疲憊不堪的步子向遠方的吉普車走去,他見到趙敬璞的第一句話就是“平安無事”。他主動邀請趙敬璞與他合影留念。至今,在鄧稼先家中的相冊里仍有這張只見兩個頭戴白帽子、身穿白色防護服,白口罩遮到眼睛下邊,辨不清面貌的人站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的紀念照。左邊的高個子就是鄧稼先,右邊是趙敬璞副部長。
鄧稼先在研制核武器這一類緊張的工作中,從來沒有主動邀請別人合影。他工作起來節奏很快,匆匆忙忙。這次他要特別留下一張紀念照,一定是內心里有另外什么想法。他遭受到極為嚴重的放射性钚239的輻射傷害,這將是自己身體健康的巨大轉折。此次對身體的傷害是現代醫學水平無法補救的。
幾天之后,鄧稼先回到北京住進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表明,他的尿里有很強的放射性,白細胞內染色體已經呈粉末狀,數量雖在正常范圍,但白細胞的功能不好,肝臟也受損。一位醫生說了實話:“他幾乎所有的化驗指標都是不正常的。”但他只對妻子說了尿不正常。許鹿希火了,跺著腳埋怨他。按道理鄧稼先應該到療養院去。受的放射性劑量這樣大,療養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對身體無疑有很大好處。可是他沒有去,他離不開工作,直到他離開人世之前,他沒有療養過一天。
鄧稼先的心都撲在了事業上,他為自己健康憂慮的落腳點也在事業上,身體是搞好事業的本錢。自從他投身祖國的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研制工作以來,我國的核武器便以很快的步伐前進。從絕對速度講,我們的進度甚至超過了核大國。這一點令全世界驚奇!
從制成原子彈到制成氫彈并放響它們,美國的間隔是七年零四個月(1945年7月-1952年11月),蘇聯四年(1949年8月-1953年8月),英國四年零七個月(1952年10月-1957年5月),法國八年零六個月(1960年2月-1968年8月),而我們中國只用了兩年八個月(1964年10月-1967年6月)。這都是無數個像鄧稼先一樣拼命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們夜以繼日的努力成果。沒有鄧稼先們的拼命三郎精神,中國核武器研發的推進速度不可能如此迅猛。
1980年10月16日,核試驗成功。在排除了核試驗前臨時出現的問題,核爆試驗成功后,鄧稼先的精神松弛下來。他突然昏厥,脈搏微弱,血壓低到測不出數據。醫生護士搶救了一整夜才蘇醒過來。這次昏倒,并不是試驗成功的狂喜所帶來的,他已經歷過許多次激動心弦的狂喜了,但從來還沒有發生過這種病情。昏厥,是他長期以來疲勞過度后驟然松弛的結果。一個一生如牛負重的人,突然環境改善、松弛下來后,常常會諸病纏身。這是因陡然失去支撐困境的精神力量而垮下來的。不過,鄧稼先這次昏倒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此前這么些年,累積受到放射性物質的嚴重傷害。而前文那次傷害,對鄧稼先來說是致命的。
鄧稼先最終沒有聽從醫生和妻子的勸說。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他醉心于新一代核武器的研究。自從那次吃了特大劑量,他的身體有了明顯的變化。1980年以后,他衰老得很快,頭發白了,工作疲勞也不易消除。1985年鄧稼先因患直腸癌于1985年7月30日住院,在8月10日做了清掃癌瘤手術。病理檢查是惡性程度高的類型,已有轉移,預后不良。
鄧稼先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面對著當時的國際局勢和核大國對我國的壓力,他急于把今后中國在國防上特別是核武器方面的對策寫出留下來。他看到三個核大國的設計技術水平已接近理論極限,達到了實驗室模擬的地步,并想用核禁試來封住別國,保住自己核強國地位的局面,我們中國的核事業正處于十分關鍵和敏感的發展階段。
鄧稼先忍住病痛,在病房里和九院的同事們反復商量并擬定給中央的建議書。建議書中非常詳細地列出了我國今后的主要目標、具體途徑和措施。由鄧稼先作為第一作者署名。
1986年4月2日,由鄧稼先和于敏署名,飽含著九院多位科學家心血的建議書完成,上交中央。此后,按照這份建議書制定的目標、途徑和措施,九院繼任院長們帶領全體同志努力干了十年,終于使我國也達到了能夠停止核爆試驗,代之以實驗室模擬的高度。寫出上交中央的建議書,使我國能達到停爆搞模擬。
鄧稼先在他的一生中,以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暫停模擬四個里程碑的貢獻,向中華民族、向祖國獻上了他的忠心。鄧稼先的英雄偉大之處就在于為了人民的事業,可以毫不計較個人得失。古人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而鄧稼先,實際是無數為著社會主義建設不顧一切奉獻的無數中國人的縮影,也是這群可愛的人中的佼佼者,用一生踐行著這句話。
回顧歷史,人們不難發現,新中國有一種特殊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有一種特殊的力量,這種力量,外國沒有,就是在自己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上也沒有見到過。這種力量能夠凝聚人心、調動人力、頑強攻關、永不止息。這一股力量,創造了新中國三年恢復戰爭創傷的奇跡,抗美援朝勝利的奇跡,獨立地研制成功原子彈、氫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奇跡,等等等等。而“兩彈一星”這段歷史和精神,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永遠銘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