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將陳賡(1903.2.27-1961.3.16)】
他出生軍人世家,19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赫赫有名的"黃埔三杰"之一;
他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援越抗法抗美,是我軍唯一和日軍、法軍、美軍交過手的高級指揮官;
他一手創辦"哈軍工",擔任首屆政委兼院長。
他是開國大將陳賡。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一位具有傳奇色彩、個性鮮明的軍事領導人、軍事科技教育家,陳賡的一生,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中,留下了厚重而特殊的一頁。
在陳賡將軍誕辰120周年之際,回顧將軍一生近一個甲子的傳奇,回顧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和發展,為新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
一、投筆入黃埔(1921-1926)
陳賡出生于五代軍人世家,他少年從武。1916年,14歲的陳賡入湘當兵,1921年脫離湘軍,在長沙的鐵路局當辦事員。受“五四”思潮之激勵獻身革命參加愛國運動,得到共產黨人何叔衡、郭亮等的幫助,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反帝運動。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后留校任連長、副隊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和討伐陳炯明東征等戰斗。1924年2月陳賡作為旁聽代表出席了國民黨“一大”,并受到孫中山接見。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右翼勢力雇兇刺殺了國民黨左派代表人廖仲愷,陳賡協助“廖案委員會”抓住了主兇之一林直勉。周恩來看到陳賡搜集的材料,稱贊“我看你可以成為中國的‘契卡’(蘇聯保衛工作領導機關的俄文音譯)”。
1925年10月,第二次東征討伐軍閥陳炯明,陳賡率連隊擔任蔣介石的警衛任務。東征軍在華陽附近戰斗失利,前線督戰的蔣介石怕被叛軍俘虜,要拔槍自殺,陳賡眼明手快下了校長的武器,不顧個人腿傷,連背帶拖,將蔣救出險境。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大門】
1926年,陳賡得知毛澤東在廣州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便抽空到那里聽課。
【1925年2月1日,黃埔軍校“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陳賡為代表之一,這是與會代表合影】
陳賡自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之始進入該校,在黃埔軍校學習和工作兩年多,同許多師生結下了畢生的友誼。對校內的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他們是患難與共的革命戰友,對于那些反共的國民黨右派師生,他們在校內激烈斗爭,但陳賡與一些右派學生還維持著私交和友情。
1927年南昌起義后陳賡與昔日的黃埔同學在戰場上兵戎相見,同窗鬩墻數十載。后來站到兩個對立營壘的黃埔生,經過多年激戰最終決出了勝負。不過陳賡對昔日的黃埔師生,包括起義將領、被俘獲釋軍官、流落在社會的舊政權官員以及去臺灣者,總是肯定當年他們做過的有益工作。
自1955年以后,中共中央提出了“和平解放臺灣”的口號,陳賡又運用自己的特殊影響,配合周恩來積極做起昔日黃埔同窗的統戰工作。
二、南昌紅旗豎(1926-1927)
1926年9月,陳賡被派往蘇聯“格伯烏”(蘇聯政治保衛總局的俄文音譯)學習群眾武裝暴動以及“契卡”(蘇聯保衛工作領導機關的俄文音譯)等相關經驗,1927年2月,陳賡在獲得優異學習成績后秘密回到上海,周恩來派他去南昌了解情況,獲悉蔣介石要叛變革命的消息,陳賡迅速離開南昌。
1927年4月27日,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陳賡參加大會并負責保衛工作。1927年7月25日陳賡護送周恩來到達南昌。8月1日,陳賡參加南昌起義,到賀龍部隊任營長。起義前幾小時便率部隊在市區逮捕了一批反動分子,還接管了江西省銀行,獲得了部分起義經費。8月底陳賡率部與國民黨軍交戰中腿部三處中彈,輾轉前往香港治傷,后由香港轉赴上海重新與黨組織接上關系。
1933年3月,在上海治傷的陳賡因叛徒出賣被捕,5月被押往南昌,蔣介石親自勸降,被陳賡嚴詞拒絕,蔣介石迫于各方壓力放陳賡時,有人說歡迎你再來,陳賡說:再來我就帶十萬部隊來!
【1937年,陳賡在山西抗日戰場前線】
1949年5月22日,陳賡踐行了自己的承諾,率解放軍第四兵團解放了南昌城。他在日記中寫到:“前三次入城,或為亡命客,或者站不住,或為階下囚,但均表現了我黨之艱苦奮斗。無有前三次則無今日人民之光榮。”
三、蘇區帶紅軍(1931-1937)
1931年9月,陳賡奉命赴鄂豫皖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團長、師長。1932年10月陳賡在戰斗中負傷,轉道赴上海治療期間陳賡在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馮雪峰等人的引薦下,兩次與魯迅會面,詳細介紹了蘇區和紅軍的戰斗經歷。
【油畫:魯迅與陳賡(莫樸 1991年作)】
【陳賡為魯迅所繪地圖(原件現藏于上海魯迅博物館)】
1933年3月,因被叛徒認出而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正在南昌指揮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的蔣介石親自用高官厚祿進行勸降。陳賡大義凜然,嚴詞拒絕。經中共和宋慶齡等營救,脫險后再度回到中央蘇區,任彭(湃)楊(殷)步兵學校校長。
【1937年,陳賡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在晉東南前線】
長征期間,陳賡任干部團團長。1935年1月下旬,陳賡指揮干部團在貴州習水縣青杠坡進行了長征以來第一場惡戰,使中央紅軍擺脫了敵軍,當夜渡過赤水河。1935年5月初,陳賡率干部團一部強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軍得以順利渡過金沙江。
過草地之前,周恩來突然高燒病倒,診斷為肝膿瘍,因無藥品,周恩來高燒昏迷數天。陳賡派人從山的背陰處找來冰塊,給周做肝部冷敷,數小時后,周恩來蘇醒,便出半盆濃汁,竟脫離險境。周恩來對陳賡說:“你是一員虎將,也是一員福將,誰遇到你準保都有好運道。東征時你救了蔣介石一條命,如今你又救我一條命。"
【1937年9月6日陳賡在陜西省三原縣石橋鎮第一二九師召開的抗日誓師大會上擔任總指揮,雨中留影】
上午七時,我即到達閱兵場。約八時許,部隊先后到達。…此時大雨如傾,但人人精神奮發,口號震天,無有畏雨者。劉師長致詞畢,由張浩同志代表黨中央及軍委授紅軍十年紀念章,我得章一。舉行換帽時,大家都有一些說不出的心情。我們戴著它——紅帽子,血戰了十年,創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跡,動搖了幾千年來視為神圣的社會制度,今日為了對付我們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結成全民族的聯合戰線,暫時將它(紅帽子)收藏起來,換上一頂青天白日的帽子。但我們永遠是黨軍,紅軍永遠是紅軍,任憑換個什么名義,戴上什么帽子,我們始終為了共產黨的光榮而奮斗。現在雖然是民族革命的階段,但一切努力犧牲都是為了將來社會主義的勝利。……(雨雖大,閱兵儀式仍照原定計劃舉行完畢。到家后,已近黃昏,大家都是身無干紗。)
——摘自陳賡日記1937年9月6日
到陜北后,陳賡任第一軍團第一師師長,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等戰斗。1937年2月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兼任第一隊隊長。
四、中國的“契卡”(1927-1931)
1927年11月間,黨中央在上海成立中共中央特科,陳賡被任命為特科情報科科長主持情報收集工作。這是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為了保衛黨中央的安全而創建的一個同敵人進行隱蔽斗爭的保衛工作組織。
【領導情報工作的陳賡】
中央特科在中共特委周恩來同志直接領導下進行工作,其主要任務是深入敵人警憲特務機關,探取敵人破壞我黨的陰謀,向黨和秘密組織報警,保衛黨的領導機關和革命活動的安全。中共中央特科打入敵特內部的李克農、錢壯飛、胡底被稱為“龍潭三杰”,由李克農統一領導,李克農又與陳賡單線聯系。情報科在陳賡的領導下,多方偵知情況,為營救被捕的領導同志,嚴懲叛徒,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后,因顧順章、向忠發等人的叛變,我黨的地下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31年6月下旬,陳賡接到指示,結束隱蔽戰線的斗爭,轉赴鄂豫皖蘇區革命根據地工作。
【陳賡與周恩來等在一起】
五、太岳掃日寇(1937-1945)
抗日戰爭爆發后,陳賡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旅長,率部開赴太行山區,參與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等戰斗的指揮,隨后又轉戰于魯西北、冀南、豫北。
【在太行山抗戰時期的陳賡】
1940年任太岳軍區司令員,次年任太岳縱隊司令員,參與領導創建晉冀豫根據地。
【1940年9月25日,陳賡率部下攻下榆社城后同參謀長周希漢(前右)穿著繳獲的日軍軍服合影】
1943年10月24日,陳賡指示所屬部隊在洪洞縣韓略鎮設伏,一舉殲滅日軍服部直臣少將為首的“皇軍觀戰團”,震動了侵華日軍乃至其大本營。
1943年11月陳賡赴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1945年七大期間,毛澤東和部分代表在一起。左起:毛澤東、鄧發、陸定一、聶榮臻、周恩來、陳賡】
六、長驅過大庚(1946-1950)
抗日戰爭勝利后,陳賡率太岳縱隊(后來改為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參加上黨戰役。
【下圖為陳賡一直珍藏著的中共七大代表證;上圖為中共中央辦公廳頒發給陳賡的特別通信證】
1946年初,陳賡作為中共代表參加臨汾、太原三人小組,調處國共軍事沖突和監督雙方執行停戰協議。
1946年7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后率第四縱隊和太岳軍區部隊轉戰晉南,連續進行聞(喜)夏(縣)、同蒲、臨(汾)浮(山)戰役,殲滅國民黨軍3萬人,其中包括號稱“天下第一師”的胡宗南的整編第一旅。隨后他率部西進,于1946年11月至次年1月協同兄弟部隊發起呂梁、汾(陽)孝(義)戰役,殲滅國民黨軍2萬余人。
1947年4月指揮晉南攻勢,殲敵15000人。8月與謝富治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一部,強渡黃河,挺進豫西,開辟豫陜鄂解放區,配合劉(伯承)鄧(小平)和陳(毅)粟(裕)野戰軍,在中原地區進行戰略進攻。在淮海戰役中,率第四縱隊協同兄弟部隊在徐州西南切斷津浦鐵路,參加圍殲黃維兵團。
【1948年3月,陳賡同陳士榘在洛陽戰役前線】
1949年任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率部橫渡長江,解放南昌。執行遠距離、大迂回、大包圍的戰略方針,進軍廣東追殲逃敵,直插雷州半島,切斷白崇禧部的海上退路,協同兄弟部隊進行粵桂邊戰役,殲敵4萬余人。1950年初,指揮所部經14晝夜強行軍,直抵云南邊境,殲滅企圖逃往國外的國民黨軍2萬余人。
在整個解放戰爭中,第四縱隊及由此發展而成的第四兵團在陳賡的指揮下,轉戰13個省,征程15萬公里,殲敵70萬人,解放城市306座。
1950年2月進駐昆明,陳賡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軍區司令員。
七、奮戰破強虜(1950-1952)
1950年2月,越南民族解放同盟領導人胡志明向中共中央要求援助抗擊法國軍隊,并堅持要求毛澤東派陳賡作為軍事顧問前往越南。同年7月,陳賡應邀奔赴越南,幫助越南軍民開展抗法斗爭。
在陳賡的協助下,9月16日開始的邊界戰役持續一個月之久。此役結束共殲法軍9個營,8千余人,法軍被迫放棄諒山、高平等五個市和13個縣。此次戰果超出了戰役前的設想,成為越南抗法戰爭以來所取得的一次空前勝利。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兼第三兵團司令員、政委。
【陳賡在志司(右二)】
1952年4月,陳賡接管志愿軍全面工作后,重點加強了坑道防御體系的構筑,他指出:“坑道工事是劣勢裝備的軍隊對付優勢裝備敵人的最好辦法。因為我們不是蹲在坑道里面消極挨打,而是把它作為隱蔽陣地、出擊的依托。”
同年10月至11月間的上甘嶺戰役中,完備的坑道體系經受住了世界戰爭史上密度空前的炮火考驗,強大的敵軍被死死拖住無法前進,為其后的停戰談判爭取到了極為有利的形勢。
【1954年10月1日,陳賡(中)與蕭華(左)在天安門上,參加國慶五周年慶典】
【1955年國慶節,陳賡同粟裕大將(左三)、蕭華上將(左二)、洪學智上將(左一)在天安門上】
【1955年國慶節,陳賡同蕭勁光大將(左二)、宋任窮上將(左一)在天安門城樓上】
八、創建哈軍工(1952-1956)
【1952年,陳賡(左二)在北京清華大學參觀時與學校負責同志合影。左一周培源,左三何東昌】
1952年6月,毛澤東將陳賡從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召回,交給他一項新的任務——創辦一所軍事工程學院,培養現代化的軍事人才。并且擔任這所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的第一任院長兼政委。
【1952年12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各大軍區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會議后合影。毛澤東與朱德之間后排為陳賡】
【1955年9月27日,陳賡大將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陳賡深知這一任務的重要意義,他說:“解放軍是一只猛虎,創辦軍事工程學院,就是為猛虎添翼”。接到任務后僅一個月,他即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定哈爾濱為院址,提出了建院方案。他特別交代說:“軍委撥款越寬裕,越要注意節約,浪費就是犯罪,我去坐牢,你們也得陪著,我一個人怕寂寞。”
【1954年9月29日,毛澤東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任命通知書,任命陳賡為國防委員會委員】
【油畫:運籌(哈軍工紀念館)】
【哈軍工紀念館前《受命》群雕】
【1953年9月1日,陳賡在哈軍工開學典禮大會上敬禮致意】
【1953年9月1日,哈軍工開學典禮上的學員分列式進行中】
【1956年,軍工院領導住的小平房】
一年零3個月后(1953年9月1日),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多軍種綜合性的軍事工程學院成立。因為陳賡強調厲行節約,軍事工程學院總造價按當時國家建筑標準核算,節省了480萬元。錢學森教授后來贊嘆:“在我國現有條件下,這么短的時間內辦起這樣一所完整的、綜合性的軍事技術學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跡。”
【1955年9月27日,周恩來簽發的授予陳賡大將軍銜的命令】
【1956年建成的軍工教學樓,在房頂的設計上,采用了陳賡的建議,以“騎馬軍官”和各系的代表武器形象取代了傳統屋脊上的仙人走獸。正脊兩端的吻獸采用老虎形象以示軍威】
【1956年,水塔是哈軍工最早的建筑,軍工初建時陳賡曾親自爬上去視察】
九、兩彈一星殊(1955-1959)
【1956年,哈軍工專門為專家教授蓋的老紅樓】
【1955年,陳賡(左一)與軍工青年教師親切交談】
【1954年9月,陳賡(二排中)、彭德懷(前排左五)、劉伯承(前排左三)、粟裕(前排左六)所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赴蘇聯參觀實兵演習時的合影】
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到了總參,陳賡即刻參與了對解放一江山島的指揮。解放浙東群島的戰事結束后,同年3月陳賡奉命代理總參謀長,統管全局。在幾十年戰爭環境中,過度的緊張勞累,使他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癥,每晚都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
【1955年11月,陳賡與蕭勁光(左)在演習現場】
1955年10月錢學森回國后,陳賡立即向彭德懷建議:軍事工程學院有懂航空、火箭的專家、教授,也有教學儀器及設備,最好請錢學森去參觀一下,再聽聽他對中國研制火箭的意見。后來錢學森回憶說:“我回國搞導彈,第一個跟我說這事的是陳賡大將。”
【1955年12月,陳賡(右一)陪同武元甲(前中)在軍工參觀實驗室】
【1957年6月陳賡陪同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招待蘇聯駐華總軍事顧問彼得羅夫斯基(左二)】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錢學森任院長。陳賡參與了五院的籌建,并在生前一直負責具體領導該院的工作。當時聶榮臻受命中央,任國防科技事業的主帥;陳賡作為副手,也是中國“兩彈”事業的重要奠基者。此后多年,聶榮臻感慨地說道:“陳賡是我們黨內熱心科學事業的老同志之一,那時像陳賡這樣知難而進的人是少了點!”
【軍工授銜照】
【1955年11月,陳賡(左二)在軍工會見蘇聯首席顧問奧列霍夫空軍中將(左一)、副顧問諾維克(左三)、葉果洛夫(左四)】
【1957年9月,陳賡作為代表團副團長赴蘇聯商談引進原子彈、導彈技術時在莫斯科留影。左起:李強、陳賡、聶榮臻、劉曉(中國駐蘇聯大使)、宋任窮】
【1957年9月,陳賡在蘇聯談判國防新技術協定時,在莫斯科同萬毅(左,時任總參裝備計劃部部長)、李強(右,時任駐蘇使館商務參贊)合影】
1958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同意成立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簡稱“國防科委”),由聶榮臻擔任主任,陳賡任副主任,從此,這兩位國防戰線上的正副帥,將主要精力投入了領導研制“兩彈”以及其他武器裝備發展的工作之中。
1959年9月,陳賡被任命但任國防部副部長。
十、落我凌霄雨(1959-1961)
陳賡曾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后在周恩來領導下留下工作,在黃埔系中威信很高,是后期學生尊重的老學長、“老大哥”。1927年國民黨“分共”后,出于階級對立,陳賡與蔣介石以黃埔系為主建立的中央軍在戰場上廝殺了多年,卻一直很注意政策,不忘對昔日的同窗進行政治爭取。
【1957年,陳賡在南京】
1950年春解放西南時,陳賡得知黃埔一期老友并同鄉、國民黨軍兵團司令宋希濂被俘,親自前去看望,鼓勵他好好改造爭取新生。黃埔一期的侯鏡如曾參加過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南昌起義,后來脫離共產黨并擔任過國民黨軍的兵團司令,在1952年從香港歸來時陳賡也前去探望,并說明愛國不分先后、愛國一家的道理。
【1959年秋,陳賡第二次心肌梗塞發作后到廣州養病,1960年春節后于留園留影】
如何爭取海內外的黃埔同學一起為祖國統一而努力,這是陳賡大將未了的夙愿。
【1960年10月19日,以張治中名義在頤和園介壽堂宴請第一批釋放的戰犯杜聿明等人。陳賡陪同周總理與舊日黃埔同學、同事參加聚會。前排左起:周恩來、陳賡、邵力子、張治中、鄭洞國;中排左起:李奇中、黃雍、唐生明、覃異之、侯鏡如、杜聿明、鄭庭笈;后排:王耀武(左一)、周嘉彬(左三)、宋希濂(左五)】
1961年3月16日,陳賡大將在上海病逝。住在隔壁的粟裕大將最先得知噩耗,馬上趕來看望。幾天前還與陳賡一起敘舊的李克農驚聞消息后,也抱病趕到床前。中共華東局和上海市委的負責人李葆華、陳丕顯、曹荻秋等人也都趕來,都以萬分悲痛的心情,向昔日戰友做最后告別。
【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公祭大會(前排左起:陳毅、鄧小平、周恩來、林彪、董必武)】
宋慶齡副主席得到消息后,難過得徹夜難眠,于3月19日給廖夢醒(英文名為辛西婭)用英文寫了一封信,表達哀痛。
【首都各界隆重公祭陳賡同志】
陳賡病故時,周恩來正在廣州,得知陳賡病故周恩來十分悲痛,打電話說:“追悼會務必等我回京后再開。”3月24日,周恩來趕回北京,下飛機后未回家便直奔設在中山公園的靈堂吊唁。
【軍工領導前來吊唁】
隨后,他又提筆為陳賡的骨灰盒題寫三張“陳賡同志之骨灰”,讓鄧穎超送來供傅涯選用。3月25日,首都各界在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行了隆重公祭儀式,隨后,陳賡的骨灰盒移置北京西郊八寶山革命公墓。
【右至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敬獻的花圈,國家主席劉少奇敬獻的花圈】
【董必武挽聯】
悼念陳賡同志
田漢
作于1961年3月
中國解放前,人民多疾苦,
將軍少慷慨,聞雞暗起舞。
書生難造反,投筆入黃埔,
東征除軍閥,初試大黃弩。
武漢黑云飛,南昌紅旗豎,
轉戰到潮汕,征袍血縷縷。
上海參黨務,工作常夜午,
指揮打狗隊,叛徒栗雙股。
談到殺臺鑫,氣概猶虎虎。
蘇區帶紅軍,辛勤訓隊伍,
兩萬五千里,踏遍冰雪土。
陜北著戰績,太岳設幕府,
抗擊侵略者,殺敵不勝數。
解放戰爭起,尖刀插敵肚,
大軍渡黃河,黑夜走檣櫓,
陳謝與劉鄧,中原耀威武,
揚子既突破,長驅過大庚,
直抵昆明池,終以固南宇。
美帝最險狠,武力頗自詡,
侵入北朝鮮,直到鴨綠滸。
警告連不聽,人民赫然怒,
百萬志愿軍,奮戰破強虜,
將軍雖帶病,余勇猶可賈,
以示新中國,雄強不可侮。
同旅大連市,叩公濱海戶,
慰公勞苦高,意氣各傾吐。
和平局既定,公入國防部,
公方富春秋,功業上可睹,
奈何心臟病,落我凌霄雨!
漣水咽綠波,棗山愁碧樹,
招魂春申上,淚落忽如雨。
公以身許國,精忠徹肺腑,
愛國愛人民,扶新斗腐朽,
主席好學生,國家擎天柱,
公骨雖已灰,精神自千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