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時節,寒意徹骨。我來到閩東,懷著崇敬之情,探訪了位于寧德市蕉城區的無名英雄蔡威烈士故居。
蔡威原名蔡澤鏛,又名蔡景芳,190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寧府寧德縣(今寧德市蕉城區)一個鼎富之家。曾在福州、寧波等地讀書,1925年赴上海惠靈英語專科學校求學。1926年加入共產黨,并在寧德開展黨的工作,是該縣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在福州被捕,經營救出獄,隨后到上海和黨接上關系,以上學為掩護,在黨的領導下從事地下工作。根據黨組織安排,在黨的秘密無線電訓練班學習。“蔡威”是他在上海的化名。1931年10月,蔡威遵照黨的指示,從上海赴鄂豫皖蘇區,是鄂豫皖蘇區和紅四方面軍無線電通訊及技術偵察工作創始人之一。后隨軍轉戰川陜和參加長征,于1935年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總部二局局長、紅軍總部二局局長。蔡威忠于黨的革命事業,關心群眾生活,勤奮刻苦,鞠躬盡瘁。在偵察敵臺,配合紅軍粉碎敵人“三路圍攻”“六路圍攻”以及長征途中,建立了卓越功勛,得到毛澤東、朱德、徐向前、陳昌浩等領導人的高度評價,被譽為紅軍的“燈籠”“活菩薩”。1936年9月22日,蔡威在第三次過草地后,行至甘肅岷縣卓坪途中,身患重傷寒癥,不幸逝世。時年僅29歲。
走進故居,映入眼簾的是蔡氏家廟,照墻、洋池、壁水橋、儀門、文昌閣等保存完好,門廳為牌樓式樣,重檐歇山頂,上面雕有各種人物、飛禽、走獸、花卉,造型各異,工藝細膩。前檐下飾有多層重疊斗拱,設計精致,獨具匠心,盡顯簪纓世族的氣派。
跨進門廳,矗立著由徐向前元帥題寫碑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三部捐建的“無名英雄蔡威”塑像。只見蔡威塑像身著襯衫,胸系領帶,西裝外套披在手上,睿智儒雅,英俊瀟灑,清癯的臉上架著一副圓邊眼鏡,深邃的眼神凝視前方,倔強的表情透出執著堅定。90多年前,蔡威就是從這里拋棄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別離了妻子和即將出生的兒子,毅然投入救國救民之路,一去再沒回頭。
轉入蔡氏家廟的隔壁,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建筑,這是蔡威故居。故居占地面積558平方米,建筑面積506平方米,六扇磚木結構,穿斗式梁架,具有濃郁的清代風格和閩東特色。主體分大門、前天井、正廳、后廳、后天井五部分,還包括廂房、小客廳、廊廡、廚房、衛生間、倉庫、水井等,布局嚴謹,雕刻精美。故居大門朝北,門樓飛檐斗拱,梁枋間以花鳥人物裝飾,大廳中堂正上方高懸有“孝友”匾額。正廳是蔡家宴請重要賓客及喜慶大典、宣讀詔旨的場所。大廳左右各有兩間正房,其中左邊第一間是蔡威父母的臥室,也是蔡威出生的地方,右邊一間是蔡威和妻子薛品瑄新婚的洞房。
正房現在已經改造成了蔡威事跡展陳館,館中展出百余件照片、文字資料及實物。其中,有兩件文物吸引了我的目光。
一件文物是無線電臺。1931年,蔡威在周恩來領導的中央特科舉辦的無線電訓練班學習,掌握了無線電技術,后奉命進入鄂豫皖蘇區工作,與戰友一道,開創了紅四方面軍的無線電通訊和技術偵察工作。他以驚人的毅力和聰明才智破譯了國民黨軍隊的大量密電,為粉碎敵人對川陜蘇區的多次進攻和“圍剿”,為紅軍長征勝利作出重大貢獻,在我軍技偵情報史上寫下了輝煌篇章。毛澤東曾說,二局是長征中黑夜走路的燈籠,我們是打著這個燈籠長征的,沒有二局,長征是很難想象的。
蔡威手中雖然只有一副耳機、一支鉛筆,卻勝似握有雄兵十萬。在紅四方面軍反“六路圍攻”期間,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方面軍指揮部下令說,敵人次日凌晨5點開始進攻,我們部隊于4點半進入陣地待命。果然,敵人按時來了,地點、兵力都準確無誤。蔡威坐著就能通達上下,聯絡左右,決勝千里。紅四方面軍的同志稱蔡威是敵臺密碼的“克星”。陳昌浩說:我房間里供了一位“菩薩”,敵人準備進攻時,這位菩薩就會告訴我了。
惡劣的戰爭環境,長期過度緊張的忘我工作,對蔡威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病重的蔡威是躺在擔架上被抬出草地的。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蔡威在長征勝利前夕病逝于甘肅岷縣卓坪村,朱德、徐向前等從前線趕回,參加了蔡威的葬禮。中央檔案館至今存有一份珍貴歷史檔案:“姓名:蔡威;籍貫:福建;過去做過什么工作?在上海做過工作,后即到鄂豫皖,擔任四方面軍二局局長,后任總司令部二局局長;犧牲情形:戰斗繁忙時,每天工作二十小時,因勞致病身死;家庭通訊處:不清楚,無遺囑。”
另一件文物是蔡威家族珍藏的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使用過的青龍寶劍。這把寶劍,成為半個世紀后確認蔡威真實身份的關鍵證物。
1928年,蔡威得知妻子薛品瑄分娩,便寄回家書,為兒子取名“蔡植生”。1931年,蔡威在上海突然與家里失去聯系。薛品瑄一邊撫養兒子,一邊尋找丈夫,直到1936年逝世。新中國成立后,蔡植生(又名蔡作祥)繼續打聽父親下落。上海市公安局曾復函蔡作祥:“經我們有關檔案資料,均未掌握蔡景芳(蔡澤鏛)等資料……”1974年蔡作祥在貧病中去世。
由于保密工作的需要,蔡威隱姓埋名,身邊戰友并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但戰友們并沒有放棄努力,歷經了長達半個世紀尋找蔡威家人。1985年,得知中顧委委員宋侃夫等查找閩東籍老戰友蔡威的家鄉和親屬這一消息,蔡澤鏛的孫子蔡述波帶著祖父相片和其他有關材料趕往北京。老紅軍宋侃夫、王子綱、馬文波、胡正先等經過詢問和辨認,初步認定蔡澤鏛就是蔡威。馬文波將軍記得,長征走到大渡河時,蔡威曾對他說:家里有一把石達開的青龍劍。馬文波將軍親赴寧德調查,終于在蔡家查到了這把劍的下落,蔡威的身世得以最后確認。8月,宋侃夫、王子綱、馬文波、陳福初、肖全夫、李永悌六位老紅軍聯名給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和徐向前元帥寫信。9月,徐向前元帥和李先念先后作出批示。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認蔡威為革命烈士。
青龍寶劍尋親的故事,我曾經在采訪馬文波將軍的女兒馬玉萍時,親耳聆聽過,當時我們采訪者全都流淚了。這次在寧德現場看了蔡威烈士故居,感觸更深。回到住處,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寫了一首小詩,緬懷先烈。
《詠蔡威》
閩東誕奇男,更名為蔡威;
英雄本無言,拋卻身家累。
縱橫鄂豫皖,潛行川陜迴;
長征傳電波,破譯建勛輝。
主席燈籠譽,紅軍菩薩謂;
草地染重疴,岷州抱憾瘁。
三代尋宗苦,戰友認親悲;
翼王青鋼劍,化龍護魂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