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賢1938年生于河南鞏縣。因為家貧,也是為逃避抓壯丁,父親常年在陜西打工。1942年,全家逃難到了陜西投靠父親。從她記事起,家里就過著貧苦的生活,吃飯靠到地里挖野菜,揀農民收割后掉在地里的谷子、麥子或者是別人掰下來不要的白菜幫子,燒火也靠外出揀煤渣。這樣的苦日子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
1951年,西北國棉一廠組建,在蔡家坡招工。吳桂賢那時候才13歲,廠方規定參加工作的最小年齡是16歲。她實在太渴望工作了,于是瞞報了年齡進了廠。第二天,廠里進行階級啟蒙教育,主要講工人階級是新社會的新主人,一定要對黨對祖國忠誠。講完后,填表登記。吳桂賢和其他4個女孩老老實實地寫上了13歲。廠里說13歲的要退回,5個女孩哭作一團,誰都不肯走。師傅問:“你們還都是小孩,夜班一干10個小時,頂得住嗎?”吳桂賢帶頭表態:“沒問題!”就這樣,幾個人就被留下來了。
一個貧苦農家女變成了新中國工人階級的一員,她心里特別高興,也特別珍惜,再加上年齡不夠,害怕被廠里退回家里,事事不落人后,工作認真負責,很快在工作中嶄露頭角,當上了勞模。幾年后她加入了共青團,1958年光榮入黨,不久工廠領導將這位優秀工人調到趙夢桃小組,擔任工會小組長。在全國勞動模范趙夢桃的幫助下,吳桂賢的技術提升不少,她所在小組的生產一直位居第一。1963年趙夢桃病逝后,吳桂賢開始挑起趙夢桃小組的重擔。紡織女工的工作十分辛苦,大家輪班工作,歇人不歇機,沒有午休,吃飯也只有40分鐘。吳桂賢回憶,當年自己為了趕工作,有病發高燒,看到的機器都是轉來轉去的,就這樣口袋里裝著醫生開的病假條也不去休息。談起當年的艱苦,她說:“不是我個人的品格多高,那是一代人的共同精神面貌,那是黨用毛澤東思想和優良傳統對我們一代人教育和培養出來的”。
紡織女工吳桂賢
作為全國紡織系統的勞動模范,吳桂賢兩次受邀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多次被省里評為先進工作者,后來還被選任西北國棉一廠的副廠長。到了70年代,她的職務步步高升,曾選任陜西省委副書記。到了1975年,毛主席為了培養革命接班人,指示從工農兵中選拔干部,從工人中選拔一人擔任副總理。結果,37歲的吳桂賢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副總理,而且還是任職時最年輕的副總理。,
吳桂賢原來月工資67元2角,到中央工作后還是這些錢。那時參加國務院會議喝一杯茶要交一角茶葉費,她開始不知道這個規矩,就喝了茶,知道這個規矩后就只喝白開水了。他花不起一角錢茶葉費嗎?那倒不是,主要是工資沒長,費用增加了,她得考慮家里的日子。服務員問她為什么不喝茶,她笑笑說我不愛喝茶,怕睡不著覺。每次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宴會,她都按規定交餐費。她分管紡織部、衛生部和工青婦工作,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吳桂賢與陳永貴一樣實行三三制,即每年1/3時間在中央工作,1/3時間回原單位勞動,1/3時間到各地調查研究。每次回西北國棉一廠工作時,與她工作多年的女伴們都高興地說:“吳大姐又回來了,當了副總理還和咱們工人一樣干活,真是黨的好干部”。
由于虛心學習,努力工作,認真負責,成績卓著,她受到了普遍贊揚。
近日的吳桂賢
1977年9月,吳桂賢辭去副總理職務,回到陜西省咸陽市國棉一廠。當時正趕上她所在的小組上夜班,就立刻和工友們一起擋車紡紗了。吳桂賢認為這很正常,她說:“我去中央工作是作為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上去的,回到基層,我原來怎樣工作,現在還怎樣工作”。
1988年,吳桂賢應深圳市外貿集團盛情邀請來到深圳。之后,又擔任一家中外合資印染企業的副總經理、董事長。1995年退休。退休之后,吳桂賢也從未輕閑。她一直投身于各種公益和慈善事業。近年來她繼續為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貧窮地區的教育事業奔走呼號,足跡遍及全國各地。
吳桂賢與李訥夫婦、毛小青合影
為了宣傳和堅持毛澤東思想,吳桂賢多年在紀念毛主席誕辰的日子里,定制毛主席像章,贈給自覺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同志。據在北京辦企業的河南省紅色企業家盧甲舉說,吳桂賢還花重金定制不少可在辦公桌上擺設的鍍金毛主席塑像,在底座上鑄上“毛澤東思想世代傳承”9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送給一些志同道合者。她還組建宣傳毛澤東思想的民間團體,親任會長,大講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的道理。
在深圳舉行的紀念毛主席誕辰125周年的座談會上。吳桂賢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毛主席這句著名詩句,形象地概括了他一生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奮斗歷程,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為革命失去了6位親人,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應當永遠銘記毛主席的偉大歷史功績。”
正因為這樣,不少自覺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同志說,吳桂賢同志真正具有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政治覺悟,始終忠誠于社會主義事業,至今為宣傳和踐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而奮斗,不傀為當代中國工人的杰出代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