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神話,也不是細說,神劇都不敢這么編,這是真實的歷史
以為志愿軍戰士,他獨自一個人,阻擊了敵人一個機械化師8個小時,炸毀了敵人三輛坦克,受到了毛主席和五位元帥的接見表彰,他就是川軍中的孤膽英雄,譚炳云。
1923年11月13日,譚炳云出生在江津縣白沙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為了活下去,譚炳云小小年紀就不得不去給人放羊、放牛和打長工。
譚炳云從早到晚的工作,也還是避免不了剝削和凌辱,無論他怎么努力,生活依然食不果腹,饑寒交迫。
這樣的生活一直到1948年12月。那個冬天,譚炳云遇到了南下的中國解放軍,在此之前他就已經聽說過很多解放軍的事跡。
在黨的宣傳下,譚炳云毅然加入了解放軍,他要去拯救像自己一樣生活艱難的普通老百姓,抱著這樣的夢想,譚炳云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加入革命部隊的譚炳云積極勇敢,多次立功成長為優秀的班長
美國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為了扼殺還未加入聯合國的共產黨新中國,煽動聯合國軍干涉朝鮮戰爭,新中國內外的舊勢力蠢蠢欲動,在很多人心目中的“恐美癥”相當嚴重,這時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中國領導集體頂著巨大壓力,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主動出擊,派出志愿軍支援朝鮮。
因為有著巨大的裝備差距,志愿軍的后勤是最大的弱點,經常是七天攻擊之后,彈藥給養供應不上就要撤退整補。
第五次戰役后期時,聯合國軍利用志愿軍前進太猛,戰線延伸太長的機會,出動大批機械化部隊,猖狂北犯,企圖與一支已突破我軍北漢江防線的摩托化部隊會合,以斬斷江南我軍后撤之路。
1951年5月24日,譚炳云所在的239團7連奉命在照陽江南岸麟蹄至白隱公路旁的一座小山上阻擊美軍,掩護我部隊轉移。4班的任務是扼守公路,打擊敵坦克。在敵坦克開到4班陣地前20米處時,班長譚炳云跳出工事,投出手雷,因炸在炮塔上,沒有奏效。他沉著冷靜,緊接著投出了第二顆手雷,毀了這輛坦克。由于距離太近,他的頭部被手雷的碎片擊傷。當戰友給他包扎的時候,敵第二輛坦克又開了上來,他立即推開戰友,忍著痛沖上去,又炸毀了第二輛坦克,并擊斃了企圖從坦克里向外逃跑的2個美國士兵。接著,他又擊毀了敵1輛汽車,打死敵2名駕駛員。敵第二次進攻時,開來了6輛坦克,譚炳云帶領戰士們運動到第一輛的側后,一手雷就將其擊毀。后面的5輛慌忙掉頭逃竄。100米后的敵20多輛坦克和30輛汽車,見勢不妙,也一起潰逃了。這一次戰斗,僅20分鐘他就擊毀敵坦克3輛、汽車1輛,嚇得敵人8個小時不敢前進,對掩護部隊的安全轉移起了重大作用。
在一個月后的志愿軍英模大會上,二十七軍軍長彭德清緊握著他的手說:“譚炳云呀譚炳云,你這位孤膽英雄,是天下最大的救命菩薩呀!你把美騎2師堵住了八個鐘頭,我們的大批同志才得以安全地撤過北漢江啊!”
譚炳云這才明白自己的“豐功偉績”,暈暈乎乎地傻笑,彭德清軍長當即叫出曾政委,讓譚秉云站中間,三人合了一張影。
《志愿軍英雄傳》與《抗美援朝英雄紀念集》都有記載:“譚炳云,四川省江津縣人…… 在金化東南390高地阻擊敵人,戰功卓著。以手雷擊毀敵人坦克三輛,打退敵人坦克群的進攻,阻止敵人八個鐘頭未敢前進一步,對部隊、機關、后勤的安全轉移起到了重大作用。
戰后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特決定為譚炳云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他一級英雄的稱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也授予他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譚炳云的卓越戰績,在當時不僅上了《人民日報》,還被繪制成以志愿軍英雄人物為主人翁的系列連環畫,在兒童中廣為傳頌。
1951年 9月,譚炳云作為“志愿軍英模代表團”中的一員回國觀禮。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禮堂,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地接見了英模代表,并同譚炳云親切握手交談。
10月1日,他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觀摩了廣場上舉行的國慶盛典。之后他作為觀禮團的代表,又出席了由朱德、彭德懷、葉劍英、聶榮臻等軍隊領導人為英雄們舉行的酒會。
聶榮臻聽說譚炳云也是江津人,兩人同是老鄉,于是對他分外親切,和他拉起了“鄉彈”,開國元勛們一個個依次向他敬酒。1952年夏天,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在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的陪同下,在志愿軍總部接見了他,金日成對譚炳云的戰績進行了高度贊譽。
甚至到朝鮮戰爭結束20多年后,金日成訪問中國,還專門向中國政府提出要見反坦克英雄譚炳云。
從戰場走下來的人更加明白國與家的含義,身外之物從不是他們的追求,他們只是想為國家,為人民再多做一點事,在做不了什么奉獻之后,不要拖國家的后腿。
上個世紀70年代初,在重慶市江津縣有這么一個老頭,他身材瘦削,頭發花白,一直在當地人民醫院的太平間來來去去。他拉著一輛板車,板車上形似棺材的大木箱里,正放著他和助手從太平間整理出來的尸體,他們要將這已經逝去的人帶到城郊的火葬場去。
這其實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但在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還不夠開闊。碰見這個老頭拉板車的時候,大家都會遠遠避開。小孩子也被大人叮囑,不許玩鬧要避開那人。
但其實老頭不拉板車的時候,眾人也不會接近他,仿佛只要和他挨得近了些或者多說兩句話,都會沾染上莫須有的晦氣。
火葬場離市里有好幾公里遠,老頭拉著板車徒步行進,路上凹凸不平,塵土飛揚。不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十分辛苦,老頭走一會兒就滿身汗水,不得不停下休息片刻。
身上早年留下的病痛,周圍人的嫌棄,親人朋友的不理解,他只是做了世間普通的一份工作,卻要遭受這世俗的輕蔑目光。
路人們紛紛猜測這個老頭一定是從前犯過錯,做過不好的事,要不就是窮困潦倒沒飯吃,不然怎么會淪落到拉死人的地步。他在眾人眼里是下九流,聽過無數刻薄的話語,但是他從沒和別人爭辯過,也不多說話,偶爾會沖著別人溫和地笑笑。
其實,別人不知道的是,這位成天和死人打交道的老人,正是時任江津縣民政局副局長的譚炳云,曾經的共和國的特等功臣、一級反坦克英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