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1月14日,對于長沙市來說,這是無數歲月輪回中平常的一天,天空依然湛藍,雖在冬日,但因地處南方且有湘江之水的滋潤,卻也不顯得干燥寒冷。
然而,在楊開慧烈士的感知中,今天的長沙市卻格外寒冷,她想到:“她再也見不到自己可愛的孩子們了,再也見不到心心念念的潤之了,再也見不到那些擁有共同信仰的同志了......”
想到此處,她萬分悲傷,但當她看見眼前的兇殘的軍閥時,想到千千萬萬尚在貧窮與困苦中掙扎的老百姓時,那所有的寒冷都一掃而空,“死又何懼,能為信仰而死何其榮幸”、“為受苦受難的人而死正是我和潤之共同的追求”......
時光荏苒,今天,距離楊開慧烈士犧牲已經過去91載春秋。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天都有許多人離去,“生命輪回”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然而,曾經在其中閃耀過的璀璨星辰卻會被世人銘記,生命終結的他們卻在歷史的長河中以另外一種方式達到“永生”并且照亮了后來者的人生道路。
作為一名95后女性,自選擇馬列毛主義的那天起,楊開慧烈士就是我的榜樣,每年的今天我都無比悲痛但也充滿激情。
使我悲痛的是,她被反動軍閥殺害于瀏陽門外識子嶺之時,年僅29歲;使我充滿激情的是,我從她那短暫而璀璨的人生中獲得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巨大的力量,讓我能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全球資本主義社會中始終保持著批判的勇氣和戰斗的狀態。
今天,在全球范圍內,資本主義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強大,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壓迫比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也更加殘酷、更加精明。
也因此,雖然楊開慧烈士已經犧牲了90余年,但我們卻更需要向她學習,學習她的革命精神。
今天,我們學習楊開慧,首先要學習她敢于同一切舊習俗、舊文化決裂的斗爭精神。
楊開慧出生于1901年,正是在這一年,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出生于舊社會的她,從小就看到封建社會的舊制度、舊文化和舊習俗對老百性的剝削和壓迫,對女性的壓迫更為殘酷。
在楊開慧18歲那年,長沙爆發的令全國震驚的“趙五貞事件”便深刻反映了舊社會女性所面臨的殘酷現實。
1919年11月14日南陽街眼鏡作坊趙某之女年方21歲的趙五貞,因不滿父母包辦婚姻,在多次反抗無果,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于出嫁當天在花轎中用剃刀刎頸自殺。
楊開慧雖然生長于舊社會,但她卻有一個思想進步的父親,其父楊昌濟曾在多國留學,接受了許多新思想,回國后更是新文化的倡導者。
從小看到了舊制度、舊文化的殘酷,加上家庭的文化熏陶,楊開慧從小成為了一名追求獨立、自由的新女性。
舊社會女子是不允許上學的,但楊開慧7歲那年,就到長沙縣第四十初級小學讀書。在當時的板倉,女孩子還沒有上學讀書的先例,楊開慧開風氣之先,成為該校第一批女學生。
1920年,楊開慧在湖南長沙的福湘女中讀書。當時,長沙其他學校女生都是梳辮子,也沒有剪短發的,凡剪短發的,被社會認為是過激黨。但楊開慧敢為人先,爭做獨立的、自由的新女性,率先從校外剪了短發回校。
受楊開慧的影響,后來福湘女中的學生中,就陸陸續續出現了幾個剪短發的。“楊開慧當年是福湘學生中剪短發的開風氣之先者。”多年后,曾在福湘女中任教過專修班的武漢大學劉永濟教授記憶猶新。
1920年冬,楊開慧在長沙和毛主席結婚,結為革命伴侶。楊開慧敢為人先、不愿被舊習俗束縛,她一不坐花轎,二不要嫁妝,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與毛澤東結合,以示“不作俗人之舉”。
在今天這個資本主導的社會中,女性一再被物化、被消費。高價彩禮、大街小巷灰色會所中的肉體消費、女生節的流行、職場歧視等等現象都是女性被壓迫的表現。
因此,作為一名女性,我號召所有女性向楊開慧烈士學習,我們要敢為人先,爭做獨立的、自由的新女性。
今天,我們學習楊開慧,還應重點學習其心系勞苦大眾,永遠不向敵人妥協的革命斗爭精神。
楊開慧從小就心系窮苦百姓,追求社會的公平。
1918年,17歲的開慧隨父親北上,她在手稿中寫道:“那時我同情下層生活的同胞,我忌(嫉)恨那些穿華服只顧自己快活的人。我熱天和下層生活的人一樣,穿大布衣。”
1920年10月,周南女校的一名男老師逼死了出身貧苦的妻子,學校當局卻沒有采取處理措施。
針對此事,楊開慧在校刊上發表控訴封建包辦婚姻制度的文章,同時組織演講隊,號召大家為爭取婦女解放和婚姻自主展開斗爭。她在《女權高于男權》中更是直指要害,要求承認女子是一個“人”,徹底實現男女平等。
1930年,楊開慧被捕之后,反動軍閥對她施以抽皮鞭、扎竹簽、踩杠子等毒刑,想從她嘴里得到關于共產黨的秘密情報,尤其是想得到共產黨的締造者毛主席的相關信息,然而楊開慧革命意志堅如鋼鐵,反動軍閥無法得到毛主席的實情。
最后反動軍閥逼楊開慧和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她答:“要打就打,要殺就殺,要我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除非海枯石爛!”
這就是楊開慧,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一名追求獨立、自由的新女性!
今天,當人們提起楊開慧時總是容易陷入到一個誤區:那就是把太多的筆墨放在書寫她與毛主席的愛情故事上,把她僅作為毛主席追求理想事業的重要支持者和后盾。
更有甚者,在某些電視劇中,把楊開慧描繪成懵懂無知的毛主席的“小迷妹”。
誠然,毛主席和楊開慧是一對互相理解、彼此支持的革命夫妻,正如毛主席在《賀新郎*別友》所寫的那樣,“算人間知己吾與汝”,但這首先是因為他們都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我想,這也是毛主席在多年后寫下“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的最主要原因吧!
據悉,章士釗曾請教毛主席“驕楊”當作何解,毛主席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
楊開慧烈士雖然離開我們91年了,但她那短暫卻充滿著光輝的人生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一起跟隨楊開慧烈士的腳步,勇敢的追尋真理,為信仰而戰斗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