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楊子才:學習革命前輩,一生堅持“五不”
作者:楊子才(《解放軍報》原總編輯)
文章來源:《地球》雜志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專刊【談天說地】專欄
自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提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作為一個老黨員,我深受教育鼓舞,并且想起一件往事。抗戰(zhàn)時期,黃炎培去延安,與毛澤東談及中國漫長歷史的發(fā)展演變,他說:“‘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跳出這初興后亡的周期率。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
對于黃炎培的提議,深知歷史的航船將走向何方,相信人民必能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的毛澤東回答說:“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們說到做到,新中國成立后,除了讓人民能夠監(jiān)督政府之外,他們硬是做到了:
地位再高不忘本。得民則興,失民則亡,民為邦本,古今不易。上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看到群眾生活困難,就帶頭實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標準。一個帶領我們推翻三座大山的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人,卻處處以不脫離群眾為準則。如果我們今天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也能像毛澤東這樣,地位再高不忘本,時時想著老百姓,“周期率”又與我何有?
功勞雖大不自居。1950年,鄧華作為十五兵團司令員,率領部隊摧毀了國民黨“陸海空三軍立體防線”,解放了海南島。凱旋途中,為避免對他夾道歡迎、設宴洗塵,一路上,他總是悄然到達,悄然而去。到達廣州市郊,肚子餓了,在路邊茶樓打尖,帶的錢只夠一行三人各買一碗陽春面。于是,這位戰(zhàn)功赫赫的將軍只吃了一碗素面,就算凱旋回到了繁華的五羊城。今天,只要我們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都象鄧華這樣,功勞雖大不自居,甘于淡泊,“周期率”又其奈我何?
手握重權不謀私。以德高望重的謝覺哉為例。1949年,謝覺哉任共和國內(nèi)務部長,他的一個妹夫又是寫信又是當面陳述,要他給安排一個工作。謝覺哉卻說:“要我安排你的工作,除非我回家當老百姓,你來當部長。”如果我們今天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也能像謝覺哉這樣,掌握的權力再多再重,也不用來謀取半點私利,只用公權謀公益,公心可昭日月,“周期率”又從何發(fā)生?
只愛百姓不愛錢。以有“黨內(nèi)圣人”之稱的黃克誠為例。解放初期,黃克誠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在一次政治風波中,他被撤職,受到批判。有個人落井下石,誣陷他在擔任新四軍三師師長兼政委期間,經(jīng)濟手續(xù)不清,手腳不干凈。但經(jīng)過嚴密調(diào)查,證明黃克誠所管的經(jīng)費,不差一分一毫。“只愛百姓不愛錢”,是他的人生準則。他一貫吃苦在前,艱苦奮斗,是全師的表率。后來,黃克誠任中央紀委第二書記,那個誣陷他的人卻身陷囹圄,體弱多病。黃克誠毅然以德報怨,批準其妻子前往照顧。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如果我們今天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都具有黃克誠這樣的高風亮節(jié),“周期率”又怎能產(chǎn)生?
財力寬裕不鋪張。以劉伯承為例。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劉帥任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因為勝利,物質(zhì)條件比戰(zhàn)爭年代優(yōu)越,有些學員便提出要把硬板椅子換成皮椅子。劉伯承批評說:“你們的尊臀……隨著你的地位也高貴起來了,大業(yè)將起,百廢待興,給屁股找享受,這不是忘本嘛!”硬板椅子于是照舊使用。只要我們今天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也能像劉帥這樣財力寬裕不鋪張,“公家的錢,一個子兒都看作心肝肉”,永遠艱苦奮斗,“周期率”又從何而來?
億萬神州盡舜堯,謀國在人不在天。只要我們做到了上述五條,“周期率”就將于舊制度一同消亡,我們就能使人民江山千秋萬代,百姓永遠幸福。
附錄:作者楊子才簡介(來自百度百科)
楊子才,原解放軍報總編輯、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副主席,現(xiàn)為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特邀理事,高級記者。
中文名 楊子才 出生地 云南宜良縣高橋村
出生日期1930年12月 職 業(yè) 記者
主要成就 戰(zhàn)爭年代曾累立兩大功 曾被評為解放軍報記者標兵
代表作品《螢窗雜文集》《楊子才雜文選》
職 務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特邀理事
人物經(jīng)歷
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隸屬第四野戰(zhàn)軍第四縱隊第十一師,參加過東北解放戰(zhàn)爭中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及遼沈(塔山阻擊戰(zhàn))、平津和南下湖南、廣西的諸多戰(zhàn)役 [1-3] ,戰(zhàn)爭年代曾累立兩大功。1958年初改行做新聞工作,歷任記者、記者組長、新聞科長、副主編、主編,參加過東南沿海歷次海戰(zhàn)空戰(zhàn)及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參與1974年收復西沙群島之戰(zhàn)的戰(zhàn)地報道。曾被評為解放軍報記者標兵,《新聞業(yè)務》等刊物向全國介紹過其事跡。1985年起,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國內(nèi)部主任、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1989年初至1993年夏,任解放軍報副總編輯、總編輯。 在從事新聞工作的40年中,發(fā)表過大量的新聞作品。
著作
90年代以來,有雜文著作《螢窗雜文集》、《螢窗二集》、《螢窗三集》、《螢窗四集》、《螢窗五集》,《螢窗六集》,《螢窗七集》、《螢窗八集》 [4] 、《螢窗九集》 [5] ,《楊子才雜文選》問世。楊子才的雜文,每每被人轉引,不少篇章并被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作為精品收入《新華文摘》、《北京雜文選集》、《上海雜文選集》、《朝花作品精粹》(1956-1996)、《花地夜雨·羊城晚報花地副刊作品精粹》等書籍。其文章特色是筆鋒犀利,說理深刻,文采昭然,自成風格。
編著有'詩詞曲選本12部:《清三百家詞箋釋》、《古今五百家詞鈔》、《歷代詠史詩鈔》、《歷代懷古哀時詞曲鈔》、《民國六百家詩鈔》、《民國五百家詞鈔》、《古今七律觀止》、《萬首清人絕句》、《歷代哲理詩鈔》、《八大家詩醇》、《蘇辛暨古今百家詞箋釋》、《古今百家散曲鈔》。
詩與散曲有《散曲學步甲乙丙稿》,《螢窗詠史詩》兩部專著出版。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