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來一場整風運動
中國共產黨盡管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但的確是個久經考驗的黨,有著豐富的治理經驗;老百姓對這個黨盡管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但它一旦垮了,遭殃的還是老百姓自己
期待清流政治
重慶唱紅打黑,大搞民生,為什么贏得了那么多老百姓的擁護。其實這反襯了他們對這個黨的某種復雜情緒,一方面有失望之感,另一方面又寄予很大的希望。這說明老百姓對這個黨還是有感情的,是希望黨往好的方面發展的。這種感情是中國共產黨還可以依靠的寶貴資源,不能聽任它繼續流失。
李光耀曾說,中國跟一些發展中國家不一樣,最高領導層是不貪污腐敗的。這也許讓一些國民的心稍稍輕松了一點,大家因此懷有希望,也對現在的領導人抱有很高的期待。
期待什么呢?現在大家的目標似乎都很明確,那就是期待政改,期待民主,期待中國出現清流政治,就像山間的小溪水那樣清澈歡暢。執政者心里明白,政改會有風險。然而,這種風險不僅是執政者的,也是老百姓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倉促民主化之后,匆忙形成的執政團隊把國家治理得一團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又懷念起威權時代,軍人之類的威權者趁機上臺,將民主扼殺。
中國共產黨盡管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但的確是個久經考驗的黨,有著豐富的治理經驗;老百姓對這個黨盡管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但它一旦垮了,遭殃的還是老百姓自己。所以,無論進行什么樣的政改,中國共產黨都不能垮掉。然而,就目前的執政黨狀況來說,一旦啟動關鍵性的政改,結果是難以預料的,這是執政者不敢輕易動作的原因。對現代政治很陌生,就自然會產生害怕,不敢輕舉妄動。
發揚優良傳統促進適度的民主發展
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不僅要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還要有政治上的革新,要有適度的民主發展。否則中國不僅難以解決經濟發展所累積的社會矛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本身也不一定成功。
所謂適度的民主發展,就是根據當前中國的國情,充分挖掘現有的制度潛力,有序地擴大公民參與,化解社會矛盾,保持動態的可持續穩定。也就是說,要通過抓民主而不是防民主的方式來保持穩定,促進發展。
適度的民主發展的關鍵是處理好黨的領導與公民參與之間的關系,力圖形成一種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對立的局面。
1942年到1945年黨的七大前,黨在以延安為中心開展了一場深入的整風運動。這是戰士們在進行整風學習。
不能將黨內民主簡單化
目前最高領導層受人民信任,是一個好機會。中國領導人要大動作整黨、治官。目前的主調是黨內民主,這個黨內民主并不像一些人宣傳的那個樣子,而應該從整黨的角度來理解。如果將黨內民主簡單地理解為黨內投票,那是很難提高執政黨素質的。
發展黨內民主其關鍵有兩個過程:一個是紀檢過程,就是把那些品行不端,貪污腐敗的分子清除掉;一個是選拔過程,就是通過加強民意的表達,將那些德才兼優,有民意基礎的干部選拔上來。不能保證這種過程的長期效果會怎么樣,但通過努力,還是有可能打造一代清廉有為的執政團隊。
中國的政改,除了黨內民主之外,根據現行憲法,無非就是在人民代表大會上作文章,增加人大的權力,增強人大的競爭性。其實,這對執政黨來說沒什么大的風險,只要執政黨的團隊過硬,人民及其代表仍然會選擇里面的成員。有句話叫,“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執政者不能嘴上說相信人民,而骨子里不相信人民。不相信人民實際上是不相信自己,許多領導人就像陳良宇一樣,干了不少見不得人的勾當,生怕被人民拋棄,所以才反對政改。
延安時代的民主傳統
李源潮在一次講話中要求領導干部認真思考陜北人民為什么那么擁護共產黨的問題。胡宗南進攻延安,沒有一個老百姓向國民黨告密,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有的認為是共產黨真抗日,真的去打鬼子,所以老百姓支持。有的認為是共產黨對老百姓好,讓他們有了自己的土地,改善了民生,所以老百姓支持。這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就抗日而言,共產黨部隊深入敵后,如何打鬼子,打了多少鬼子,陜北人民其實并不太清楚。其實抗戰時期邊區人民的負擔是很重的。抗戰初期,邊區人民只需交1萬石公糧,而到1941年,則要交16萬石,翻了十幾倍。但為什么他們還那么支持共產黨呢?
一個重要的原因也許是實行了民主,讓農民當家做了主人。而民主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普遍平等的選舉和“三三制”原則,實現了人民大眾的廣泛參與。這種民主給農民的感覺是真實的,美國記者斯特朗說:“無論走到哪里,我都發現人們對他們的選舉贊不絕口”。執政黨在總結延安經驗,提煉延安精神時,對民主這一點強調得不夠。其實,延安精神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民主精神,延安既是革命圣地,也是民主圣地。
要理解延安時期的民主,我們得往前追溯一點,也就是井岡山時期的民主。那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進行的早期民主實驗,喚起了民眾的巨大熱情。那時的民主試驗可以分為兩大塊,一是軍隊內部的小民主,二是外圍群眾的大民主。
軍隊層面的小民主大家都熟悉,如士兵可以選舉并監督長官,官兵在吃飯穿衣上一律平等,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等內容。這些制度極大地提升了士兵的地位,士兵們獲得了從前的軍隊中從來沒有產生過的尊嚴。這是他們在極為艱苦和危險的環境下堅持跟共產黨走的重要心理基礎。因為他們覺得在這里活著有尊嚴,有意義。士兵一旦感到尊嚴獲得了提升,往往會激發出驚人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外圍群眾的大民主包括以土地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民主,以農民協會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民主,以蘇維埃政府為主要內容的政治民主。“大民主”讓普通農民成為有尊嚴的人,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他們怎么能不感到高興和自豪呢?
當然,這些民主也存在一些問題。軍隊內部的小民主往往表現出沒有效率,容易出現愚蠢的決定。外圍群眾的大民主,在讓貧苦農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同時,也帶來了過于殘酷的階級斗爭。
到了陜北之后,中國共產黨人早期的民主經驗在新的環境下得以生存與發展。有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內部小民主的收縮,二是外圍大民主擴張。就內部的小民主而言,經過幾次斗爭,軍內、黨內逐漸走向以毛澤東為領袖的集中領導。就外圍的大民主來說,以前的蘇維埃政權變成“三三制”政權,間接選舉變成直接選舉,選民的范圍擴大了,抗日的各階級都能夠參加政權。邊區參議會成為某種權力機關,它對政府有監督的權力,而且事實上發揮了監督的作用。與蘇維埃民主不同,邊區民主沒有出現共產黨包辦的現象。一些共產黨領導人認為這是民主的進步。結果,邊區人民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民主權利,中國共產黨也獲得了比較穩固的領導地位。民主權利的保障與領導權力的集中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相互強化的現象。
延安民主傳統給予當代中國民主發展的重要啟示
我們現在有些人談民主色變,你一談民主,他們就懷疑你別有用心。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思維。這些人一方面沒有理解權威與民主的邏輯聯系,也沒有了解共產黨的地位與民主發展相互強化的歷史經驗。共產黨的核心任務就是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也就是要像師傅帶徒弟那樣,幫助人民過上優質的民主生活,而不是相反。從歷史經驗的角度看,如果共產黨真的給人民帶來了民主生活,人民就會給黨以更多的支持,黨的地位就會得以鞏固。
在當前的中國,如何實現這一點呢?延安經驗啟示我們,需要從邊區參議會制度獲得靈感,采取有效方式,激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讓積累起來的社會矛盾通過這個渠道得到有效的化解。
如何形成新的奮斗團隊
民主的成功是需要一代一代傳承與鞏固的。80后、90后一代的團員、團干部如果想在政治上有前途的話,一定要深入基層,從老百姓的生活中尋找對未來新社會的理想。基層民主搞了這么多年,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最重要的教訓就是沒有理順基層民主與基層治理的關系。現有很多基層陷入無治和失序狀態,有的地方干脆取消了村委會。一位中部省份的地方干部告訴筆者,現在農村的工作很難開展,村鎮干部手里沒有資源,無法化解大量矛盾,讓基層干部憑奉獻精神做事,在這個時代是干不下去的。
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體制上的進一步變革,另一方面也需要年輕一代到基層奉獻。中國積累的社會問題僅僅靠依據經濟人假定,設計一些制度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現在的中國需要形成新的政治理想,形成新的奮斗團隊。年輕一代需要做人民的義工,到基層服務,了解老百姓實實在在的難處,看看自己現在能夠做點什么,想想自己以后當了人民的代表能夠做點什么。
現在的共青團員已經沒有任何的政治老本可以吃,你選擇入團,就意味著尋找新的理想,要靠自己去尋找。非共青團員照樣有政治前途,他們照樣在尋找著自己的政治理想,跟共青團員形成平等競爭的關系。共青團員、非共青團員未來都要坦坦白白地將自己交到人民手中,供人民來選擇。
(作者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