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
三大洲社會研究所向您問好。
2022年10月7日,美國政府實施出口管制,試圖阻礙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英國《金融時報》:“這項政策就是為了要扼殺中國發展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第二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
“美方出于維護科技霸權需要,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進行惡意封鎖和打壓,這種做法背離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經貿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也將影響美國企業的利益。這種做法阻礙國際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世界經濟恢復都將造成沖擊。美方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只會封鎖自己、反噬自身。”
三大洲社會研究所在與“拒絕新冷戰”(No Cold War)組織的合作中,我們研究了這些出口管制措施的影響,重點關注半導體。簡報7介紹了半導體的蓬勃生機以及華盛頓利用半導體進行新冷戰的作法不會得逞的原因。
簡報7:美國對華科技戰
4月8日,有人要求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邁克·麥考爾解釋“為什么美國人……應該付出鮮血和財富代價來保衛臺灣。”他的回答耐人尋味:“臺積電生產的先進半導體芯片占全球供應量的90%。”采訪者指出,麥考爾的理由“聽起來彷佛是在石油對經濟尤為重要的60、70和80年代回答為什么美國在中東花費巨資和軍事資源”,然后繼續問半導體芯片是否是“21世紀版” 的石油——即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的關鍵驅動力。
半導體芯片是世界上尖端技術(如人工智能、5G通信和超級計算機)以及所有現代電子產品的基石。沒有芯片,計算機、電話、汽車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設備都將停擺。通常是通過紫外線在薄硅層上蝕刻微電路圖來生產芯片,將數十億個叫做晶體管的電子開關裝在一個指甲大小的晶圓上。 隨著這項技術的發展,芯片組件不斷向微型化發展:晶體管的間距越小,芯片能容納晶體管的密度就越大,芯片和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能接入更多算力。目前,最先進的芯片采用3納米工藝生產(一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0萬納米)。
《經典景觀》查爾斯·希勒(美國)作于1931年
半導體供應鏈
商用半導體產業于20世紀50年代末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硅谷興起,從研究、設計、制造到銷售,所有方面都由美國主導。該產業從一開始就具有地緣政治意義,早期的制造商把95%以上的芯片賣給五角大樓或航空航天部門。在隨后的幾十年里,美國將其大部分芯片制造選擇性外包給其東亞盟友,首先是日本,然后是韓國和中國臺灣。這使美國能夠降低資本和勞動力成本,促進其盟友的工業發展,同時繼續主導供應鏈。
如今,美國公司在芯片設計(如英特爾、AMD、博通、高通和英偉達)和制造設備(如應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團、科磊)方面保持著絕對優勢。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或代工廠,在全球市場上占壓倒性的56%份額,在2022年占先進芯片制造的90%以上,其次是韓國三星,占有15%的全球市場份額。此外,荷蘭公司阿斯麥扮演著關鍵角色,壟斷了生產7納米以下尖端芯片所需的極紫外光刻機。
美國及其盟國控制范圍之外的半導體供應鏈上最大一塊在中國,過去40年,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電子制造中心和主要技術力量。中國在全球芯片制造能力中的份額已經從1990年的零上升到2020年的大約15%。然而,盡管發展進步相當可觀,中國的芯片生產能力仍然落后,尖端芯片依賴進口(2020年,中國進口了價值3780億美元的半導體,占其總進口量的18%)。同時,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中芯國際只占全球市場5%的份額,與臺積電相比相形見絀。
《赫克托耳與安德洛瑪刻》喬治·德·基里科(意大利)作于1955-1956年
美國對華攻勢
近年來,美國一直在積極發動一場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攻勢,認為其主導地位受到嚴重威脅。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的話說,華盛頓的目標是“保持盡可能大的領先優勢”。為此,美國將中國的半導體生產能力視為一個重要短板,并試圖阻止中國獲得尖端芯片和芯片制造技術。在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領導下,美國已將數百家中國公司列入貿易和投資黑名單,包括該國主要的半導體制造商中芯國際和科技巨頭華為。這些限制措施禁止世界上任何使用美國產品的公司——實際上是每一家芯片設計商和制造商——與中國科技公司做生意。
美國還向世界各地的政府和企業施壓,要求其實施類似的限制。2018年以來,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和英國已與美國一起禁止華為進入其5G電信網絡,還有一些歐洲國家也實施了部分禁令或限制。重要的是,在2019年,經過美國一年多的激烈游說,荷蘭政府阻止關鍵公司阿斯麥向中國出口設備,該公司為半導體行業生產和供應最先進的芯片制造機器。
這些政策不僅針對公司,也對個人產生了直接影響。2022年10月,拜登政府限制 “美國人”(包括公民、居民和綠卡持有人)為中國的芯片公司工作,迫使許多人在其移民身份和工作之間做出取舍。華盛頓特區的頂級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將美國的政策描述為“積極扼殺中國的大部分科技產業——扼殺的企圖就是奪命”(我們強調)。
在采取反華遏制措施的同時,美國也大力提高國內芯片制造能力。2022年8月簽署成為法律的《芯片和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提供了2800億美元資金,以促進美國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并從東亞回流生產至美國。鑒于中國臺灣靠近中國大陸,華盛頓認為中國臺灣作為半導體行業的制造中心是一個戰略短板,并正在促使臺積電將生產遷往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這種壓力反過來又在美臺關系中產生摩擦。
然而,美國的努力并非無懈可擊。雖然中國遭受嚴重挫折,但已加大力度提升自身能力。盡管美國設置重重障礙,但中國仍顯現進展跡象。例如,據報道,2022年,中國的中芯國際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實現了從14納米到7納米半導體芯片的飛躍,與全球領先的英特爾、臺積電和三星相媲美。
《妄想世界——中陰(之一)》陸揚(中國)作于2021年
事關全球的重要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沖突中,美國的目標不僅僅是中國:華盛頓擔心,中國的科技發展將通過貿易和投資使先進技術更廣泛地散布到世界各地,即散布到被美國視為威脅的“全球南方”。這將是對美國對這些國家控制力的一個重大打擊。2020年,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US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譴責中國正在助長“數字威權主義”( digital authoritarianism),因為中國“愿意進入規模較小、服務不足的市場”,“提供比西方公司更具成本效益的設備”,并指出委內瑞拉和津巴布韋等美國制裁的國家就是例子。為打擊中國科技公司與受制裁國家之間的聯系,美國動用嚴厲的法律手段,2017年對中國公司中興通訊罰款12億美元,因為其違反了美國對伊朗和朝鮮的制裁。美國還與加拿大合作,于2018年逮捕了華為高管孟晚舟,指控她規避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不足為奇的是,雖然美國得以推動一些西方盟友進一步支持其議程,但其企圖在全球南方卻失敗了。使這些先進技術盡量廣泛傳播而擺脫少數國家的控制,這是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的。
《開始的結束》斯昆德·博格森(埃塞俄比亞)作于1972-1973年
如果你正在用智能手機閱讀這篇新聞稿,那么你應該知道,小小的手機有數十億個裸眼不可見微型晶體管。數字技術的發展規模令人震驚。早期的沖突發生在能源和食品領域,但現在這種沖突已經在數字世界資源等事項上升溫。這項技術可以用來解決我們的許多困境,然而,我們正處于更大沖突的懸崖邊上,只有少數人受益而沒有滿足多數人的需要。
熱忱的,
Vijay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