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國產CPU行業的發展機遇期,出現了一大批IC設計公司,國內掀起了一波ARM CPU創業潮,一批初創公司試圖開發ARM CPU,這一波ARM CPU創業潮吸引了一批資本前來助威,一些善于講故事的弄朝者在出道半年內已估值翻倍。
鐵流認為,這波ARM CPU創業潮和此前NPU創業潮、GPU創業潮沒啥區別,都是一些弄潮兒與資本的結合,大多數是趁著漲潮渾水摸魚之輩,退潮只是時間問題,那時,只會留下一批裸泳者和一地雞毛。
這些公司之所以選擇ARM,主要是因為ARM產業鏈非常成熟。IP可以買,后端設計可以外包,流片在臺積電,這導致只需要金錢和行政助理,不需要一個技術人員就可以完成SoC設計。
成熟的產業鏈使初創公司可以無需技術積累,以購買授權和外包設計的方式回避了自身的技術短板,在幾年內拿出市場主流產品銷售變現。不過,ARM路線也存在高度同質化的問題,并帶來以下幾個惡果。
一是沒有技術護城河,容易被替代。畢竟大家都是從ARM購買IP,你買了A76,我就買A78,他可以買N2,這種情況下,你買了A76設計一款SoC,辛辛苦苦開拓了市場,我可以靠買N2、V2這些更強的CPU核設計SoC無縫替代。
二是沒有自主設計能力。ARM雖然出售軟核或硬核授權,但并不是完全把技術交出去,硬核授權就是黑箱,軟核授權也不是全部代碼可讀可寫。想要基于買到的IP核進行修改很容易出錯。而且技術提升就是不斷錘煉自己的過程,總是“抄作業”,就不會獨立“寫作業”了,這也是國內ARM CPU在不購買更新的IP核的情況下,IPC提升遲緩的原因。
三是容易被卡脖子。此前,為了更高的利潤,ARM已經與高通進行訴訟,在訴訟中ARM訴求終止對高通的ARM授權。高通尚且如此被ARM威脅,更遑論國內廠商。更麻煩的是,ARM已經對中國公司禁售最新的IP核,這就鎖死的中國ARM CPU的性能上限。
四是高度依賴臺積電尖端工藝。由于大家都是同質化,想要高性能就只能寄希望于臺積電尖端工藝,而且很多公司后端設計能力堪憂,基本是ARM的東西,這些公司根本改不了。具體來說,過去幾年里,美國只制裁7nm以下工藝,14nm工藝并不在限制范圍內,但國內ARM CPU公司只能做7nm的A76,根本不具備更換工藝的能力,如果自身設計水平夠用,完全可以把工藝換成14nm,繞過臺積電在境內晶圓廠流片。
鐵流認為,核心IP自研才是掌握核心技術,使用成熟工藝設計高性能芯片,這才是真本事。真正走自主技術路線的公司,根本不怕美國制裁,因為不依賴美國的技術。只有那些依賴外商技術的公司,才會在制裁下“絕版”。
本土IC設計公司必須具備基于自主指令集設計CPU的能力,必須有隨意變更制造工藝的能力。有傳聞稱某公司因為美國施壓而解散的,一些人無比惋惜,鐵流認為,傳聞十有八九是謠言,即便傳言為真,這種公司美國“還沒開槍,它就倒了”的公司,根本就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
中國真正需要的是不怕卡脖子的技術,是真正自主研發的技術。希望更多企業把資源用到自研IP上,而不是總想著從國外買IP,希望更多企業能使用成熟工藝,依靠自身設計能力提升性能,而不是總想著臺積電尖端工藝。
某些ARM CPU公司在研發上,僅購買IP就花費上億美元,沒有起到培養本土團隊的作用,反而給外商貢獻了大筆利潤。
作為參照,龍芯2022年的研發經費是3.9億人民幣,卻研發了嵌入式CPU、工控CPU、桌面CPU、服務器CPU以,及GPU和橋片,最驚駭的是,龍芯3A6000實測性能遠遠高于仿真,同主頻性能已經追平英特爾!堪稱國產CPU的里程碑事件。
打鐵還需自身硬,依賴ARM的IP和臺積電工藝提升性能是歧途,采用成熟工藝設計高性能芯片才是真本事,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渾水摸魚之輩遲早原形畢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