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ARM CPU當前的CPU產品,IPC僅酷睿11代的1/2,頻率也只有1/2,單核性能也就是1/4。
某ARM CPU下一代新核心,2019年就已經存在于PPT上,每年都把PPT拿出來講至少一次。
在某ARM CPU最近的PPT上,新核心已經迭代了三次,每一次數據都有提升,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出實物產品。
某ARM CPU2015年的PPT上,SPEC CPU 2006的整數測試成績就已經是9.6/GHz,但有產品的最新型號仍然是6.6x/GHz。
目前的國產CPU已有的產品中,單核性能最高的是海光。次之是龍芯和KP,IPC與Zen1基本相等,但CPU頻率要比海光低一些。主要因為頻率的問題,其次是ipc,龍芯和KP單核性能約是11代酷睿桌面CPU的1/2,也就是接近某ARM CPU 單核性能的2倍。
桌面、服務器CPU的市場,特點是贏家通吃。
當KP存在的時候,純粹由市場選擇產品的話,就不會有用戶選擇某ARM CPU。同樣,市場上出現與 KP類似或更好的ARM服務器CPU之后,比如阿里的5nm arm cpu,正常的市場競爭某ARM CPU也不會贏。
現在某ARM CPU缺少競爭者的原因,是因為ARM的桌面和服務器生態還非常不完善。阿里、亞馬遜、谷歌等等做的服務器CPU主要用來滿足自己的業務需求,而沒有對外公開銷售。
他們自己做ARM服務器CPU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使用的批量很大,購買ARM的IP攢個CPU再自己找代工廠生產,就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成本比買別人的CPU要低得多。
他們沒有公開銷售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國產替代市場他們進不來,而外部市場很少有對ARM服務器的需求。有大量需求的就自己做ARM CPU了,也不需要買。
只要某ARM CPU繼續努力,借助國產化替代的力量,做好ARM桌面和服務器軟件生態。使普通用戶和企業也產生對ARM桌面和服務器的需求,競爭者就會很快出現。事實上,現在國內已經出現了一批ARM初創企業。
國內的ARM桌面和服務器CPU企業,有能力把ARM桌面和服務器的市場培育成熟,然后再拱手相讓給國外的競爭對手。比如某ARM CPU,如果他不能自主研發性能高于國際主流的產品,也不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ARM高性能IP,不能以更便宜的價格流片生產,那就以后就只能蜷縮在國產替代的特殊市場里茍延殘喘。
如果要強調自主研發,那么ARM架構授權就是制約國產CPU競爭力的手段。當國外的競爭對手都支持ARMv9或者更高的版本時,國內還在使用ARMv8架構的產品,就必然與主流的軟件生態脫節,競爭力被削弱。
也不能幻想基于ARM擴展擴展自己的指令,形成獨立的軟件生態。因為ARM不允許對指令集的私有擴展,只有部分嵌入式CPU的IP允許通過掛載dsp等形式擴展功能。
某ARM CPUCPU之所以支持國密sm3、sm4擴展指令集,是因為ARM在v8.2中增加了sm3、sm4的擴展指令。是ARM增加了指令后某ARM CPU才能用,而不是某ARM CPU先做了,ARM再把它收入v8.2版。順序必須要搞清楚,未經ARM同意,誰都別想分裂ARM生態。
最后,從ARM起訴高通的例子來看,即便不考慮政治因素,ARM授權的商業風險依舊是高懸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何況從高通公開的訴訟材料來看,ARM正打算改變授權模式,這對于國內ARM陣營公司而言,不是好消息。
國內ARM CPU公司就法律團隊和在美國的人脈、影響力方面都和高通有差距,高通尚且如此,國內企業很難在法律糾紛中比高通表現的更好。可以說,ARM路線的風險很高,對于那些對自主性有較高要求的領域,不適合推廣ARM CPU。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