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積電美國晶圓廠的首批機臺設備到廠,并組織了設備到廠儀式。在儀式尚,不僅蘇姿豐、黃仁勛、庫克、張忠謀、魏哲家、劉德音等半導體人到場,美國總體拜登、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等政客也來慶賀。
將晶圓制造工廠遷回到美國,是美國這幾年來的一大夙愿。由于AMD、英偉達、蘋果等美國芯片設計公司普遍依賴臺積電尖端工藝,一旦臺海有變,對美國芯片設計公司而言將失去流片渠道,為了保障美國芯片設計公司供應鏈安全,將晶圓廠遷回美國就是必然之舉,臺積電和三星就成為美國威逼利誘的對象。
此前,臺積電決定投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5納米先進工藝晶圓廠,新工廠計劃于2024年前后投產。臺積電還宣布,正在考慮于美國亞利桑那州投建第二座晶片廠。11月,臺積電首批300名骨干員工及其家屬登機,直飛鳳凰城芯片工廠的配套住宅區。12月初,還有大批精密設備運往美國,臺島工程師正在拆卸設備進行打包,美方隨后還會安排班機把千名芯片骨干接到鳳凰城。根據公開資料,臺積電前往美國的工程師人數將達到3000人,占臺積電員工總數的5%。
因此,臺積電的工廠主體依然在寶島,在美國的工廠僅占其體量的5%,一些媒體高唱“搬空臺積電”,“臺積電變美積電”無非是標題黨奪人眼球,純屬危言聳聽。事實上,花旗銀行就是臺積電的最大股東,從股權上講,臺積電自始至終都被美國資本拴著,不存在“變美積電”的問題。
雖然臺積電決定到美國設廠,但張忠謀并不看好美國工廠。張忠謀在公開場合表示,在美建廠是個錯誤的選擇,那是他退休后定的。最近,張忠謀直接表態:“在美建設工廠臺積電必將失敗”,理由主要是成本過高、人才短缺、產業配套不完善等,就成本來說,赴美建廠成本會高出50%,芯片代工本身就是薄利多銷的行業,如果沒有更低的成本,將會對晶圓廠帶來沉重負擔。
另外,臺灣地區有識之士認為,美國此舉是在掏空臺積電,一方面大量設備和工程師轉移到美國工廠,另一方面當初談好的百億美元補貼至今未到賬,且美國工廠在成本上比臺灣工廠高50%,將工廠轉移到美國對臺積電無利可圖。
下一步,如果美國要求臺積電擴大美國工廠規模和產能,臺積電很難拒絕,如果美國一而再,再而三,把臺積電變成專供美國芯片設計公司的代工廠,將極大損害臺積電收益和利潤,并對臺灣經濟和就業造成負面影響,屬于百害而無一利。
既然百害惡如無一利,臺積電為何還要去美國開工廠?那就要不能只算經濟賬,而是要綜合考慮。
由于臺灣當局崇美媚日,很難頂住美國的壓力,必然隨著美國的步伐亦步亦趨,此前臺積電斷供華為和這次臺積電將工程師和設備轉移到美國都是典型的例子。
從技術和產業上看,臺積電、日月光、聯發科等龍頭企業在半導體設備、原材料、EDA工具、關鍵IP等方面高度依賴美國、歐洲、日本企業,臺灣半導體企業與美國企業的聯系遠高于與大陸企業的聯系,以臺積電為例,來自英特爾、高通、英偉達、AMD等美企的份額高達72%,來自大陸客戶的訂單份額為8%。
想必正是因為臺積電絕大部分訂單源自美國,現任董事長劉德音竭力促成去美國設廠,多次表態:“大陸市場不重要,臺積電追求的是工藝極致和技術領先!”
綜合政治、經濟、科技等因素,雖然加入Chip 4聯盟對臺灣企業壞處多于好處,但臺灣企業在配合美國要求方面,會比較積極。
臺灣地區是犧牲臺灣企業的利益迎合美國,用真金白銀去換取美國的政治和軍事庇護,在臺灣工業研究院等機構編制的報告中就坦言,臺積電等廠商“海外投資決策已經無法完全依據商業利益來評量”。
總之,在臺積電、三星接連赴美國設廠后,美國對半導體產業的控制會進一步提升。
雖然美國從來不提安全可控,但做的事情是實打實的,這一點值得華夏學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