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英特爾代工服務總裁 Randhir Thakur 在接受日經亞洲采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本2030年前成為全球第二大代工企業,(我們) 希望看到豐厚的代工利潤率。”
英特爾CEO基辛格在由《華爾街日報》舉辦的科技論壇上表示,中國臺灣對全球科技供應鏈,確實占據了相當關鍵的地位,但是卻不夠穩定。自8月佩洛西訪臺后,臺海關系持續緊張,讓他更擔憂臺海地區的穩定。
基辛格呼吁全球如果要有更穩定的供應鏈,以地緣考量平衡分配非常必要,英特爾會持續為了分散地緣風險而努力。
基辛格強調:“這件事肯定是長期計劃。全球的科技產品供應鏈,花了30年才在南中國海周圍建立起來。拜登總體的芯片法案,頂多是芯片制造回流美國本土的第一步。”
在配套有527億美元補貼政策的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正式簽署生效之后不久,英特爾投資 200 億美元在俄亥俄州建設兩座先進制程晶圓廠的計劃開始正式動工。根據英特爾的計劃,其在俄亥俄州的投資“在未來十年內可能增長到高達 1000 億美元”。而在此之前,英特爾已經投資了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了兩座晶圓廠。
財報顯示,2022年三季度英特爾代工服務事業部(IFS)營收1.71 億美元,較 2021 年同期下降 2%,前三季的營收為 5.76 億美元。一旦英特爾在 2023 年初對 Tower Semiconductor 的收購完成,英特爾 IFS 部門每年將增加約 15 億美元的收入,因此即可轉型成為全球第 7 或第8大代工廠。
在英特爾公司CEO呼吁晶圓制造回歸美國的同時,美國政府希望臺積電整體搬遷到美國。
目前,臺積電的市場份額在Foundry廠商中占50%左右,AMD、高通、蘋果等一批美國巨頭都高度依賴臺積電工藝,美國企業占據了臺積電超過60%的收入,對于美國IC設計公司而言,臺積電至關重要。正是因此,在美國的要求下,三星、臺積電都已經在美國開建芯片工廠。
不久前,耶倫曾表示,臺灣地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能力,已經“威脅到了美方國家安全”。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表示,白宮方面已經開始布局了,試圖將臺積電占為己有。最近,臺積電包機10班次赴美,首班包機CI36為A350-900客機,分析是載運臺積電人員、機臺組件等,從上述情況看,美國正有計劃的把臺積電新工廠開設在美國,增加美國本土芯片產能。
另外,美國還要求,那些在美國建立工廠,并且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司,在未來十年之內,都不能在大陸上投資28nm制程芯片。
很顯然,美國正在加強其對芯片制造能力的控制,對大陸IC設計公司而言,臺積電流片渠道會越來越脆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