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電動車勢不可擋
當下,汽車行業的新“三化”趨勢,正深刻影響著汽車產業供應鏈。
“三化”分別是指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
其中,“電動化”是指以電力驅動作為汽車動力來源,用電機驅動車輛行駛的產業發展態勢;“智能化”是指未來汽車和人的交互方式,將由機械式轉換為智能交互;“網聯化”主要指車聯網,實現車路協同。
這“三化”趨勢,如果說前些年還會引發爭議,到現在,已經成為了汽車行業全面共識,尤其是電動化。
根據彭博社預測,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3000萬輛,滲透率達到28%;到2040年全球銷量有望達到6000萬輛,滲透率提升至55%。
從目前的運行情況看,電動化也是“三化”中發展最快速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完成了早期萌芽,正在加速邁向全面電動化的新階段。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 350 萬輛(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總體滲透率達到 13.4% 。
根據公安部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99萬輛,與去年同比增長65%。
工信部原部長苗圩預測,預計2022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完成產銷550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56%;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很可能會提前三年在今年就實現。
汽車智能網聯化趨勢也在明顯加快,L2級智能網聯車滲透率不斷升高。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乘用車新車市場中,具備L2級智能駕駛功能的車型銷售476.6萬輛,滲透率達到23.5%,同比增長57.2%。今年上半年,滲透率已增加至30%,開放道路測試里程超過5000公里。
汽車在向“三化”發展的同時,產業鏈的價值構成也在發生劇變。
在新能源汽車里,與內燃機相關的系統和元器件正在縮減,中泰證券數據顯示,三電系統——電池、電驅、電控,作為電動車的核心,在整車中的成本占比分別為 38%、6.5%和 5.5%,合計已達 50%。
根據2022第四屆全球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的數據,2021年,全球汽車供應鏈產業收入約1.51萬億美元。其中,傳統零部件1.3萬億美元,電動智能汽車零部件僅0.21萬億美元,約占總值的14%。
而到2025年,電動智能汽車零部件占比,則有望提升至28%,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40%。
此外,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汽車供應鏈有著十分嚴格的層級體系,包括主機廠、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三級/材料供應商等,整個產業鏈的核心是主機廠,歐洲、美國、日本在其中占據主導位置。
而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趨勢下,汽車產業鏈的核心,將變為掌握智能化、網聯化等核心技術的供應商,也就加重了汽車芯片廠商和軟件系統提供商的話語權。
與傳統汽車供應鏈等級森嚴的線性格局相比,在新的汽車供應鏈中,供應鏈也將越來越扁平、網狀化,那些在傳統結構中轉型慢或者不轉型的企業,將面臨巨大挑戰和被淘汰的風險。
這也是很多人將汽車“三化”視為國產汽車彎道超車大機遇的原因——在汽車核心供應鏈轉型重構的過程中,中國有機會利用這場變局,改變過去高端供應鏈空洞化的發展困境。
智能化下半場,芯片和操作系統是關鍵
“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這是如今汽車行業流傳甚廣的金句。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也曾表示,“下半場是基于高新技術的網聯化、智能化、數字化,充滿了機遇和挑戰,其中芯片和操作系統作為數字化的基礎,將是競爭的焦點。”
芯片自不必說,全球缺芯危機早已令國內外車企領教了芯片對于造車的重要性。
AFS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5日,今年全球因缺芯導致的新車減產量已經達到約172萬輛,如果加上2021年減產的1050萬輛,全球因缺芯導致的新車減產量已經超過了1200萬輛,并且規模仍在持續擴大。
而且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持續推進,整車的芯片需求更是越來越大。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全球大概7600萬車的年產量,需要的芯片是439億顆;預測到2026年全球汽車產量11200萬輛,需要903億顆芯片,其中40%為新能源車;到2035年全球每年需要1285億顆芯片,其中超過80%為新能源車芯片。
隨著美國制裁的升級,我國芯片解決卡脖子的問題也愈發迫切。在先進制程的芯片流片方面,近段時間炒得很熱的Chiplet(芯粒)技術,被很多人視為中國芯片彎道超車的“殺手锏”。
雖然Chiplet能否真的讓國產芯片彎道超車,目前似乎還看不到確切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芯片供應鏈自主化已經在業內有了足夠的意識,國產替代也一直在持續推進,任何可能的辦法都在嘗試。
在汽車智能網聯中,如果說芯片提供的是“物質基礎”,那么“上層建筑”則是要靠操作系統來完成的。
對此,在今年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前工信部負責人苗圩指出,“在功能產品向智能產品的轉換過程當中,如果沒有操作系統,芯片再強,都是在沙灘上起高樓。”
操作系統(operation system),一般存在于計算系統中,是計算系統的核心底層基礎軟件,負責控制、管理、調度整個計算系統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
大家應該對操作系統并不陌生,智能設備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一般都需要專門的 OS,比如手機的操作系統有Android 和 iOS,常見的電腦的操作系統有windows、mac OS和linux。
汽車操作系統也是從傳統汽車電子不斷演變而來的。
傳統汽車電子產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電子控制單元(ECU),控制車輛關鍵部件(如發動機、變速箱、動力電池)協同工作。另一類是車載娛樂信息系統(IVI),如儀表、娛樂音響、導航系統、HUD等。
未來的汽車操作系統將主要分為自動駕駛 OS 和智能座艙 OS 兩大類。通常來說,智能座艙域操作系統注重開放、兼容性和生態,自動駕駛域操作系統更注重實時、安全和穩定性。
為什么操作系統在汽車智能化中如此重要?
以前,在傳統汽車的分布式EE 架構中,發揮具體功能的個體是電子控制單元ECU,一輛車上的ECU 數量可以多達幾十種上百種,每個ECU 中都有MCU芯片進行算力的提供,實現相應的功能。
在ECU的模式下,MCU與算法是高度耦合的,MCU 供應商提供芯片的同時,也嵌入了算法。所以,對于傳統車廠而言,重要的工作是汽車的組裝和集成,并不需要自己去開發軟件算法,也自然不會去關注操作系統。
而現在,隨著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由分布式架構向中央集中式架構轉變,電子控制單元的控制權向域集中演化,原本基于不同底層操作系統的ECU開始合并,汽車操作系統也呈現融合態勢,對應的則是集中計算平臺。
不同的算法跑在平臺上,涉及到的運算任務變多,多線程同時運行,這顯然提升了對操作系統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也就是說,汽車功能日益豐富的背后,是愈發復雜的電控系統、車身系統、娛樂系統和電子電氣架構,智能網聯化的趨勢正在使汽車逐步從一個純工業制造品向IT 產品演化。
“軟件定義汽車”和“算法決定成敗”的觀點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據麥肯錫預測,預計到2030年,軟件驅動車輛內容將占據30%,軟件體系的差異化成為汽車價值差異化的關鍵。
今年,理想汽車在一季報中披露了2.8億元的其它收入,據其聯合創始人兼首席財務官李鐵透露,這主要來自于增值稅即征即退,因為公司現在被認定為軟件企業。
一家車企,被官方認證為軟件公司,并獲得了優惠政策,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軟件與汽車的界限,的確正在變得愈發模糊。
軟件定義汽車,操作系統是“靈魂”
其實,在智能駕駛發展的初期,產業關注度主要集中在硬件載體和底層算力(汽車芯片)上,因為這些是初期階段里不同參與者拉開差距的地方,對操作系統的需求沒有特別明顯體現出來。
現在,隨著產業的持續發展,硬件架構和硬件載體越發標準化,而智能駕駛功能的提升,對系統復雜度、算法優化的需求日漸增加,軟件能力就成為了發展的核心要素。
在傳統的供應鏈體系中,芯片廠商負責芯片級的功能安全;而從完整計算及域控制器參考設計平臺,到配套軟件、功能安全測試驗證等環節,過去大多通過一級供應商來完成。
現在,正如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曾表述的那樣,“上汽集團難以接受單一一家供應商為集團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因為這樣的話,供應商會掌握‘靈魂’,車企會則淪為‘軀殼’。”
所以,不少車企從以前的專注硬件,到現在逐漸注重操作系統,與上游的芯片、算法供應商達成廣泛合作,以期在智能化浪潮中掌握更多主動權。
這也是為什么此前傳統IT、移動互聯網領域的企業,如阿里巴巴、滴滴、百度和小米,也紛紛涌入汽車行業。
一方面,他們在智能網聯功能的研發上具備優勢;另一方面,作為未來與消費者關聯的接口和獲取數據的通道,智能汽車終端也是科技和互聯網企業的必爭之地。
很多人都把過去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類比于如今的智能汽車。
今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還曾在2022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上表示,純燃油車時代會迅速結束,現在還買燃油車,就像智能手機時代買功能機。
的確,智能汽車發展到今天,尤其是在引入了中控大屏之后,與智能手機在眾多基礎能力上具備了共通之處。
比如,汽車和手機類似,都是在滿足了基本功能之后進行的智能化拓展;并且,它們都是人與機器的交互,是流量入口。
相比于手機,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更加復雜,不同數據類型對芯片和操作系統的要求不一樣,會有多操作系統共存的情況,對操作系統的集成調度能力和安全穩定的要求也更高。
從代碼量來看,據電子設計自動化企業新思科技(Synopsys)統計,智能手機中的安卓系統代碼量約為13萬行,電腦操作系統Windows Vista為5000萬行,而一輛高端汽車的代碼量可達一億行。
半導體公司恩智浦也預測,2015-2025年,汽車中代碼量將呈現指數級增長,年均復合增速達21%。
其實,也不只是操作系統,但凡是汽車行業的,大家常常都會聽說一個詞,叫“車規級”。車企喜歡說自己用的是“車規級”零部件,一級供應商也喜歡說自己用的是“車規級”芯片。
這是因為汽車產品的標準通常都要比消費產品的要求高很多,所以“車規級”的標簽也更具技術含量。
自主“靈魂”,隱憂猶存
與手機端相同,車機OS若按照層級的劃分,可進一步分為底層車機OS和頂層車機OS。
其中,底層車機OS是從內核到組件均全新打造的操作系統,如QNX、Linux、WinCE 等。
底層基礎操作系統的研發,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開發難度大、開發周期較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目前基本沒有企業會開發全新的底層操作系統。
頂層車機OS,就是在底層操作系統上,進行二次開發的系統,根據開發程度的不同又分為深度定制型和ROM型操作系統。
其中,深度定制型是基于底層操作系統,從內核到應用程序層,都進行深度改造,同時優化硬件資源,典型的如大眾VW.OS、阿里AliOS 等。
ROM 型操作系統則是基于Linux或安卓自有架構,對汽車服務層及應用層二次開發,不涉及系統內核更改,如小鵬Xmart OS,蔚來OS,比亞迪 DiLink、奇瑞 GKUI等。
所以,和手機類似,在智能汽車中,底層車機OS依舊把握著內核,相較頂層車機OS而言,更掌握“價值核心”。
在處于風口的智能網聯車領域,經常有廠商說自己做的是操作系統,但如果細究,對標QNX/Linux這樣級別的操作系統來看,很多所謂的操作系統其實都是偽OS。
并且反觀PC和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在其中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種生態。
在智能手機領域,蘋果和安卓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是因為形成了自身良好的生態圈。而在 Android 和 iOS 分食了絕大部分市場的前提下,其他廠商要成功推出新手機操作系統來搶占市場的難度是很大的。
此前,三星、諾基亞推出的手機操作系統均以失敗告終;華為的鴻蒙系統之所以優先運用于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和醫療,也是因為這些領域還沒有形成壟斷格局,更利于建立生態。
目前,QNX、Android和Linux系統是市面上車型底層操作系統的主流選擇。根據 ICVTank 的預測,2022年三者占比將超過90%,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其中,Linux在基于“宏內核”與“開源”兩大特點下,具備極高的靈活性與開放性,但在移動端的缺席使其缺乏相關的軟件儲備,應用生態并不完善,需要主機廠二次開發或適配。
安卓在Google的開源戰略下,系統開放性強,加之在移動端的軟件積累,擁有豐富的應用生態,也因此,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第三方服務商多基于安卓來定制車機OS。
而QNX作為閉源系統,開發者人數相對缺乏,生態建設也較為閉塞。根據黑莓官方統計,QNX車載程序數量在270個左右,雖然數量在不斷增長,但是相較于安卓數十萬的軟件應用,仍差距較大。
國產操作系統起步較晚,目前國內很多廠商都主要基于生態豐富、系統開源免費的安卓,通過定制型操作系統、ROM型操作系統、或超級APP三種方式切入市場。
盡管美國制裁華為的前車之鑒已經表明,如果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未來的國產智能汽車,也將受制于人,特別是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存在較大的風險。
但操作系統的推出,其實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是一個商業問題。
正如前文提到的,如果追求純粹的國產化,一切從頭開始的話,將耗費巨大,甚至最后仍以失敗告終,這并不是個符合商業利益的做法。
好消息是,現在全球智能汽車發展的格局并未落定,操作系統作為智能汽車的“靈魂”,國內廠商并未輕易讓出這一領域,盡管自研并不是最高效的做法,但很多廠商都在努力推出自己深度定制化操作系統。
壞消息是,市場競爭極其激烈,留給我們的時間窗口大概有三年時間,最多五年。而且一旦定局形成,很可能就是叢林法則,贏者通吃,失敗者連跟著喝湯都很難。
拭目以待吧。
計算機行業:車載操作系統行業研究報告:車載OS潛力大 國內外各顯其能__新浪財經_新浪網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search/rptid/711180223219/index.phtml
智能汽車與國產數字底座系列報告:鴻蒙與智能汽車軟件生態深度研究__新浪財經_新浪網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search/rptid/691086132912/index.phtml
計算機行業專題研究-操作系統:汽車軟件化的起點__新浪財經_新浪網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search/rptid/707218965478/index.phtml
電子行業:汽車電動智能化發展 引領電子行業新機遇__新浪財經_新浪網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search/rptid/696030829341/index.phtml
半月談:《汽車革命下半場,操作系統兵家必爭》https://www.thecover.cn/news/8789046
新華財經:《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強勁擴張 催動測試產業數字化轉型》https://www.cnfin.com/yw-lb/detail/20220918/3710570_1.html
中國經濟網:《多重利好釋放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跑出“加速度”》 http://m.ce.cn/ttt/202209/18/t20220918_38111220.shtml
證券日報網:《苗圩:今年有望實現新能源汽車20%滲透率的目標 應加快建立自主可控的車用操作系統》http://www.zqrb.cn/auto/qichedongtai/2022-09-07/A1662534780855.html
中國汽車報:《再議“軟件定義汽車”》 http://www.cnautonews.com/chengyongcar/2022/06/08/detail_20220608351139.html
中國汽車報:《軟件變現:汽車業新戰場》http://www.cnautonews.com/zhinengwl/2022/03/21/detail_20220321349945.html
賽迪顧問:《新一輪“科技互聯網造車”熱潮,是百花齊放還是慘淡收場?》https://www.ccidgroup.com/info/1105/33025.ht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