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政府擬與日韓臺組建芯片產業聯盟,該聯盟對外封閉對內協作,形成美國掌控設備、設計和部分制造能力,日本掌握設備、原材料,韓國、臺灣省掌握制造和封裝測試的閉環產業鏈。
從產業份額來看,美國半導體設計占據70%份額,如果加上三星、聯發科、瑞薩等日韓臺公司市場份額超過90%。美國應用材料、泛林、科壘等半導體設備廠商占據50%市場份額,加上東京電子、尼康、佳能等廠商份額達到70%以上。在原材料行業中,日本越信、勝高等廠商晶圓份額就超過50%,加上美韓臺的的份額,不會低于70%。在芯片制造方面,臺積電一家就超過50%市場份額,加上聯電、GF、三星等廠商,市場份額不會低于80%?;旧?,美日韓臺現有的產業鏈已經幾乎壟斷了芯片設計、設備、制造、原材料各個環節。根據美國制定的規則,產業聯盟內部技術密切合作,產能優先供應,對大陸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
自貿易摩擦以來,美國利用其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強勢地位卡我們脖子,部分企業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我國經濟社會依然正常運轉,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因為芯片禁令而發生“休克”。
之所以如此,有三個原因:
一是部分企業在過去幾十年如一日自主研發,在局部領域危機時刻及時頂上,實現國產化替代。
二是美國政府為本國企業利益考慮,并沒有徹底封殺華夏所有企業,沒有執行“半片芯片不得入華夏”,而是有選擇性的只針對部分企業。
三是境外公司為了賺錢,并沒有嚴格執行美國的禁令。比如臺積電在公開對HW斷供后,HW依然能夠找到5nm流片渠道,采用境外5nm工藝流片的麒麟9006C(采用A55、A77)還進入信創市場。
正是因為本土企業的努力和禁令并沒有嚴格被執行,使貿易摩擦并沒有對我國消費電子市場造成巨大沖擊,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依然能夠買到搭載了英特爾、AMD、三星、SK海力士、蘋果、高通、聯發科等公司的電子產品,而且在價格上并沒有明顯上漲。
當下,比較具有操作現實的是繼續執行內外雙循環策略。
就外循環方面,還能用的資源盡量用起來,比如臺積電、三星的工藝,能夠找到門入流片就先用著,國外的先進設備,比如ASML的光刻機能買到,就先買來用著,在國內12寸晶圓產能不足的情況下,越信、盛高的晶圓也可以買......就國內技術空白,或產能不足的領域,盡可能通過外循環彌補短板。
就內循環而言,那就是建設紅色產業鏈。不過度追求局部技術先進性,以完全國產化為導向,培育全部有大陸廠商建設的工藝線,可以先從65nm工藝線開始做,循序漸進,把技術推進到40nm、28nm,用10年的時間把自主工藝線推進到14nm。事實上,14nm工藝線已經完全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場景的需求。
當下,臺積電所謂的5nm、3nm其實都是文字游戲,傳統的XXnm是指柵長,但現在的5nm、3nm工藝柵長都大于10nm,其實,英特爾的“14nm+++”工藝的命名方式才是真正的老實人,不過,由于劣幣驅逐良幣,臺積電的命名方式讓其在商業上占盡便宜,英特爾這個老實人也被逼用臺積電的方式命名,只不過把nm去掉了,算是英特爾最后的倔強。
就制造工藝而言,用英特爾晶體管密度的公式來衡量工藝其實更加科學。簡言之,當下制造工藝已經接近物理極限了,臺積電、三星無法縮減柵長,只能通過3D堆疊的方式提升晶體管密度。這其實是我們追趕的機會。
從這些年的重大國際事件來看,美國的領導地位已經有所動搖,西歐各國和日韓都不再像過去那要對美國馬首是瞻,各國的小心思表現的越來越明顯,這其實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機會。
總之,面對美國試圖拉攏日韓臺成立產業聯盟的做法,在短期可以利用西方各國之間的矛盾,彌補本土產業鏈的技術空白和產能不足,但長遠方略是建設紅色產業鏈,核心技術自己掌握。美國把中國排除出產業鏈的做法是主動放棄中國市場,這是本土企業的絕佳機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