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通高級總監 Miguel Nunes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對早期設備不滿意的一件事是它們的定價不合理”,言下之意就是將Windows on ARM 筆記本電腦市場表現差,歸咎于“OEM 廠商為PC 定下了超過 1000 美元的指導價”。
鐵流認為,Nunes的說法并不客觀,明顯是在甩鍋,Windows on ARM 筆記本電腦市場表現差根源還是產品本身不行,以及ARM PC(蘋果有獨立生態和逼格光環,因而是例外)在商業市場上本身就是死路一條。
ARM上PC前景渺茫
雖然Wintel聯盟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上大殺四方,一統天下。但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移動終端興起之后,逐漸受到了ARM和安卓的挑戰。而Wintel聯盟中的Intel和微軟顯然也在謀劃后路。
在ARM已經是移動端標配的情況下,在PC已經成為夕陽產業的情況下,微軟不做ARM的話,微軟必然會多找一個備胎,防止自己被X86鎖死。
可以說,微軟支持ARM并非有多大的現實經濟利益,只不過是大公司出于“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的考慮,試一試,做一做。
并非微軟要拋棄X86,或者微軟看好ARM將在PC上逆襲X86。
超薄筆記本用ARM跑Windows10,就和用X86手機芯片去跑安卓。本質上說都是權宜之計,不是正統的作戰方式,這種劍走偏鋒的做法注定不能長久。
就性能來說,先不論高通芯片提主頻后能不能摸到Intel的尾巴,但至少強行提主頻后ARM的功耗優勢也就不復存在。高通尚且如此,國內ARM陣營CPU公司還不如高通,沖商業市場的結局只會比高通更慘。
在軟件生態上,就PC而言,X86對ARM也處于優勢。在桌面級處理器選型上,X86芯片擁有更好的性能,不算太高的功耗,良好的軟件生態的情況下,誰又會去選擇ARM處理器呢?
簡言之,就是高通芯片功耗也沒小到哪兒去,性能也沒多強,適配還差,要性能沒性能,要生態沒生態,價格還不便宜,傻子才買。
ARM進軍PC、服務器將重蹈X86進軍智能手機的覆轍
ARM進軍PC、服務器的前車之鑒就是X86進軍平板、智能手機。
近年來ARM和安卓勢頭非常猛,加上PC已經成為紅海,這使得Intel在嘗試轉型和突破:
進軍移動端做智能手機芯片,數十億美元補貼中國廠商開發X86平板電腦;
開發出“居里”、“愛迪生”、“伽利略”、“焦耳”等產品;
停辦IDF大會;
以167億美元收購FPGA大廠Altera;
以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
上訴事件可以看出,Intel一直在尋求轉型。
其中,進軍嵌入式毫無疑問是敗筆,堪稱血本無歸。2017年,Intel不得不砍掉“居里”、“愛迪生”、“伽利略”、“焦耳”產品線。
不過,最大敗筆當屬Intel補貼X86平板電腦。2014年Intel平板機處理器實際出貨達4600萬顆,但賣的越多,補貼就越多,黑洞越大,根據Intel提供的數據,巨額補貼給Intel造成了40億美元的虧損。
Intel在智能手機上的失敗并非技術原因,真正原因在于ARM和高通、聯發科等芯片設計廠商,蘋果、華為、三星等整機廠商有非常好的合作關系,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狙擊X86。更重要的是,整機廠、軟件廠商、客戶都習慣了ARM,這種習慣的力量是非常難扭轉的。
聯想印度高管Rahul Agarwal說的“人們仍然希望購買Intel或AMD的產品,所以直接購買一款新的玩家產品,并非是很簡單的事”,指的就是習慣的力量。Rahul Agarwal指的是,在PC、服務器上,從整個產業鏈到消費者,都已經習慣了X86。
對應的,在智能手機上,從整個產業鏈到消費者習慣了ARM。這就使英特爾入侵智能手機難上加難。如今,風水輪流轉,當ARM開始進軍Intel的基本盤PC和服務器后,必然遭到同等反擊。
除蘋果外 ARM進PC服務器沒戲
蘋果能成,原因在于其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和獨立的生態,以及蘋果的逼格無人能及,粉絲擁有堪比宗教般虔誠的信仰,不論蘋果怎么定價,果粉都會買單。
蘋果的模式是其他廠商很難復制的。面對一個現象,不能教條的認為“蘋果行,我也行”,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看看自己有沒有蘋果成功的要素。國內ARM陣營廠商既無堪比蘋果的OS和生態,又無蘋果的逼格,盲目效法蘋果只會是東施效顰。
高通和國內ARM陣營廠商還有一個巨大的劣勢,那就是芯片性能不行,且在成本上毫無優勢,像高通的ARM芯片定價上并不比X86芯片便宜。
在生態、性能都不如Intel,整個產業鏈和客戶都習慣了X86的情況下,ARM高調進軍PC和服務器,結局只能是重蹈數年前Intel的覆轍。
正是看到了大形勢,ARM服務器在全球退潮:
高通ARM服務器業務各種裁員;
AMD也退出了;
博通直接甩包袱給凱為實現廢物利用,凱為被馬維爾收購后,對其ARM服務器CPU部門大裁員;
APM 2年前PPT中SPEC2006單核定點超過20分的ARM服務器CPU也聽不到后續了; ......
Intel進軍移動平臺的實踐和過去幾年ARM進軍PC和服務器的實踐已經證明,遵從市場經濟,單純依靠商業力量,無論是X86進軍移動平臺,還是ARM進軍PC和服務器,必然以悲劇收場。
實踐已經證明,市場的力量無法幫助ARM進軍PC和服務器,既然“看不見的手無能為力”,那么,只能依靠“看得見的手”了。
事實上,雖然一些人無限鼓吹ARM,諸如“選擇開放開源的國際主流技術路線”、“ARM體系的開放性、先進性,特別是高性能、低功耗、低延時特性,豐富的生態,決定了ARM體系的強大生命力”等等。
但國內這些主攻ARM服務器的廠商也看的很清楚,商業市場上挑戰X86沒戲。正是因此,國內ARM陣營CPU公司紛紛高舉自主旗幟,往機XC市場沖。
鐵流認為,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畢竟國家扶持ARM是扶,扶持自主CPU也是扶,為何要扶持外人?而不扶持自己人呢?
難不成是新時代的“寧予友邦,不與家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