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英
9月以來,圍繞我國稀土之“限產”,各種議論甚囂塵上,且日盛一日。美日諸國,責之有違世貿規則者有之,斥之“挾稀土以令外交”者有之;而國內民眾,心懷不滿者亦眾,痛稀土價廉者有之,憂國之安全者亦有之。
美日的諸般議論,自是矛盾重重,難圓其說——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在稀土儲量從10多年前43%急劇下降至現在的30%、且一直承擔著全球市場需求90%,在資源儲量相對緊縮以至不能承受全球市場之重的情況下,對稀土的開采、生產和出口環節進行必要的限制,理所當然。
為何理所當然的舉措,會引發美日諸國的強烈反彈?以至置事實于不顧,為己利而出誑言。但觀論者言之鑿鑿、憤慨萬千之狀,除疑之佯裝之外,訴其原由,“落差過大”亦是其心理層面的重要因素——與我國之前的“慷慨”無限相比,而今顯得似乎過于“計較”。
如果這算得上“計較”,也是一份遲來的“計較”,亦是國內民眾憂心之所在:15年來,我國稀土可采儲量急速下降,幅度達30%;大規模的私采、亂采稀土礦,致使水土流失、環境損壞嚴重;作為全球稀土90%的供應國,不但毫無定價權,20年來價格上漲幅度微不足道……
面對這種種令人憂心之處,美日諸國的無端指責自是“外患”,而我國長期缺乏有效保護機制才是“內憂”,亦是根源之所在。雖然自2006年以來,我國加大了稀土出口的管控,出口配額也年呈遞減態勢,去年更是推出了《〈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修訂稿》,明確了我國稀土“有序開采,嚴控出口,產業整合”的基本方向。
客觀地講,我國自2006年以來的稀土管控,效果并不明顯,盲目亂采、出口走私、產能過剩、競相壓價等種種亂象,至今仍盤桓在我國稀土產業的上空。當然,這種種亂象源自利益之爭,部門與地方、央企與地方企業(民企)、生產商與貿易商一直存在利益糾纏,各自利益訴求難以得到有效平衡。所以,雖然自2006年以來,我國圍繞稀土產業,出臺了種種政策措施,但我國稀土“內斗甚于外爭”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觀。
我國針對稀土資源保護的失措與困頓,不由讓人想起另一起所謂的資源戰爭,熱鬧非凡且均與我國深度關聯——“加拿大鉀肥之爭”。所不同的是,我國之于“稀土之戰”為全球最大供應方,之于“鉀肥之爭”為全球最大需求方。雖然,這起關系我國農業切身利益的“鉀肥之爭”,必和必拓最終能否如愿,我國是否會出手阻截,至今仍未有定論。但加拿大針對鉀肥資源的種種保護,平衡與鉀肥資源利益相關的制度性約束,很是值得我國借鑒。
加拿大之鉀肥與我國之稀土,均為各自核心礦產資源,且均為全球最大的供應方(加拿大擁有全球鉀肥儲量的70%)。但加拿大鉀肥20年來,價格上漲5倍之多,而我國稀土在1990年至2005年,價格反而下跌一半有余。究其原因,1990年至2005年間,我國稀土盲目開采,15年間開采量升至10倍,一度致使稀土行業供過于求,價格又豈有上漲之理。
但這僅是原因之一,與限產相比,統銷則更顯關健。就統銷而言,加拿大的做法很是值得借鑒——加拿大的鉀肥出口,北美之外的地區(占加拿大鉀肥出口的絕大部分),統一由Canpotex銷售公司進行統一銷售,而Canpotex銷售公司卻卻是由加拿大最大的三家鉀肥生產商共同組建。通過Canpotex銷售公司這個統一銷售平臺,加拿大鉀法完全避免競相壓價的內部斗爭,有效掌握與其供應量相配匹的話語權和定價權。而與加拿大打造鉀肥統銷平臺相似,對于世界鉀肥儲量第二的俄羅斯而言,亦為避免市場惡性競爭,竟然跨國聯姻,由該國鉀肥巨頭烏拉爾鉀肥公司(Urakkali)和白俄羅斯的白俄羅斯鉀肥(Belaruskali),共組建銷售公司白俄羅斯鉀肥公司(BPC),負責在國際上銷售兩家的產品。
生產商強強聯手,打造統銷平臺,提高話語權和定價權,雖有壟斷之嫌疑,但亦為國際資源礦產大國(大型生產商)之普遍做法。這一點我們應深有體會,無論之與鉀肥、之與鐵礦石,我國均曾作為全球最大的需求方,為對方強大的話語權和定價權,付出不計其數的真金白銀。
能源礦產之保護和競爭,不僅在于市場供需,更在于資源擁有結構。正因為此,雖然加拿大鉀肥生產商普遍陷入資金之困,但包括必和必拓在內的世界級礦業巨頭,面對生產商提出的超高溢價和加拿大國內近乎嚴苛的法規保護,仍趨之若鶩。
鑒于此,我國稀土資源的保護,通過產業并購、嚴防私采亂采、限制稀土產量固然重要,但打造統銷平臺,避免自相殘殺式的價格競爭,有效提高話語權和定價權,則顯得更為急迫,這一點,加拿大的鉀肥攻略,確實值得我們仔細思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