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的話語權,從來在歐美發達國家主流醫學體系中沒有中醫地位。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國美國關系改善,1973年內華達州成為美國第一個針灸、草藥和其他中醫療法合法化的州,經過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針灸已納入美國部分地區勞工受傷醫療保險制度,為中醫地位和話語體系加強奠定了基礎。中醫也就進入西方主流社會視野。但發達國家,仍把中醫歸納為“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在美國也有學者叫“替代療法”或“補充療法”。
國外如是,國內也近似。通過近兩年新冠肺炎救治這一歷史過程可以清楚看出,在國內,中醫和西醫在話語權上也不是一個層面。所以出現電影《中國醫生》,雖然社會反響很大,但也反映出一種社會意識。新冠肺炎疫情基本過去后,當時的中醫一線領軍人物張伯禮先生在做總結時痛心而且深刻的就這一問題進行過剖析。
今天快速崛起的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經濟大國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大國文化。中國醫學正醞釀一次更大的學術轉型,即朝著構建大國學術文化體系的方向邁進。構建中醫話語,講述中醫故事,介紹中醫經驗,傳播中醫智慧,并與世界醫學開展對話、交流和交融,已成為當下中國中醫學者義不容辭的社會擔當。
中國中醫數千年來走到今天,面臨偉大振興新的歷史階段,歷經多少考驗而能浴火重生,歷經多少風險挑戰而能鳳凰涅槃,不僅沒有被嚴酷考驗擊倒,反而迸發出更加強大的發展勢能。尤其是近年新冠肆虐的“壓力測試”,測出了中醫發展無限的韌性與后勁,顯示了中醫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的生機活力。
中醫體系面臨守正和創新的機遇。中醫的創新和守正傳承是相互關聯的,任何創新都不能從零開始,需要以既成學術成果作為其出發點。創新與守正之間,具有著內在的聯系。同時,學術創新又不同于重復,應當增加或提供以往的學術研究所沒有的部分。所以,創新需要超越以往,一方面以過去積累的成果為出發點,另一方面通過提供新的、具有積累意義的成果而超越以往,并由此成為未來研究的新起點。
所以,我們需要平心靜氣的審視,精心斟酌、綜合,謹慎周全的進行“守正”;守好牢固的學術基礎,有如唐代韓愈所說:“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鼎力的,全方位的,用嶄新的多維視角和現代手段,融合、借助科學研究、科學技術諸多進展,面向未來,立足創新,如愛因斯坦所說“真理的再發現”。未來的中醫,不會依舊是傳統的體系,也不可能還是原有的學術范式。
中醫從本質上說,是哲學的,具有非常明確社會科學屬性。中醫的哲學思想來源于中國文化,最著重的是講究事物的屬性,注重人體生理、病理、病機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相互轉化關系。幾千年來,中醫學正是在接受、借鑒了東、西方人類共同的卓越思想,尤其是在學習、研究、彰顯、洞鑒、涵泳中國傳統文化方面,鉤深極奧,繼承了“合理內核”和民族深層的精神追求,不斷深入跟進,不斷融合、擴大、豐富,從而形成了自身的理論體系。學習中華文化,研究中醫,是一條最好捷徑,這就是對“中醫是開啟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最好銓釋。
我們中國的樸素愿望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展現新作為、煥發新氣象,和世界各國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發展,讓文明的光芒更加熠熠生輝,中國的奮斗,會成為世界的奮斗;中國的貢獻,已經贏得世界的尊重。1956年,毛澤東主席就提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當代中醫更有能力,更有底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主自信地深度思考自身未來發展。2020年是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早在140多年前,恩格斯就深刻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上科學的各個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我們在重新構建中國醫學體系“起點”時刻,重溫恩格斯的名言,有著特殊現實意義,還有深層的民族意涵。作為“開啟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的中醫,應當以更深遠的價值追求看待未來發展深度。
世界上一切文明的辯證法都是哲學的生命線,也是推動科學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類永續發展的重要思維方式。而在中醫和未來發展的視野中,選擇什么樣的價值取向,選擇什么樣的創新思路,不僅是最顯要的現實課題,也是最深層的發展命題。這些命題,呼喚著中國醫學界的新開拓、新實踐,需要站上文明思維的制高點,努力為人類醫學發展奠定更合理、更深邃、更可持續的進步遠景。從世界舞臺視角,中國的醫學新的體系、面貌和不斷增強的話語體系,一定會成為世界醫學的主流之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