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脈
——中醫(yī)看病(五)
【馬克思說:“徹底的自然主義或人道主義,既不同于唯心主義,也不同于唯物主義,同時又是將這兩者結合的真理。我們同時也看到,只有自然主義能夠理解世界歷史的行動。”中醫(yī)文化就是徹底的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真理。】
【中醫(yī)的“病”和西醫(yī)的“病”不同,因此,中醫(yī)看病與西醫(yī)看病也不同,中醫(yī)治病與西醫(yī)治病更不同。中國人不需要人人都做中醫(yī),但是,必須對中醫(yī)有一些基本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了解做一名真正的中國人有多么值得自豪和慶幸。】
自從中國人接收了西方的“科學”以后,少有不懷疑中國文化的,多有極端者,以全盤否定而后快。反映在醫(yī)上,主要懷疑中醫(yī)的辯證技術——望聞問切,如此簡單怎能識別病證?因此,舊有 魯迅 先生的痛恨中醫(yī),今有“科學”衛(wèi)士的“廢醫(yī)存藥”。先生之痛恨中醫(yī),緣于“中醫(yī)”誤治其父。近世之儒家中醫(yī),已然丟掉了中醫(yī)之道-德根本,醫(yī)術衰微,豈有能力挽狂瀾者?故先生之恨中醫(yī),實為恨中醫(yī)之不爭,恨中醫(yī)之墮落,恨中醫(yī)之儒化。如同先生之痛恨腐儒誤國,要以極端之西方“科學民主”打倒虛偽之儒家“仁義道德”,而以科學的西醫(yī)打倒腐朽的儒醫(yī)。先生恨儒,但維護中國文化之根本,以其“中國文化之根柢全在道教”(注:此道教非張陵之“道教”),可資佐證。
中醫(yī)的望聞問切,以西方“科學”的理論衡量,當然不“科學”,以西方醫(yī)學的現(xiàn)代化設備相比,當然陳舊“落后”。但是,我們必須嚴肅地指出:中醫(yī)的整個理論和技術體系,是徹底的自然主義真理,是極端的唯物主義“科學”及其醫(yī)學分支所望塵莫及的。西方的“科學”是脫離了陰本的純陽之用,是只知春夏而不知秋冬的直線“發(fā)展”,是一匹不知道回家的野馬。因此,幼稚的西方“科學”根本沒有資格評價“老而不朽”的中醫(yī)。在中醫(yī)的望聞問切中,大家最感到玄乎的莫過于切脈。因此,用療效說話固然重要,中醫(yī)自己向中國人說清楚切脈,普及有關的知識,于中國人重建對中醫(yī)的信心,從而放心地接收中醫(yī)的治療以取得療效,也是十分必要。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仲圣的《傷寒論》講脈、證,并治。那么,治病所求的陰陽之本,怎么能夠通過切脈來獲得呢?
理解中醫(yī)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要時刻牢記,中醫(yī)和中國文化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文化,是“人道合一”的文化,也就是說,人的生理和病理都是與天地相應的,與天地不可分割的。因此,人的血脈也是與天地相合的。有了這個認識基礎,我們理解脈就會很容易。
漢字也是法則天地的文字,因此,看“脈”或“脈”,字中的天地都是一目了然的。脈從月,從永。《說文》釋:月為太陰之精。《史記·天官書》云:月者,陰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云:水氣之精者為月。可見,脈的這個月包含陰、水的意義。那么。永呢?《說文》云:永長也,象水巠理之長。可見,永就是說江河。而繁體的“脈”字,其右部更是取象于江河。總之,脈象水,象江河,而系于月。
脈為什么要系于月呢?因為月有脈理,聯(lián)系到月,就能夠理解脈。月本無明,何有圓缺?因陽而明,陽氣使然,故謂:月為陽鏡。月相之圓缺,就是陽氣盛衰的生動寫照。因此,觀察月相的變化,就是觀察陰陽的變化,就是感悟天地之道,明白生殺之本。水本為靜,何以漲落?道理也像月一樣,陽氣使然,古人說:月滿觀潮,就絕妙地揭示了月與潮水的相應關系。洋人到現(xiàn)代才“發(fā)現(xiàn)”地球的潮水漲落與月亮的所謂“引力”變化相關,且不說洋人之“發(fā)現(xiàn)”晚了我們的祖先許久,就科學的“引力”與道學的“陰陽”相比,其所包含的意義也是天囊之別,因此,我們萬萬不可高看了洋人,而小看了我們的祖先。陽加于月,陰陽相搏,有月之陰晴圓缺;而陽加于水,陰陽相搏,有水之潮長潮落。人之血脈,其象江河,故陽加于血,亦有陰陽相搏,有血脈之起伏。至此,我們當不難理解,脈就是陽加于陰。因此,切脈就是求證于陰陽,就是治病之本。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中醫(yī)的這套東西,實在是非常的嚴密,而且這種嚴密與天地絲絲相扣。可以說,中醫(yī)是與日月同輝的人類最高智慧,只要不背叛她,別說千年,就是一萬年,萬萬年,也不會過時。
人體的血液為什么會流動?就是因為有陽氣的推動,陽氣推一下,陰血動一下,陽推陰阻(陰靜為阻),血之“潮”生,以手把之,便覺起伏搏動。因此,求證脈之起伏搏動,就是把握了然陰陽。當然,通過切脈把握陰陽,是需要訓練才能掌握的技術,于常人,即便道理明白了,也未必就能拿來應用。只是一旦明白了脈理,就會更加相信中醫(yī)。
《內經(jīng)》說脈,不像后世那么復雜,它只講四種脈。從《內經(jīng)》對這四種脈的論述,也可以進一步理解切脈就是把握陰陽的道理。《內經(jīng)》說的四種脈,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弦者,一言緊,二言細,三言玄。玄,元也。春陽初生,可謂玄陽,故細。春生之陽,其性升發(fā),然升出于強陰,牽制亦強,故緊。此為春脈。洪者,盛大也。夏三月,陽盛陰衰,陽氣無牽無礙,本性盡顯,就像長江過了三峽,所以叫洪。這是夏脈。毛者,一言輕,二言浮,三言薄。《脈訣漚辯》曰:氣轉而西屬金,位當申酉于時為秋,萬物收成。其氣從散大之極自表初收,如浪靜波恬,煙清焰息。這段話的意思,是要表明,秋脈是陽氣欲斂之象。石者,沉也。冬月之陽,入于陰,如石入水,故現(xiàn)沉脈。春夏秋冬四種脈,出現(xiàn)在本季是為正常,出現(xiàn)在它季,就是病。這就是根本意義上的脈。
庚寅年十二月十四日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