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談中醫保護與發展面臨的一些現實問題
圖為1956年郭紀生的父親郭克明在中南海懷仁堂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提起中醫藥,許多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同仁堂。其實在幾十年前,在石門(石家莊舊稱)有一家郭氏創辦的幾于同仁堂齊名的一塊中醫金字招牌——碧云堂,可以說在老輩的石門人中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近期開展的“中醫中藥中國行”河北站活動中,記者有幸相識郭氏中醫世家第四代傳人,歐洲科學院院士、河北省首屆名中醫郭紀生老先生。在與記者的交談中,郭老闡述了他認為的現今中醫保護與發展所面臨的一些現實問題。
1. 學了不會用,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階段對中醫人才的培養出現了較大問題
在高等教育階段,學生們可以進行系統、全面的學習理論基礎知識,但是在臨床實踐學習方面很多中醫學的學生經過實習期后完全被西化。前些年,衛生局要招兩個中醫方面的人才,我參與了對入圍九名學生的考察,讓他們開一個治療氣管炎的中醫方子,但這九名學生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會開此方。傷心之余,我思索這并非完全是學生的原因。
對于大學科班出身的中醫學子們來說,臨床實習、見習其實是非常關鍵的,他們學到的理論知識要靠臨床得到驗證,應該有好的老師,有豐富中醫臨床經驗的老師來帶領他們逐步去體會中醫辨證的過程,積累用藥的經驗,觀察總結療效,這樣才能使學生們逐漸對中醫有所體驗,同時樹立信心,加深對中藥治療的認識。這是成為一個合格的中醫醫生的第一步。而現在恰恰是這一步出了問題。學中醫的學生在實習中沒有機會用辨證,沒有機會開中藥,甚至帶教的老師也是動輒就核磁、CT,治療方案就是輸液,根本涉及不到中醫的診療過程。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那學生們不懂號脈,不懂辨證,不會開中藥就一點也不奇怪了。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將來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自然只會說西醫的話,辦西醫的事,只不過頂著個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的名分罷了。如此一來,學中醫的不用中醫,不懂中醫,對中醫自然就沒有信心可言,最后只得棄置不用,學到的知識也就荒廢了。長久以往,何談繼承,何談發揚,中醫的技術誰來傳承?對于中醫長遠的發展將是非常可怕的。
所幸,國家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近些年國家對中醫文化的保護還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1990年開始組織實施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將傳統中醫藥于民間傳承延續的“師帶徒”模式納入政府醫療體系的中醫藥繼續教育工作,采用“師帶徒”方式進行臨床指導。我作為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也參與了此項工作。
中醫事業的傳承、發展說到底要靠自身的奮斗,人才的培養。我們應當不拘一格降人才,讓更多有學識、有才華、真正熱愛中醫文化的人參與中醫的研究,只有參與研究的人多了,中醫才可能獲得長足的發展。
2.對待中醫需要國家政策上的幫扶、資金上的支持相關法律方面的完善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劇、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和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中醫藥發展的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挑戰、新考驗。從近下的“中醫針灸”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目前全國范圍內開展的“中醫中藥中國行”大型科普宣傳活動等舉措上我們可以看出國家是重視中醫的保護與發展的。
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做好配套的政策制定,從利于中醫發展、支持中醫發展的角度去制定政策,加大對中醫研究資金方面的支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將工作細化,可操作。
郭老認為,“醫藥分家”的呼聲或許有助于綜合醫院的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醫藥費用,扭轉目前部分醫院“以藥養醫”的現狀,但對于中醫來說,中醫大夫明醫理的同時,必須懂得中藥的炮制配比,以便對癥下方抓藥,對中醫來說,中醫藥不宜分家。
丸、散、膏、丹等中藥劑型的幾種主要劑型,不同劑型也有各自適用的范圍,目前國家對于中藥丸、散、膏、丹的炮制限制還是比較嚴格的。從規范藥品生產,確保藥品質量和用藥安全的角度來說,加強法律監管是完全正確的,但這里面也有值得商榷的問題,如果完全禁止中醫醫生個人炮制藥物,那么很可能在客觀上會造成中藥劑型越來越單一,品種逐漸在減少,很多散劑、丹劑、膏劑將逐漸退出市場,不再得以保存——事實上,這樣的事例已經存在了,患者可選擇的中醫治療方案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單一,這對于中醫的發展無疑是不利的。此外,還可能會使得一部分名醫的秘方失傳,秘方失傳好比覆水難收,是非常可惜而又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我們能否設想,用更加智慧的管理方法,能夠在法律規范、標準統一和保護中醫中藥多樣性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達到一種新的和諧呢?
3.中醫的發展應與當代得先進哲學結合
中醫理論的形成,不僅是以春秋戰國時醫家們的實踐經驗為基礎的,當時的自然哲學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陰陽五行學說被引入醫學理論中,《黃帝內經》的著成,使得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醫學的新階段,并為戰國以后的中國醫學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在整體觀、矛盾觀、經絡學、臟象學、病因病機學、養生和預防醫學以及診斷治療原則等各方面,都為中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具有深遠影響。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的基礎,光有陰陽五行學說是不夠的。當代的中醫應充分吸收當代先進的哲學思想,用唯物辯證法去完善、發展中醫學。
對待中醫的發展不能墨守成規,但完全拋棄陰陽五行學說中醫學便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是不行的。
4.什么醫學是科學的?能為老百姓治好病的就是科學的!
作為中國人就應該深愛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了解自己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中醫作為幾千年的文化瑰寶,是應該大力弘揚的。
當前,中醫藥已成為各國民眾選擇醫療保健的手段之一。許多國家承認中醫藥的法律地位,部分國家建立了專門的中醫藥管理機構;有些國家還將中醫藥納入醫療保險范疇,鼓勵廣大患者使用中醫藥。
有些學者、官員提出的中醫是偽科學,應當讓其自生自滅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是極其不符合客觀規律的。何為科學?我看能為老百姓治好病的就是科學!目前,自然界、醫學界有很多現象以現有的科技水平都無法解釋的很清楚,但正是這些眾多的未知才促使著科學不停地向前發展。
附簡介:
郭紀生(資料圖)
郭紀生出生于中醫世家,其父郭克明曾因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取得輝煌成就,獲得衛生部甲等獎,并于1956年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郭紀生是一位具有五十多年臨床經驗的“實戰型”中醫專家,他重視臟腑學說,擅長治療各類臟腑疾病,并且提出了“調整陰陽,以平為期;調理臟腑,補瀉兼施”的學術思想。現為河北省首屆名中醫,歐洲科學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專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