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您一定聽說過“十博士反于丹”事件,大家很想聽一聽您對此事的看法,你能談一談嗎?
答:好象是過去很長時間的事吧,聽是聽說過,但沒特別關注。你就此事采訪我,有點問道于盲了。無可無不可吧,反正也沒出什么不堪的后果。一方似乎孜孜以求,另一方不理不睬,并沒碰出火花來嘛,呵呵……硬要說感受,總覺得,一方是搞宣傳普及的,一方是搞專業研究的,這一事件的發起者似乎是在用自己領域的標準在規范另一個領域,多少有些沒必要。
2、 問:您能談談您對于丹的看法嗎?
答:很了不起的一個小女子嘛,對儒學的普及有大功。要知道,只在并不很久遠的過去,我們的國家曾動用國家的力量,專對孔子和儒學進行過全方位立體式的打擊,很多人對孔子和儒學的反感已經進入信仰層面了,這些年通過很多人的努力,不斷的宣傳和普及才讓人們慢慢接受,在心里承認儒學也是一種學說,似乎也有些什么道理。從這個角度講,于丹、易中天以及一些佛學大德都是功德無量的。
3、 問:您看過于丹的書吧,能從學術上談談您的看法嗎?
答:于的書我沒那么細看,因為沒抱著批判的想法嘛。粗讀一下,做為普及讀物,還是很不錯的。寫得平易近人,書中所反應出的孔子也是平易近人的。能讓孔子平易近人就很了不起了。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嘛。
4、 問:您能以專業的眼光看于丹的儒學水平怎么樣?
答:如果只就學術來談學術的話,總覺得書中透著作者的靈動、任性和隨意,讓人朦朧的感覺作者好象是位莊學思想打底的學者,而不是一位儒學者。她談孔子象是在說鄰家的一位老大爺的趣事,而不是在講自己父輩的人生。也許,這也是十博士反于丹的原因吧。她是在用自己的靈氣把孔子帶活了,而不是儒家思想在她的內心中真的有血有肉有生命了。這也是儒學普及工作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很多人自己雖然宣傳它,可自己并不真的篤信,所以也會落下心靈雞湯的垢病。她只是尊而不是信,當然,這在當下就很難得了。何況,信的也不一定就解釋得處處全對。
5、 問:您以專業的眼光看十博士的儒學水平怎么樣?
答:你不會是來套我吧?首先要說明一點,儒學體系很龐大,儒學者本身也有很多分類,我既不是搞學術專研的,也不是搞宣傳普及的,這些都不是我的領域,本不該瞎說的。儒學是個立體的學說,如人一樣,可以多角度去看的,從哪可角度入手都可以,只是有一種我很反感,那就是從廁坑里向上看,文革式的批儒,就是這個角度。
孔學經典中可以互證的幾句話,表達出了圣人一以貫之的某種主張,那么你就可以在尊孔尚仁義的基礎上,據此構建一個學術體系。孟、荀、朱、王等學術體系都是儒學的流變,這一現象既說明了圣人的偉大,也說明了孔儒學說的復雜,連大師們也只能窺其一面,盡得滋味是很難的。某種意義上說,那些流變都不過是孔學心得。
于丹與十博士觀孔子的角度都在我所能接受的范圍內,沒有對錯,專業博士們可能在某一方面,研究得深一些。至于高不高?偏不偏?我只看了于丹的作品,我沒讀過,也沒研究過他們的學術成就,就沒法說了,何況說了也只是一家言,這種事情也沒有絕對的標準,除非嚴重背離師道的邪說。
現在也確實存在嚴重背離師道的邪說。有些人以儒學者的身分,公然為封建專制統治辯護。孔子受污百年,罵名就是封建文化的代表,這本是無稽之談,以前沒有辯護的機會,在現在這個可以為師辯護、宣傳先師真本意的時代,某些人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原因,違先師本意、逆歷史潮流而動,這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儒學體系龐大,安心于一個角落做學問,本無可厚非,可某些標榜愛師的人強不知,以為知,跑出來胡說八道,受人以柄,令先師再度蒙羞,情何以堪?這才是的大是大非的問題。
6、 問:很多網友說十博士反于丹的動機是羨慕嫉妒恨,你怎么看?
答:中國的上古傳說中有女媧補天的故事,說人是女媧用泥捏的,西方基督教中也有類似的說法,說亞當是上帝用土捏的,很有意思。這當然只是傳說,但有哲學深意,人是泥捏的,都是容不得清水洗的,所以不要刻責于人,也不要刻責于己。儒有師法天地之說,地之德,就是厚德載物,先師之道,恕也。寬容是人類的美德。遇事正面看人吧,當然,這不只是對于丹的粉絲們說的。
7、 問:有人說儒學很簡單,你怎么看這種說法。
答:也許這是一種傳道術吧,是一種便宜的說法吧。你只要了解儒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明白了,主要是人、他人、人類社會、國家政權、世界等等。你要說人嘛,就是人嘛,很簡單嘛,那儒學真的很簡單了。當年,西方有位學者,讀了《論語》后說:這不就是一些各民族都有的基本倫理常識嘛,還不如不翻譯過來,那樣,我還會因其神秘而保持對它的尊重。其實,他沒有看清這樣一個問題,人類的道德修養和社會組成方式,就應該建立在人之常情和人之常理之上的,高于人性之上的理論,常會帶來無盡的殺戮,而低于人性的追求會帶來無可忍受的墮落。儒學是以人的視角為視角的學說,起于無惡,達于至善。人類的正常需要可以成為信仰,這是何等偉大的,就此而言,儒學就是人類思想與信仰的極限學說。反之,很多學說不是視角有問題,就是基于某種假設,最后達于一個謬誤,而這種謬誤,有時是用無數人的鮮血與生命來驗證的。一種學說是否合理,是需要用時間來驗證的。
6、問:你面對初學者會怎么說?
答:咱們大家做人做事都應合情合理,合情就是仁,合理就是義。儒學就是教大家做事合情合理的學說。人處社會中,不能只講任自己的情,任自己的理。這就需要我們換位思考來體己惜人,堅持不故意害人,也就是恪守自己不想受到的傷害決不加諸到別人身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能做到嗎?只要大家做到這一點,那么什么事情于我們來說都是“無可無不可”的了,大家說這一信仰自由不自由?這就是追求自由,信仰自由的學說。儒學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大家都是生而為儒的。儒學是真正的自由主義學說,講的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我們在不害別人的情況下,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追求幸福。這是我們人生的需要,這就是儒學的真本意,人需合而為儒,儒學就是讓我們大家一起捍衛人的需要的學說,那么需要是什么意思?我們為什么有這種需要呢?我們還有那些需要呢?
然后從人性開始講起。
8、 問:你這是什么儒學?自由主義儒學吧?和我心中的儒學不一樣呀?
答:儒學本是立體的學說。我們現在面對的《論語》,就象一個因時間久了,又癟又破的大氣球,是平面的。你只有補好了,鼓起來,才可能看清它的本來面目。我與于丹是不同的,她喜歡從論語中選出自己喜歡的內容講給大家,我則不然,不只是不向外剔除內容,還要把《四書五經》還有孟荀董朱王引進來,再把東西方的文化中,正確的內容也引進來。也就是說,她是在剔掉《論語》中不喜歡,留下喜歡的,是個“刪”字,而我是在“補”,最后讓整部《論語》立起來,整個儒學立起來,形成一個渾圓的理論體系。
儒家思想一根而發,大樹婆娑,這個根就是人性,是以人為本的學說。從“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一點點說起來,急是急不得的。
再以氣球為例,學者們是為修補這個氣球組織材料的,思想家用那些材料裁剪適度了往氣球上縫補的,補好了就需要宣傳家去鼓動了,那樣才能立起來。這是一項需要通力合作的工程,不能隔行相輕,每種工作都很重要。于丹把《論語》講淡了,這不能怪學者,也不能怪宣傳者本人,只怪思想家還沒能及時補好氣球。只讓于丹一個人就把這個四處露風散落一地的超級大氣球鼓起來,也太難為她了。經她這么一吹,大家也多少感覺這好象是個球吧?其實,它真是個球,說小,和鏡子中的我們一樣小;說大,和人類一邊大,是地球那么大個球,說到底它是人性與人類社會的全息仿生學。
9、 問:很多人感覺儒學太瑣碎,規范的太細,哪里有一點自由呀?而且有時還會遇到一件事,會有好幾個道德說法都來打架的。孟子用“從權”解“嫂溺叔救”,可這會不會搞出邏輯悖論,最后所有的道德說教,都可有可無了,全靠自己依著性子去理解。
答:“嫂溺叔救”是從權,從權是有規則的,很簡單,就是小德從大德,在大德面前,“小德出入可也”。儒德是有級別的,如綱、常、條、目等等,有些是公德,有些是私德,沒有悖論一說,而且要注意的是,人類社會是進步的,發展的,所以那些規范,也是要隨時代的進步而進步的。孔子在這方面是有說法的,儒學是一個有自修復能力的學說,所以才能永遠不衰,只要有人類,那么這種思想就永不過時,而且只有當這種思想成為人類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時候,人類才能和諧相處。
學而又思,明心見性,懂得那些所謂道德不過就是我們自己的需要本身,是我們自然而然應該做的事,那還哪里有什么束縛,簡直就是在說快樂有理,自由無罪嘛。當然,有些德是要有大跨度的歷史眼光,才能讓我們看清它的合理性,這既要有道德素養又要有境界的。
10、問:你能給大家講講孔顏之樂嗎?
答:真正的自由,不是硬性地拒絕責任與擔當,那些本也是人之所需。拒絕了心里會不安的,心不安還哪里有快樂可言?當你完成了責任與擔當,在屬于自己的時間里,自己喜歡的空間里,心無外慮,全身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那該多好呀?自由不只是心自由,也包括身自由;快樂不只是心快樂,也包括身快樂。身心都自由,身心都快樂的時候,你說這個境界高不高?
但你以為這就是孔顏之樂,還是錯了,因為那只是一時之樂,難到我們每天苦苦追求的就是一年那么一小會兒的放松嗎?不是的,孔顏的境界是看清所有的工作、學習、生活都是自己的需要。什么叫幸福?渴時有水,餓時有飯,想上廁所就真的遇到廁所,這都是幸福嘛,說到底,就是人有需求時,需求真的可以得到滿足,那就是幸福嘛。
孔顏把生活、學習、工作以及所有的責任和擔當都明見為自我需要的滿足過程,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恰好正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么每一件事情都是對自己需要的一種滿足,每時每刻都在全身心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一生中的每時每刻都在體驗著幸福和快樂。孔顏之樂是笑對生死的境界,是一種全身心都合于道的境界,是人類的思想和精神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說明一下,我所說的需要就是合理的本能,如“飲食男女”,適可則為需要,縱之,害己傷人,則為欲,修心在于寡欲。抵制自己的欲是修養,成就自己的需要也是修養。抵制他人的欲是正義,捍衛人類的需要,抵制人類的惡欲和邪惡勢力那是偉大的正義事業了。子曰:雖千萬人,吾往矣。
10、 問:你怎么評價孔子,有人說他骨頭不硬,有點“媚權”呢?
答:孔子是時圣,時圣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個是他本人就是與時與世和諧的,他在世的時候,就被人尊稱為圣人,也就是說他本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很多事情上是要還原孔子當時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才能體悟他的精神和心態。另外,他的學說也是與時俱進的,與時,與世相和諧,也就是說他的學說是我們的先人,也是我們,也是我們后人的精神支柱。所以他也是至圣。
儒學重視教育,也重視法制,重視人的修養,最重視的就是政府在社會中的作用,《四書五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圍繞官與民,也就是政府與民眾來作文章的。官民之倫理是人間大禮,是政治倫理學,從這個角度說,《四書五經》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憲法。現在的各國憲法不都是講政府權力和公民權利的嘛。
孔子是位知行合一的人,不只是想,還要去實踐,去體驗,當然就想四處找機會了,這是道之所求嘛,本身沒什么可指責的,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不用就卷之藏之,也從來沒跌過份。
11、 問:儒學要是比成一個人,那么是個什么性格的人?
答:如孔子一樣,溫而厲。溫和寬容而又在原則性問題上決不妥協。孟子的大丈夫精神,荀子的傲峻之氣,都是儒者的精神,也是儒學的精神。儒學體系太龐大,整體觀不好把握,很多人學著學著就腐了……
12、 問:董仲舒搞出來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不是有點太過了?
答:你要明白,儒學不是散文小說,不是書法、雕刻藝術,是思想,是哲學,是一種思維方式,說到底,是信仰。每個人都無法同時具備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的。一題多解的思維方式,是儒的思維方式。把握住兩種,或者多種不同想法、做法背后的合理性,然后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出最合理的做法。這就是執兩用中的中庸之道的大概意思。
你是否注意咱們中國的文化是真正的和合文化,很多信仰、思想、學說都容納其間。有人說是因為主體學說——儒家思想里有“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造成的,有一定道理。什么是君子,無害就算是了,害人是不可以的。很多傳統的宗教、思想及其它各種信仰經時間之磨礪,也都去了惡論,導人向善,那當然是君子之說了。可這里有個問題,很多宗教信仰也都有寬容、忍讓、善待他人的教條和說法,為什么在以它們為國教的國家里,決不許其它宗教傳播呢?實際深層的原因是儒文化的自信,正確的還怕你錯誤的?合理還怕你不合理?全面的還怕你有局限性的?正是這種自信才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先文化對其它文化的包容。
其實,儒教在傳統社會中有公民宗教的性質,只有立儒教為國教才能保障其它宗教和思想學說的自由傳播和信仰自由。當然,現在不能提儒教一說,因為很容易被西方人誤以為是他們心中的宗教呢,儒教只能是儒家的一個分支,與其它宗教地位相同。現在只能稱儒學為國家學說。
任何信仰都有排他性,有位馬克思主義學者放言:“馬克思主義的陣地決不能丟,誰敢在意識形態上做文章,誰找死?”哈哈哈……聽了讓人笑出眼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可怎摸怎是冰冰涼……
現在的國家學說是什么呀?是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手段,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你知道儒家思想的內容是什么?是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手段,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早都已經換完位了,你還在那叫什么呀?現在不是有很多馬克主義學者孜孜以求地用自己的理論在套這個學說嘛?為了自己和信仰的生存,不容易呀,可以理解,可問題的問題是你能套好嗎?種子都不一樣,一個是人本論,一個是唯物論。根錯了,還能結出一樣的果?
有個好奇怪的事情,前一階段,天安門立孔像,竟然有一些儒學者上書中央,說什么要在孔像旁再立別的子們的像,真是不可思議。存在并立的可能嗎?別人提也就罷了,竟然是儒學者們提的,真奇妙,妙不可言……這些人大概是怕先師的像被移走吧?那可是國家信仰的標志,那可是我們中國國家學說的理論奠基人,誰有那么大的膽子,敢碰一碰呀?哪不是在污民族之魂嘛?可真是找死了。
人類的社會發展是以人的發展為根本的,人的發展以自由為前提的,人類的發展史就人類的自我解放的歷史,儒學就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論,是真正的自由論,是人類的解放論,主張的是天下為公、全民共和,這是中國的國家學說,是我們的國家意識形態,我們國家的叫共和國,我們軍隊叫解放軍,哪個狗膽包天敢欺師污圣?共和國能答應嗎?戰無不勝的解放軍能答應嗎?這涉及的是國格和軍人的榮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