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中國倡行傳統文化的復興,讓我們中國人找到民族的自信,讓我們情有所依,心有所系。當然,我們也應看到,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傳統的思想中也是良莠不齊的,學習傳統文化也應注意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然泥沙俱下,也會造成另一種污染,道家思想就是這樣一種需要警惕的思想。
我這里所說的道家思想,不是指道教,道教是宗教,不在討論之內。傳說道家學說是黃老學說,也就是黃帝創立的學說,這是扯淡的說法,黃帝根本就沒留下什么作品,《黃帝內經》也不過是托古偽作。
道家的流派有四種:其一為楊朱學說,提倡極端個人主義,在當代中國與西方個人主義思潮相結合,主張要人權,不要主權,視美國為樣版,被美國人稱為:比美國人更愛美國的中國人。楊朱說:“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物非我有也,既有,不得不去之。身固生之主,物亦養之主,雖全生身,不可有其身;雖不去物,不可有其物。”也就是楊朱認為:身體不是我所有的,但是既然生了,就不得不保全這個身體;萬物不是我所有的,但是既然有了,就不得不損害這些物類。因為身體是生命的主體,而萬物是養生的根本,雖然要保全生命,但身體還是要衰亡的;雖然不去損害他物,他物也是不能長久生存的。于是得出“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也”。極端個人主義其實就是極端自私。只講人權,不講對國家的責任。當代的一些小右右們學得西方的學說,說什么中國文化沒有私產觀,沒有對個人利益的保護與體現,實在胡說,你們的思想祖先二千多年前就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了,當然現在西化后更先進了,大叫什么:愛國是流氓的最后一著。這也是被孟子罵作禽獸的原因。
在《列子·楊朱》篇中晏平仲問養生于管夷吾,文中有這樣的話:“意之所為者放逸,而不得行,謂之閼性。”只有“意之所為者放逸”,而得以行,才符合“人性”和“個性”。符合人性與個性的生命,才是有價值的。只有“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這樣熙熙然以至于死,才是享受生命。能夠這樣享受生命,“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所謂養。拘此廢虐之主,錄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百年、千年、萬年,非吾所謂養。”寫得真妙,很有感染力,直到今天,不是也有人主張:活一天算一天,及時行樂才是真;生活要有質量,有象誰誰那樣的美女香車,過一個月那樣的生活,讓我死也行。這種享樂主義思想在當代中國大行其道,也是社會腐敗墮落的根源。
道家學說的第二種流派是老子的學說。提倡“無為無不為”, 精要就是示人以柔弱,勝人以陰謀。也就是說你想要得到什么,你先裝做不在意,讓別人先去爭,爭到他們頭破血流時,你上去輕輕就拿到,白摘桃子多好呀?《老子》一書看過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個“裝”字,虛偽是老學的最大特點。上升到治國理念就是“韜光養晦”整個國家裝“熊”,別人的航母開來了,也不吱聲。你怎么欺我我不吱聲,看你還敢欺我不?《老子》也稱為《道德經》其實這本書是最不講道德的,全文充滿了對人間道德的譏嘲,更惡劣的是,還有一套系統的做人無恥論。它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人要象天地學,那么天地是什么樣呢?“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以人的道德榜樣就是無人性的人,“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無恥、沒人性是老學的另一大特色。這在當代的很多酷吏和黑社會身上有很充分的體現,老學對中國幽暗的法家學說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老學的第三大特點,就是陰柔,它認為:“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它把最高的追求——“道”,比做女性的陰道,另外什么“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什么“抱其陽,守其陰”之類的,在全文中充滿了女性的崇拜與陰柔氣質,屬于太監文化,沒有一點陽剛氣,當代的“偽娘”之類的東西,似與之有關。老學的第四大特點就是主張小政府大社會,這本沒錯,可它的最高追求是小國寡民,最好無政府,現在的一些右右們主張分疆裂土,中國應該四分五裂,應該殖民三百年等等,與此一脈相承。第五大特點,就是胡說八道,也就是正言若反: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 大音希聲等等,反正你說東,他就說不對,那是西,地球是圓的,你照直往西走,早晚走到你手指的那個方向。你說他說的一點道理也沒有,哪也不是,可你順著這個思路走,這個世界上所有對稱的事物都可互換名字了,男變女,女變男,高變矮,矮變高,就給你抬杠,話你都沒法說了,看似高深,實則一派胡言。
老學虛偽,而莊學則真誠,是絕對自由主義者,莊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做一個拖著尾巴在泥里玩的快樂小烏龜。偶爾夢到一支蝴蝶,也會傻乎乎地想半天,問自己我是莊周呢?還是蝴蝶呢?異曲同工的是,西方有個犬儒學說,創立者叫第歐根尼,也有人說是他老師安提斯泰尼。第歐根尼就決心像狗一樣生活下去,這就是犬儒的由來。二十幾歲就征服了半個世界的亞歷山大王去看他,他對亞歷山大說:讓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牛的很!比莊子來的爽。亞歷山大說:我要不是亞歷山大,我就是第歐根尼。第歐根尼主張絕對的個人自由,輕視一切社會虛套﹑習俗和文化規范,過著隨意而簡單的生活,莊學可與之并稱為龜犬學。常有一些人感慨:你看哪豬呀、狗的,什么也不想,多幸福呀,其實這種想法太樸素,哲學理論在這里。人要是真誠自由而又不害人,倒也挺好,可就差在不害人上,老莊之學中無所為無所不為,沒有不害人這一說,更不顧及什么責任與擔當。另外,這一學說雖主張消極墮落,可又喜歡打擊先進,特別羨慕嫉妒恨。孔子在世的時候就沒少讓那些所謂的隱士們笑話,比如接輿,奚落完,撒丫子就跑,非常可惡。
近現代史上的魯迅對道家思想煩之又煩,惱之又惱。認為陰陽、五行、吉兇、生克等等觀念是我中華國民原始思想,也就是我中華自古迄今之普遍國民思想。忍耐、圓熟、老滑、不得罪人、消極避世、看客態度、自欺欺人等國民劣根性無不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稱其為“守雌”哲學,“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談”,什么“以柔退走”、“無為而無不為”。他曾創作了《出關》、《起死》等作品,對道家思想人物及其價值進行集中清算。但最有名的當屬阿Q這一形象了。這個形象可算作道家的第四種流派。阿Q眼中,世界上的事物既沒有真幻美丑之分,也不存在客觀事物之質的相對穩定性,一切都取決于人們的主觀感受。只要人們在內心改變了事物的名,就等于在表象上改變了事物的實。就等于獲得了人生的成功,擺脫了痛苦和煩惱。總之這一形象代表著自欺欺人、自輕、自賤、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種種表現。簡言之,是在失敗與屈辱面前,不敢正視現實,而使用虛假的勝利來在精神上實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卻。通過小說的形式,這一形象深入人心,在美丑不分的當代中國,也常有領導教育下屬:要有點阿Q精神。
這種泥沙俱下的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與西方腐朽未落的各種思潮相結合,形成了當代中國亂象叢生的各種社會意識形態。諸如:絕對個人主義、絕對自由主義、無恥無人性的狼主義、厚黑學、性解放、偽娘情結、賣國主義、無政府主義、虛偽自私、權謀論、算命迷信、自欺欺人、羨慕嫉妒恨等等不一而足。道學是中國右右思想的本土大本營。若以道學之道而論道,那就應改老學中的一句話“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應為:下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上士聞道,大笑之。
一個社會,有如一方田地,不辛勤耕耘,田地必為雜草所占,中道不行,則邪道必生。曾子曰:任重而道遠。孟子則樂觀地說:出墨必入楊朱,出楊朱必入儒。(楊曉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