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哲學精神的重大意義,在于它是民族最根本的、最高形式的自我意識。
哲學精神首先條件是獨立性,獨立性同時又是主體性,有了主體獨立性才有主體和客體的區分,才有主體對客體認識的發生和信仰,所謂信仰,就是主體在對客體的認識中升華到了絕對的統一。
因此,判斷一個民族哲學精神的高低,歸根到底是觀察這個民族精神信仰的強弱。有人問我,為什么西方人科學精神強,很簡單,因為科學精神是源于精神信仰,而西方文化精神信仰是優勢。同樣的道理,西方不少杰出的科學家和哲學家,最后信仰了宗教。
具有了獨立性,就產生了哲學精神的反思,反思我是什么?周圍世界和我發生什么關系?我想要什么?什么東西對于我的生命最有價值?等等,這就是所謂自我意識。最接近生命意義的反思,就是最具有哲學性的人道主義精神。
讓我們來反推:一個民族要具有哲學精神,人民就必須具有獨立自由的社會存在,有了這種存在,人民才有獨立的反思精神,沒有這種存在,就等于他們的命運都已經被社會安排好了,不需要他們反思,也沒有疑問需要反思或者允許反思。
八十年代,看到 于光遠 先生一篇文章,說是去德國柏林訪問,在機場接他的是一個普通的德國青年, 于 先生一路上和他談話,沒想到這個年輕人對德國古典哲學如數家珍,而他的工作跟哲學專業不相干, 于 先生于是感嘆德國普通國民的哲學精神之高。
黑格爾絕對精神的概念是一種普遍的哲學精神,黑格爾思想中充斥著德意志民族的哲學心智的自大,黑格爾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哲學精神極度輕視,而中國哲學精神貧乏的原因,黑格爾歸之帝王專制,黑格爾認為在中國只有帝王的意志是獨立自由的,而百姓的精神一直處于小孩的未成年的沒有獨立自我意識的狀態。
馬克思對中國古代文化精神的評價接近黑格爾,實質也是認為中國古代精神的發展停滯了。馬克思將中國歸為古代亞細亞經濟,即封閉的小農自耕經濟。馬克思認為亞細亞經濟是人類最早的經濟形式,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寫道:“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
在《資本論》第1卷中馬克思這樣的說明“古亞細亞”的社會特征:“這些古老的社會生產機體比資產階級的社會生產機體簡單明了得多,但它們或者以個人尚未成熟,尚未脫掉同其他人的自然血緣聯系的臍帶為基礎,或者以直接的統治和服從的關系為基礎。”
馬克思的這種本質揭示是準確和深刻的。中國古代文化精神的特點是血緣感情和政治專制服從,這種文化造成的個人的依賴不獨立和不成熟,和黑格爾把中國人看作小孩的觀點是一致的。
當西方列強依靠大炮闖入中國后,馬克思曾經這樣評論:“與外界完全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在英國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觸新鮮空氣便必然要解體一樣。”
中國人所崇拜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也和先前的西方學者一樣,是如此的把中國文化比作“密閉棺木里的木乃伊”,毫無疑問,馬克思認為中國文化是封閉的、停滯的、落后的。
魯迅筆下的阿Q,一直到今天,中國人都喜歡把他作為調侃的工具,而阿Q的本質就是靈魂的精神空虛,這是諷刺中國人沒有精神信仰的文學形象杰作。
貶低中國文化,從黑格爾、馬克思,到魯迅,一直到今天,大有人在。而他們批判中國文化所依據的核心,可以歸根為中國人缺失獨立精神,而沒有獨立精神就不會有哲學意義上的自我意識,就不會有“人,認識你自己!”絕對普遍的哲學啟蒙之時代精神,獨立精神是哲學自我意識精神之母。
簡而言之,中國人政治經濟上的不獨立,是中國人缺乏哲學精神的根本原因。
——獨立思考 閱讀經典—— 蘇州雨果書店與您交流思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