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維方式》
——研覽儒、釋、道、耶、穆、蘇、第五項修煉……的共性、差異及其適用邊界
第九章 毛澤東思想面臨的挑戰
今日關鍵詞:敵對斗爭,是非改造,對立統一,新人,誰在制造冤假錯案,為人為己,手段目的,相忘于江湖
第三節 吾命維新(下)
顯然,無論毛澤東是持辯證或對立統一,持挽救靈魂,還是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還沒有脫離如下的思維定勢: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薄 ?/p>
二程曰:“古之仕者為己,今之仕者為人?!薄 ?/p>
為“己”和為“人”,就是這么一個簡簡單單的區別(更詳細分析恭請回顧本書第六章第六節“情義兼備”)。但是,看似范圍狹窄的“為己”,由于其內涵的深刻性,使得其涵蓋面非常之廣,即便如“不必為己”的“天下為公”它也是必須基于“為己”的。也就是說“為己”是覆蓋“為人”的——“為人”是特定社會角色下“為己”的必然要求和擔當;而“為人”,在絕對數量上確實代表了盡可能多的大多數,但同時總有一部分被區隔在“為人”之外,這一部分中,有關鍵的一部分就是那些擔當特定社會角色的甚至是體制內的個體自身,這樣,就使得其代表性總是存在著動態上的破缺。
而就是這個似乎微不足道的破缺卻往往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最大隱患,何況是“全心全意”的“為人”,更何況還附加了一個“唯物主義”背景下的階級對立,尤其在“斗爭”氛圍濃厚的思維慣性里更是如此。這個破缺,并不是簡單的辯證對立統一就可以統一得了的,因為在前六識的邏輯內,一般人陷入具相化的“貪嗔癡慢疑”之五毒執著等是必然的,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可避免的,出現非“為人”的行為也總是可能發生的,具有“不遷怒,不二過”素養的人也是少數。這時,對立化思維慣性成為主流氛圍的話,那么,其被層次不一的執行人員落實到具體的操作中時,就不能指望辯證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高度能得到有效體現了,畢竟,能深刻理解并運用對立統一哲學的人士實在不多,更何況是被執著固執甚至無知無畏的執行層去執行。如此,即便毛主席本身有著菩薩般的境界與胸懷,其負面影響也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至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的理想狀態就更是奢望了?! ?/p>
斯人已去,究竟后來又上演了些什么“正面與負面”的劇情呢?
何新說:“在文革結束后,黨內民主派主導了中國的政治方向。但是,面對一個資本主義的市場中國,人們看到,在毛時代被認為不會發生和可以避免的一系列警告,在當今都已成為日益嚴峻的社會現實?!币布?,“毛生前所曾預言的和試圖遏止的‘新生資產階級的興起’,‘官僚與資本的結合’,‘資本主義的全面復辟’,‘以及美帝國主義主宰下的全球秩序’,‘國內資產階級和買辦與跨國壟斷資本的合流’,‘工人階級以及貧農下中農社會地位的急劇下落’等等;所有這些當時僅在兩報一刊的社論中作為一種政治語詞出現(沒有人真正理解),對于毛澤東來說這是他發動文革所欲在歷史中加以遏止的東西,而對大多數人在當時則似乎完全是一種意識形態的神話。但所有這些,在今天則都已成為似乎強不可摧的鐵一般的現實!更重要的是,市場經濟機制的引入促進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帶來了正面與負面的一切效應?!币虼耍珴蓶|說:“修正主義上臺,就是資本主義上臺,而且是最壞的資本主義,法西斯主義?!薄皬V大的工人,農民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逼渲械摹罢媾c負面的一切效應”大致對應著“促進發展”和“急劇下降”?! ?/p>
而兩廂比較,不管是何新看到的現狀還是毛澤東預言的場景,兩者都是一致的,同時都有著深深的憂慮。說明二者為之或兼顧或奮斗的終極目標相距不遠,也即大致都選擇“全中國的人民大眾”這一參照系,只是雙方堅持的主導者或實施主體不一樣。后期的這個主導者前者稱之為“黨內民主派”,后者稱之為“修正主義”,但若“人民民主”總該不致于出現“急劇下降”吧。民主究竟是目的還是手段?估計背景不一,目的和手段也就會發生耐人尋味甚至自然而然的錯位和互換,大概很多人會因此糾結不已、困惑不已、嗟嘆不已?! ?/p>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手段和目的不能倒置,手段永遠是為目的服務的,而達成目的的手段卻不是唯一的,在約束變化之下某手段也不必然就是最簡潔有效的。因此,一方面,不管是為著大多數,還是少數人的責任缺失。如果彼此對立起來,出發點再好,其最終結果也還是不能實現各得其所?!?A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唬骸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另一方面,“為人”以至“為己”這個目的是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為己”的境界何如?“從心所欲,不逾矩”。
當然,圍繞上述核心價值似乎就理所當然地引申出一系列配套的諸如人民民主專政、生產資料公有等等基本制度或自然邏輯了,之所以加上“似乎”一詞,在于馬克思在推理時是經過了一層又一層的假設的,假設鏈條越長,初始和結論間的不一致風險就越大(提醒,深受西方研究方式熏染的知識分子尤其要時刻提醒自己看待問題的假設前提,否則,自己的某些堅守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違反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克己”原則)。然而,即便屬于邏輯延伸,但也不是必然要不折不扣執行的,否則那所謂的自然邏輯就成了本本主義教條主義了,這需要結合不同的發展階段所產生的約束來定。比如重上井岡山的毛澤東,1965年5月25日在談到生產資料所有制表現形式時,就有這么一段他對當期約束的判斷與界定:
“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薄拔覟槭裁窗寻a到戶看得那么嚴重”,而且“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
毛澤東的這段話幾乎推翻了人們心目中有關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計劃和市場……非此即彼的固有區隔!在毛澤東看來,本質上,制度甚至包括一些基本制度都是為核心價值這個目的服務的,是手段。因此那些制度在實施上或采取單純、或作為主流、或僅是輔助……必須要看當期各種約束條件在滿足核心價值上的匹配程度。這就是毛澤東對待目的和手段關系的基本邏輯。顯而易見,在早已超脫的毛澤東那里沒有絕對的左傾或右傾、公有或私有、集中或民主、平等或貴賤的嚴格區分以至迷惘,更不會死搬本本教條,也絕不會隨著別人大肆標榜的普世標準下充當玩偶,只有面向其核心價值實現下的堅定意志和摯誠追求。
然而,1956年肇始于浙江永嘉縣的“包產到戶”卻受到批判,直到1978年卻因一場抗春旱成就了安徽鳳陽小崗村的一大創舉而備受追捧。但造化弄人,歷經三十幾年滄桑巨變后,今天的“包產到戶”似乎重新陷入了進退維谷一籌莫展的境地?! ?/p>
就像《三國演義》第一回首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而,至于什么時候該合,又什么時候該分;如何合,又如何分;能不能合在一起時快樂,分離后也同樣快樂;既不掉入虛無的分分合合,也不執于僵化的已分已合;……卻是眾說紛紜。
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至理名言也,然非一般見識和魄力所能及也。轉變成大白話,就是理兒是那個理兒,話好說,刺兒易挑,但眼難及,事兒更難辦,現實的問題、難題真真擺在每個人跟前去決斷以至達到上上下下都滿意(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的良好效果時,水平如何如何,高下立判。
然而,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孫中山認為,“替手段的正確性作出辯護的,在于目的本身”。換言之,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計手段。也即,“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薄 ?/p>
馬丁·路德曾說,“不擇手段,完成最高道德。”
2500年前曾子《禮記·大學》中早就在講,“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毛澤東在這個方面似乎沒有遵循這個原則,也沒像武則天那樣看似愛誰誰地留下個“無字碑”了事。而是翌年,開始另辟蹊徑地采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種形式,投入到更為艱巨的靈魂改造中去了!改造誰的靈魂呢?抑或是毛澤東對自己的終極改造吧!“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直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才是華夏五千年來人文進步和追求中始終如一的精神脊梁!
需要補充一點,近三百年以來,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漸次進入并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里繞圈子。各圈子也是歷經風風雨雨地在其中掙扎以獲得突破,而且圈子與圈子之間不是你死我活的勢不兩立相互顛覆,就是心懷惡意的謾罵攻訐互相抹黑,更多的是拿自己的優勢指摘別人的劣勢。但懵懵懂懂于仇視廝殺的左左右右的人們似乎尚不曉得,這些圈子的思想肇始卻都出自猶太文化內部?! ?/p>
換言之,全地球的人類都在充當演員而不自知,迷失其中,傾情忘我地上演著、驗證著、掙扎著、互殘著源自猶太文化內部不同意識和意志之間的競爭,反倒是個個都似乎失去了自己文化的固有根基卻不自知。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薄 ?/p>
而早已超越主義之爭的毛澤東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正是代表著全人類,為超越猶太文化要么天使、要么魔鬼之咒做著孤獨的、不懈的開拓和奮斗,這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有幾人能及?而在那個時代背景的思維慣性及其執著的裹挾之下,又有幾人能理解毛澤東?曲高和寡之后,只留下世事沉浮道滄桑的當事人以及后來人的萬千感慨。后面在講述希伯來文明時將專門揭示猶太文化背后的魔咒,否則,即便智慧財富加身的猶太人,或者說被嚴重的對“智慧財富”之執拗綁架了(因未徹底“絕學棄智”)的猶太人,其數千年磨難依然。
當前,以中美俄歐為主導的包括政治、經濟、金融、軍事、能源、文化……在內的各類博弈正此起彼伏、交織膠著、如火如荼且幾近白熱化,除表現形式有別外,相比一戰、二戰、冷戰有過之而無不及。其間,“資本”究竟想如何輾轉騰挪甚至坐山觀虎斗的尋求全身而退或安然無恙的態勢——這種價值取向本身是無可非議的,那得取決于“似乎”掌握著財富的人如何超越財富智慧,如何清晰地認知“義利”之關系,并切實地兼顧“義利”之實;而不管名義上采取什么形態的“國家”究竟該如何真正實現代表著“國家”各類屬性的滿足——這個價值取向本身更是義不容辭,不被某些包括資本財富之智慧在內的執著所綁架,那得取決于從政者、做官者、為學者、牟利者……能否做到“克己、為己、止己、止于義”。否則,百姓受苦自不必說,特別是那些主導“資本”或“國家”但不能有效實現高度擔待的群體,肯定在劫難逃,而且一定會被釘在各自歷史的恥辱柱上。
總結起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在邏輯及其唯物辯證下對立統一之矛盾分析的背景,使“整風與文革”的發生成為必然。而在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歷盡滄桑、發展壯大的90年歷史進程中,其前后開展的整黨整風不下十數次。然而,越是到最后階段,其效果越是難遂人意以至被漠然置之,出現臺上正氣凌然或聲色俱厲,而臺下卻我行我素不以為然。堅毅并慈悲如毛澤東也阻止不了那些“冤假錯案”陰魂不散地和“整風與文革”如影隨形,最終也沒能阻止他晚年時時不時襲來的傷感流淚;但若放棄或即便是弱化三項核心價值,“嚴峻”且“鐵一般的現實”是“同時帶來了正面與負面的一切效應”。因此,單純堅守于三項核心價值,則顯然低估了人性的復雜性更是高估了人性的自覺性;而如若從三項核心價值上后退那怕一點點,大多數“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殘酷現實就活生生地擺在眼前?! ?/p>
難道又是一個兩難?又一悖論?而且,無論是用歷史的眼光還是綜觀當今世界各國的治理和發展模式,現如今的中國狀況都是個例外——總體上,各國似乎都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中找到與本國情形的類似之處;各種各樣的信仰或文化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大肆傳播,且各自都找到了其受眾并安身下來;各種內外利益取向或政治勢力都在躍躍欲試,欲一試身手……最重要是的,“和諧社會”以至“和諧世界”的理念早已不脛而走,模糊后退?僅作口號?顯然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剩下要做的,就是如何既意志堅定地遵循高標準、嚴要求的“和諧”之理想追求,又不為一時一地的不“和諧”或一味的為了“和諧”而“和諧”,反倒束縛了自己的視野和手腳而陷入進退失踞。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關于“禮、和、小大由之”等概念,恭請回顧本書前兩章的內容。
事情往往是這樣,當核心價值哪怕存在一絲絲微不足道的縫隙時,越是推崇核心價值下的其學其知,而且推動者越是意強志堅無私無畏,其身前身后的積聚反彈反而越是嚴重和瘋狂,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反思核心價值范疇的高度及其內容的完整性。而且,只要僅僅依賴“眼耳鼻舌身意”這條路線,哪怕是再細微的失誤或遺漏都是隨時隨地可以找得到并被利用的,如果有不良勢力甚或逆反心理或某些私欲作怪的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其終極要求,就是“體盡無窮,而游無朕”。這樣的要求似乎多少有些苛刻,然而卻是這條路線下的天然缺陷使然。況且這條路線在解決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時是非常有效的,我們沒理由丟掉這些優良傳統,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如何繼承并超越“眼耳鼻舌身意”,如此,應更有利于有志于此道者的愿望達成?! ?/p>
總之,近現代中國過往的歷史總在這兩者之間反反復復,難不成就這么來來回回下去么?僅僅苛刻于上述推動一方去反思么?另一方更應該反省些什么呢?
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革命既不能被妖魔化,改革也不能被徹底罪惡化?! ?/p>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薄郎媳緹o兩難,更無悖論,惟有超越!
當我們談超越時,千千萬萬要注意兩點:
一是,欲超越對象的最基本或者最核心的整體邏輯及其背景是什么?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孔子也好,毛澤東也罷,還是其他華夏古圣先賢,他們的思想甚至是曲解流變千瘡百孔后的思想已經或多或少地融入了我們的日常思維方式之中,承不承認,均既成事實。我們對其繼承和發揚的態度只能是: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薄 ?/p>
二是,無從超越的最根本原因,乃是沒有回到最基本問題的最基本面——人是什么?(或聚焦于“思想”是什么,否則妄談真正意義上的系統全面的解放思想。)其特點為何?基于其特點的系統方法論如何?該方法論適用范圍及其操作性如何?有沒有同該方法論相配套的應用工具?……如果能以此去考量的話,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唯物”及其“階級對立”這個背景區隔本身就已經違背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克己”原則,直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更或失去進一步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動力了?! ?/p>
其實,從工人階級……無產階級,“工農商學兵”……擴展至“中國最廣大人民”,也即“為人民服務”的范圍是不斷在擴大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能不能再擴大?再深入?再回歸至最基本單元?至于物換星移、滄桑巨變后的新背景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之下的人們又應當何去何從?恭請大家思考。
《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即:“克己”直至或“強”、或“中”、或“一以貫之”;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也即:“為己、止己、止于義”直至或“大”、或“庸”、或“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提示,兩個“也即”的內在邏輯,恭請回顧本書前兩章的陳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