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維方式》
——研覽儒、釋、道、耶、穆、蘇、第五項修煉……的共性、差異及其適用邊界
第九章 毛澤東思想面臨的挑戰
今日關鍵詞:黨章總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落腳處、背景區隔、中國特色
第一節 現實內容
《中國共產黨章程》歷經十五次修訂,七大后新增的總綱是其全體系最凝練最核心的表述,典型摘要如:
其一,十七大修訂后的總綱: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p>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p>
其二,十二大修訂后的總綱: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p>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p>
其三,十一大修訂后的總綱: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逐步消滅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用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黨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 ?/p>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p>
其四,九大修訂后的總綱: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 ?/p>
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綱領,是徹底推翻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用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用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黨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 ?/p>
其五,八大修訂后的總綱: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部隊,是中國工人階級的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它的目的是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 ?/p>
其六,七大修訂后的總綱: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的有組織的部隊,是它的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它在現階段為實現中國的新民主主義制度而奮斗,它的最終目的,是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制度。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
簡單羅列各期《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的核心部分,可以看出它們有三個突出的共性:
第一,共產主義這個最高理想,貫徹始終;
第二,馬列主義也是貫徹始終。而延安整風運動后的七大,毛澤東思想開始進入指導思想行列,除八大外一直體現到十七大;
第三,代表的對象或基本立場,雖以“中國人民/民族”為旨歸,但在實際操作上,經歷了從……無產階級,“工農商學兵”……一直擴展至“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變化,也即代表中國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上述三個突出共性一直發揮著影響。2006年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概括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 ?/p>
次年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又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繼續貫徹、落實和鞏固上述基本內容。
下面,需要更進一步明晰極其概括和抽象的上述四個方面現實的核心內容。這里所謂的“現實”與“核心”,一則,是指其在人的生命實踐中可以落實到操作;二則,同時也具有相當的高度和指導意義:
第一、針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p>
《神圣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駁布魯諾·鮑威爾及其伙伴》是馬克思恩科斯轉向“唯物”的重要分水嶺。其中有“物質是一切變化的主體”,也即物質決定一切?! ?/p>
在本書第四章“易邏輯描述生命總規律”中指出,馬克思定義下的“物質”之“客觀實在”的基本背景是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和前工業化時代的對“物質”的認知為其基本參照系的。而經過量子學說、生物微波或量子共振的發展和揭示,反映“客觀實在”的“物質”必須超越單純的實體性實在,也必須把更為基本的關系性實在及其生命形式給納入到新的視野中,這樣組成的“物質世界”才是全面的“客觀實在”。也即,需對唯物哲學中“客觀實在”的概念進行內涵和外延上的再深化、豐富和補充才能適應新的情況和局面?! ?/p>
《共產黨宣言》:“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薄 ?/p>
馬克思指出,“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產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系的產物?!薄 ?/p>
1920年列寧《共產主義》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薄 ?/p>
列寧說:“階級關系——這是一種根本的主要的東西,沒有它,也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八^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同生產資料的關系(這種關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歸自己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薄 ?/p>
1944年毛澤東《學習和時局》指出:對于任何問題,都要采取分析的態度,不要否定一切,對于具體情況作具體地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這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要求,是指引無產階級取得革命和建設偉大勝利的偉大方法論?! ?/p>
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提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因此,其最終的落腳處,最簡潔和最具概括性的,即為“實事求是”,只不過要在“實事求是”上附加一個背景——“階級分析”。當然,“實事求是”相對中性,而“階級分析”更源于“唯物”以至面向實體性實在的哲學思維,也即,基于“眼耳鼻舌身意”所認知到的世界(關于這點的深入分析及其流變將在“兩希文明在西方的延承”中詳述)。具體到本書第四章中提到的五層次易邏輯,唯物哲學側重關注的是第四、五層的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 ?/p>
需要提示一點,“辯證法”所起的終極作用,是避免人的思維走入呆板、教條、僵化……。因此,它是作為實現和實踐“實事求是”的重要方法或手段保障之一。關于這個結論,恭請讀者關注“辯證”在其最初出處的蘇格拉底那里所起的作用。在本書第十三章“兩希文明在西方的延承”中將再次提到這一點。
第二、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p>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的一部分。即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簡而有實地描述之,則是黨要為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標而奮斗,國家要基本實現現代化,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個人要過上寬裕的小康生活,”也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顯然,撇開諸如信任、道路以及復興這類外圍的或過程性的約束條件,其最后都是要落實到人類社會中最基本構成和作為最基本載體的單元,即是每個個體人身上的,其共同理想的狀態是“寬裕的小康生活”。當然,此“小康”為流變曲解后的“小康”,而非“大同小康”之“小康”(參見本書第六章第二節的論述),但后者為前者得以成立的基礎和來源,試想,沒有更為底層的、恰適的思維及其行為方式——孔子關于“小康”社會中人之思維及其行為特點描述,何來寬裕的生活水準?
而恰適的思維及其行為方式則是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共同追求的直接和根本原因,而非具相化且流變后的“寬裕的小康生活”?! ?/p>
因此,其最終的落腳處,到社會最基本單元的個人,即為“小康”?! ?/p>
第三、針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獻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獻身于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愛國主義還必然表現在維護祖國統一上。任何旨在制造國家分裂、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徑,都將遭到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
“改革創新精神表現為一種突破陳規、大膽探索、勇于創造的思想觀念,表現為一種不甘落后、奮勇爭先、追求進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表現為一種堅韌不拔、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改革創新精神繼承中華民族革故鼎新的傳統,體現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要求,貫穿改革開放的全部實踐,貫通時代精神的各個方面。”
因此,其最終的落腳處,即為“維護統一”、“解放思想”、“責任使命”、“與時俱進”。
第四、針對社會主義榮辱觀?! ?/p>
“要求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自覺做到以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為光榮,以危害祖國、背離人民、愚昧無知、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驕奢淫逸為恥辱?!薄 ?/p>
可以看出“八榮八恥”的具體內容都是前述三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實踐上的具體表現或表述形式,如果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前三項的內涵與外延,也即是不符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同時也可以看出,該項核心價值深受:
《管子·牧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薄 ?/p>
《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端,智之端也?!薄 ?/p>
《荀子·榮辱篇》——“國之四維,人之四端”等思想的深刻影響。
因而,在回歸時追尋管仲、孟軻和荀卿此處思想核心要義(禮義廉恥、仁義禮智等)的淵源,更有利于增強應用時的文化傳承自覺性,有關論述恭請回顧本書前八章的內容?! ?/p>
總結起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實事求是”、“小康”、“維護統一”、“解放思想”、“責任使命”、“與時俱進”以及作為背景區隔的“階級分析”“唯物主義”這些基本內容?! ?/p>
下面,就上述基本內容之間內在的基本邏輯做如下分析:
其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為此,毛澤東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也即是人民要具有寬裕的“小康”生活;
其二,“維護統一”是保障上述“小康”生活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
其三,“階級分析”則是區別和遏制“人民”的對立面,它們共同的最后的著眼點都是為了“人民”生存和發展狀態的提升,也即“為人民服務”的結果或保障;“無產階級只有解放了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需要在“為人民服務”前附加上“全心全意”四個字;
其四,要承擔的“責任使命”則是基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上每個人應承擔的角色及其擔當,因此“責任使命”是從屬于而不能高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其五,由于“解放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實事求是”本身就是動態的發展著的,否則就會陷入思想僵化,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更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因而“與時俱進”其實是上述三項內容本身內涵的應有之義?! ?/p>
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所有內容,最終的精髓集中體現為:
“解放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實事求是”。
其中,“解放思想”為前提和起始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目的和立足點,“實事求是”則是具體的目標和方法論,目標是實現目的的手段。而唯物哲學下的階級分析和動態發展下的與時俱進這兩項是作為基本背景和應有之義存在的,起到背景區隔和“其命維新”的總體導向作用。
上述三點互相獨立但相互支撐,共同構成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