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是明德?那就是愛國主義,在西方有“國家至上”論,在孝治天下的中國傳統社會里,有忠孝兩難全的說法。縱觀古今中外莫不以明此明德,做為信仰之之基,這是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觀。一個叛國者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會得到尊重,因為這是與人類社會的人文信仰相悖的,想不通那些被外人說成是“比美國人更愛美國”的炎黃子孫們都懷著怎樣的心態?據說這些人是沒有國家、要人權不要主權的,可是要人權之前難到不需要先做人嗎?
有些搞理論工作的人很教條的認為,“無產階級是無國界的”,這與有些人漫罵“毛俄奴”在理論上倒是相通的,這是每位理論工作者都應該注意的問題。毛澤東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把中國變成一個偉大、強盛、繁榮、高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國家。”毛澤東是中國的毛澤東,就象他認為民主是一種手段一樣,無產階級革命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手段,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中國崛起。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中國的外交就是獨立自主的,無論是對蘇的一邊倒,還是與美建交,體現的都是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國策則體現的是國家自尊和民族志氣。愛國主義是貫穿毛主席一生的主旋律。
當前,賣國論、漢奸無罪論甚囂塵上,有的學者放肆地宣稱,“中國變成殖民地才好呢,日本人不走,中國只不過多了一個民族,而我們早就現代化了。”這些人連一點點的民族尊嚴都沒有,喪盡廉恥。
有的專者華夷不辨,否定岳飛是民族英雄,認為現在回頭看,岳飛抗擊的不過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罷了,這倒與前面的殖民地說一脈相承了。說倒底是基于一種與愛國主義相悖的淺薄而混賬的史學觀。中國古代的朝代史承接有序,并不排除少數民族的朝代,但也不能放棄歷史主體觀,中華民族絕不是可以被侵略與欺凌的。異族入侵時的民族血淚史真的那么容易淡忘嗎?
在有的作家的筆下,汪精衛的“曲線救國”論變得那樣具有人情味,那樣的合情合理,似乎他的主張才合乎國人的利益,體現中國人的智慧,這真讓人無話可說,汪精衛固有其人生的傳奇經歷,但失大節者余處不足論呀,何況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化漢奸,他是漢奸頭子,是漢奸們的領袖,他的偽政府下的軍警特憲對抗日軍民的殘害還少嗎?他的雙手粘滿同胞的鮮血,從人性的角度看都是敗類,他已被而且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誰也不能、也無法能為其翻案,這種努力本身只能落個一路貨色的罵名。汪精衛和秦檜本身都是學者,他們的下場在提醒那些學糊涂的人,一個人沒有愛國主義作為信念,懂得越多越無恥:平時罵愛國者以賺噱頭;戰時鼓吹和平主義以避責任;面對鬼子則大談國際主義以求功賞;面對不肯屈服的血性的中華兒女則痛下屠刀,露出民族敗類的本色;等到民族光復后也必然落個逮到一個清算一個的下場。歷史真的需要反反復復的重演,才能讓人清醒嗎?
有位最牛的歷史老師,嘲笑被燃燒彈炸死的志愿軍戰士是“壁爐烤鴨”。你可以在溫暖的小窩,面對既已發生的史實,去紙上談兵,評論軍事家們的指揮;你可以基于國家的利益,評判戰爭的得失;你甚至可以質疑決策者的決策,但你獨獨不能褻瀆與侮辱為國捐軀的軍人,這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也是不成立的,他們流出的每一滴血對于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金子。對自然災難中遇難者的不敬是喪失人性,而嘲諷響應祖國的號召,慷慨赴沙場的英雄烈士們,尤其是這種嘲諷成為一種時髦的論調時,就不是文化多元的問題,也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而是道德淪喪、信仰迷失的大問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失掉了愛國主義就失掉了血性和骨氣;失掉了精神和靈魂。
作為學者專家,對現實政治持有異見可以算是一種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但挑戰愛國主義,挑戰國家利益,無論基于任何理論都是一種犯規,這直接涉及人格與起碼的道德素養。有的人竟在西藏問題上大做文章,真是越學越糊涂,越學越混蛋。
有位小作家認為:孔子見南子,只曰不日,太不過癮。卑劣如斯,是可忍,孰不可忍?很難用任何道德去評價一位欺師滅祖者的素養,因為那在人類的道德之下。
中華民族的性格是師法天地,厚德載物、剛健有為,絕不是匕首與投槍。文明需要冷靜的批評者,但當這種尖酸刻毒的文化自虐者本身成為文化方向時,就會形成全民族的毫無營養的輕薄文化,其后果的災難性在今日的中國日加清晰。
當今的中國政府的精力和開銷很大一部分用在維穩上;之所以不穩在于信仰迷失、道德淪喪;之所以信仰迷失、道德淪喪在于學術內戰不斷,無法形成主流共識;而上上下下的歷史虛無主義是造成這一境況的文化總禍根。文化主將從堯舜是個大燭臺、大蟲子開始罵起,惡毒詛咒孔子,一直罵到民國。文化小將們則整理出一段歷史就打上更黑暗的標簽,走一路罵一路,一直罵到“黑暗得無可忍受的現實”。中國成了被風撕扯著的面具龍,沒尾巴,沒身子,沒脖子,連一個有血氣的腦袋都沒了。
那些污蔑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人一點歷史意識都沒有,不知他在拿什么來和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來比較,拿現在比嗎?拿歐洲史比嗎?你了解不了解同期的歐洲史有多么的血腥和殘酷?
如果說漢奸理論是敗類主義,那么文化自虐就是一種敗家主義,而敗家和敗類間似乎存在著某種聯系。如古人云:“亡其國必先滅其史”。
當歷史虛無成為時尚,文化自虐成為時髦,那么原有一點點自醒意義也就沒有了,只是一堆飄蕩在歷史垃圾箱內的浮物,它們面對的是一場浩蕩的文化自衛反擊戰爭。讓我們揚起正正之旗,布好堂堂之陣,誓將所有當面之敵化為齏粉。
有些民族和宗教因文字史太過短暫等原因不得不用虛擬的神話和歷史來滿足人們對根的探求,而我們的歷史,尤其是國修史都是言之鑿鑿的,經得起推敲的,那些史書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圣經,一代代的中國人就是讀著這些書籍承繼祖先留給我們的高貴品質。
民族要復興就要敬畏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史書上寫著我們的昨天和今天,預示著我們的明天,它告訴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使我們心有所依,情有所歸。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來的傳統文明,其實我們在歷史上也同樣受到過異族的入侵,甚至于遭遇過滅頂之災,是什么力量讓我們凝結在一起?在我們抗爭時,那是孔子在教誨我們如何去抗爭;在我們忍耐時,是孔子在教誨我們如何咬緊牙關,沒有他老人家,哪里有中華民族的今天?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孔子向上整理了二千五百年的文化,向下開啟了二千五百年的文明,他的學說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之魂。司馬遷有云:“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馀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圣矣!”儒家思想是和其它學說一道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的,如果把儒家學說抽掉,那么中華文明就會面目全非。很難想象,一個反對孔子的人是會真正的愛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會真正而深沉地去愛我們的祖國;很容易想象一個反孔子的人的眼中,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一定只是個黑嚓嚓的吃人史的。
如果沒有人類的文化積累,社會的進步又從何而來?中華民族是慎終追遠的民族。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懷,不需要基于什么樣的理論來說服自己,先賢們的教誨和那些先烈們的身體力行感染著我們,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明愛國主義之德。
一個愛國主義者承繼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必然是一個平和而厚重的人;一個愛國主義者胸懷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祖國利益,必然是一個大氣而正直的人;一個愛國主義者心念十四億父老鄉親,必然是一個真誠而善良的人。茍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福禍趨避之。
不明此明德,人將非人,國將不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