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中國思想史
——兼與 韓毓海 老師、 司馬南 老師、生民無疆老師商榷
生民無疆老師說“缺德的社會,法律一文不值”——德很重要,那么德從哪里來呢?從天上掉下來,從嘴上說來宣傳來,還是有其它什么辦法來?他沒有說。
司馬南 老師寫《民主胡同四十條》——民主是個好東西,那么民主從哪里來呢?資產階級主動給你,還是統治階級會主動給你?
韓毓海 老師的新書《天下》發行了,那里面講了民生——民生是個大原則,歷朝歷代都要重視民生。不重視又怎樣呢?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多了去了,何況現在世界大多了,國內階級矛盾尖銳了,大不了移民海外,民生生根在哪里?
韓毓海 老師、 司馬南 老師、生民無疆老師所講都還只是“善的建設”,沿襲的仍然是中國思想史的老路,實際上從中國近代史以來,人們已經發現要完成這種善的建設,無一例外的要進行對“惡的斗爭”。
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的善的建設要在思想內完成對惡的斗爭;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善的建設要在思想外的行動上完成對惡的斗爭。
沒有對惡的斗爭,就不能完成對善的建設;沒有對惡的斗爭,善的建設就是偽善、偽道德;沒有對惡的斗爭,和諧就是假和諧,科學發展共同富裕就是空話;沒有對惡的斗爭,一切的吃、喝、嫖、賭、坑、蒙、拐、騙就會大行于天下。
大道至簡。
文字正在有泛濫成災之勢,一部中國思想史也不例外,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的不同論述,也在不斷使中國思想史有了堆砌的高度與廣度。我盡力的抽絲剝繭,從自己的角度對中國思想史做一個簡略的解讀,希望對大家的認識有所啟發。
一:中國思想史的外延
思想——就是人的所思所想,思想可以有外在的表現形式,也可以不表現出來,一切語言文字都是人類思想的外在表達形式。但是,語言文字之外的其它人類活動是不是思想呢?比如人的潛意識、無意識、夢游,及至人的某些本能算不算思想呢?這里面有些并沒有人的思想的支配,從這些活動的本身來說并沒有思想,但是,當這些人類活動被我們頭腦反映的時候,它其實就已經變成了一種思想。有些人類的活動是我們不知道,所以也無法反映的,然而,它一經反映便成為我們的思想。自然界、宇宙空間都是這樣,為我們認知便成為我們的思想。這樣,我們就可以給思想下一個定義:一切為我們頭腦反映的事物都是思想。
思想史就是一切反映到人類頭腦中來的,認知事物的歷史。歷史讓我們的認知在時間上有了長度與積累,所以,中國思想史就是有了時間的長度與積累的我們對一切事物的認知的歷史。
二:中國思想史的內涵
要說明中國思想史的內涵,就要首先知道內涵是什么意思。當我們要解釋一個新語詞,就要不斷的說出更多的語詞,這樣循環不斷的解釋,就落入到文字的窠臼中去了。所以,我們必須跳出來,干脆簡明的去問:中國思想史什么性質,講什么,干什么?只有從這樣的問法出法,我們才能做更好的概括理解。
我們此前無數人,此后仍然會有無數人致力的中國思想史——我所理解的它的內涵、性質或者說作用就是:從小處說它是為了維系人生的行走,從大處說它是為了維系人類的行走。
因為有了思想,人才成為萬物之靈,人類才不同于我們所認識的其它生物,走出了一個豐富多彩、萬紫千紅的繽紛世界。
三:我看 葛兆光 老師的《中國思想史》
我簡單概括一下 葛兆光 老師的《中國思想史》,就是一句話:從籠統說籠統到籠統。這樣評價絕無貶低之意,恰恰相反, 從葛兆光 老師對中國思想史的材料搜集,從思想史與學術、宗教、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方面面的聯系,從不同時期不同人的不同思想的流變…… 葛兆光 老師的論述可以說不僅觸及了中國思想史全面,而且把它分割、比對、聯系、融合,作了多方位的敘述。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好比是人, 葛兆光 老師已經從頭到腳、從毛發到皮肉、從血脈到內臟到骨骼作了綜合講述,無論他講述的到位不到位, 葛 老師的思路是這樣的。但也正因為他的思路是這樣的,讓我看到他所述缺憾之處,這就是人的成活是需要一口氣的,他的講述中沒有講到思想史中的這口氣。中國思想史中的這口氣,不僅需要我們透視,而且需要我們感覺感知,更需要我們呵護愛護,只有認識到這口氣, 葛 老師所論述的《中國思想史》才能活起來。
四:中國思想史的脊梁
我還是愿意把 葛兆光 老師沒有論述到的中國思想史中的這口氣,比喻成中國思想史的脊梁。 魯迅 先生說“我們自古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魯迅 先生所說的中國的脊梁,其實就是中國人做事干事的態度,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就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一口氣。中國思想史的脊梁是什么呢?中國思想史的脊梁概括為一句話就是:對善的建設,對惡的斗爭。這里有必要說明什么是中國思想史的“善惡”,一切維護人生的行走、人類的行走的平穩、平衡、驕健、有力、威武雄壯或者意氣風發就是中國思想史的善;一切打破人生的行走、人類的行走的平穩、平衡,使這種行走徘徊、停滯、頹廢、甚至倒退的不好的東西就是中國思想史的惡。
中國的思想史貫穿著這樣一條主線,就是“對善的建設、對惡的斗爭”。我們的農學、醫學、甚至玄學都體現著古人為了生存生活的更好所進行的努力,它是我們古人思想的一部分;我們的宗教是直抵心靈的,對于人心中的善惡進行了最直接的扣問,它安撫人心又有益社會;我們的儒學經過了多代的繼承發展,它是為了維護人生良好發展社會良好秩序的受眾最多的思想。這些思想已經進入到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成為我們的習俗、習慣、甚至是一種勢力。
厘清中國思想史中的“對善的建設,對惡的斗爭”的這條線索,才能明白為什么中國歷史中長久以來商業的發展是受到抑制與打擊的,商人排在士、農、工、商的末位,因為我們古人的思想中一直認為商業、商人是惡的,是要斗爭的。與此相反的就是,我們古人認為儒學是維護人生、維護社會的,所以,儒學才成為中國思想史中的顯學,受到最多的尊崇、擁戴,因為儒學是善的,是要建設的。
明白了中國思想史中的“對于善要建設,對于惡要斗爭”的這一主線,就會明白今天我們為什么要對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進行批判,因為它是使我們人生頹廢、社會頹廢、民族國家頹廢的思想,是國破家亡的壞思想;就會明白為什么我們要宏揚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因為它是我們國家、民族的生命力所在。 但是,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如果我們進行一下延伸閱讀,再重讀 葛兆光 老師的《中國思想史》,你就會驚訝的發現在我們思想史中被記憶、被留下來的那些思想,更多的是“善的建設”。無論它是有益于人生的還是有益于社會的,然而這種善的建設從來沒有真正的維護好社會的良好發展與秩序。從這一思維出發,我們再審視毛澤東主席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也許會有迥異的發現。毛澤東是信奉斗爭哲學的,他說“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抗擊日本侵略是斗爭,打倒國民黨是斗爭,進行改天換地的經濟建設是斗爭,直到發動文化大革命,把斗爭的認識普及到群眾中去。這樣我們就可以追溯到新文化運動時期“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時期的“批孔反修”,它其實隱藏著我們思想史中的一條重要線索“對惡的斗爭”。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無論我們從“善的建設”出發進行過怎樣的努力,從來沒有真正的避免政權的更迭和社會的動蕩,人心失范、道德說教的虛偽、各階層的分離成為社會的常態,特別是近代史以來,我們所面臨的巨大內憂外患,讓整個民族的努力走上了一條不同于祖先們“善的建設”思維,而更多的是對“惡的斗爭”的道路。
對于“善的建設”與對于“惡的斗爭”交織在一起,在中華民族熠熠閃光的歷史中,它從不顯現卻又無處不在,它是中國思想史的脊梁。
善惡是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概念,它其實就內生于我們心中,同時又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它內生于我們心中,所以它與人類相伴相隨一萬年后還會存在,因為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當我們對一切事物進行善惡評價時,就會追問到人類的心靈。善惡之間會進行博奕,為達到善,又需要“對善的建設,對惡的斗爭”,那么,我們怎樣繼承中國思想史中的這一精髓,續寫民族歷史呢?
五:從哪里出發
從個人的、家族的、或者小集團利益出發,就會自私自利,這樣的人所做的對“善的建設”就是虛情,所做的對“惡的斗爭”就是假意;從國家、民族、或者人類的利益出發,就會大公無私,這樣的人所做的對“善的建設”就是真情,所做的對“惡的斗爭”就是實意。
醫學從本質上說救死扶傷是善的,但是它也可以用來謀財害命;核能起源于戰爭是惡的,但是它也可以幫助我們的生產生活;一切的規章、制度、法律都是思想,但是也可以成為空話;社會的發展、民族的進步是我們建設了沒建設、斗爭了沒斗爭,而不在于專制還是民主……我們民族能夠生生不息,中華文明能夠生生不息的原因,就在于我們從哪里出發。
我們古代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近代有大同的思想,現代有社會主義的思想,我們就是從這里出發的,我們要團結更多的人從這里出發,因為我們開創的未來是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這還不夠,這些只是我們的理想,為了實踐這一理想,我們還要有方法有辦法,我們的方法辦法就是把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拿來為我所用,在繼承這些文明成果時,我們要從國家、民族、人類的高度,進行契而不舍的 “善的建設”與毫不妥協的 “惡的斗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