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崇英魂千古業,卻將奸佞鎖眉前
——《易龍圖》:大自然生命體信息思維建筑十六
2.2 思維方式——本質、性質的質量規律屬性
“羲皇易道,包括萬象。須知落處,方有實用。”【常秉義《易經圖典舉要》P330】
“落處”有兩個:一個是有型的器物模式上,即有質、有量的,可感官經驗的實物、事件上,可以稱其為真;一個是無形的思維認知上,即由文字符號承載的思想表達的科學知識體系上,由范疇作為其權衡,可以稱其為在。
⑴ 真落處的量質構形規律
有質,有量,有象限,有位置閾格。其量質定性方可與別物有所區分。則此量質的規定性,稱之為性質。
問題在于,物亦有兩大分別:一是作為授體的自生自發之自然天體,由其構形和事物的普遍聯系共同決定著它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運行。這是天體之所以星羅棋布,卻不因“萬有引力”而互相擁擠撞擊的原因。一是作為受體的,由授體直接作用而發生運動變化的器物。為了簡潔和清晰,我們將其簡稱為器,以與授體之生動的物有明顯判別。如失軌的天體,被新代淘汰替換的舊代尸體,人造器具等。
牛頓力學的貢獻在于對器的運動的研究,弊端則是混淆了授體與受體的主動性與被動性。但牛頓力學立場畢竟是站在宇宙整體框架下,所以它的理論體系是“大統一”的。愛因斯坦之后20世紀的物理學則因其為了糾正牛頓力學對象的器物性所帶來的被動誤區,首先放棄了“大統一”的自然結構思想,然后進行“處所相對”的、“孤立系統”的授體運動的研究。所以,只能“測不準”,“不守恒”,“多元”而又無法“大統一”。分裂的前提思想在那兒隱藏著,哪個天才也甭想將宇宙的四種基本力統一起來。
本來就是一體的大自然,本來是研究自然界事物運動規律的科學,怎么又被現代科學知識共同體統一不起來本就統一的宇宙了呢?根本原因還不僅在于實踐者拆零的“分”與歸整的“合”的具體的經驗或實驗手段,更在于科學家們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
因為在求“真”的時候,忘記了“在”,或摒除了在。真,是經驗的、常識的;在,思維的、范疇的。經驗是可感的,范疇是規定的。經驗是自然全屬的,范疇是人類專屬的。分,不應只是盯在有型的體的量上,還應該考慮無形的量的質上。
尤其在于,體之量是可數的,量質是不可數的。數的創造來源于體的分形。無形的屬性,雖然可以思維分辨,但那只能是象范疇的虛有把握,而不是實驗、經驗的實判數據。
所謂“成性存存”,就在于范疇只是存在,是思想上必然、也必須有的在。
所謂“和于術數”,就是數數不能忘記數的來源:術。術,本質上還是思想方法、思維方式,是信息的,而不是器物的。
附:
七律·贈興城南街老鄉王葫蘆
2010-12-4日
一時興起開始研讀葫蘆文化,卻驀然讀到《葫蘆島晚報》2009年8月5日讀者陳品濤的報道《悠揚葫蘆絲,伴我幸福路》,興城市南街賣葫蘆的小店店主王彥成為黑龍江巴彥縣人,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復員兵。有感于其詩“東風弄潮伐海灘,流云搔背于首山。古城睡去游人醉,菊花醒來浴溫泉。崇煥忠魂千古吊,將軍把劍佑平安。馳名城泉山海島,嘆罷人工享自然”而作。
東風拍潮蕩沙岸,白云輕吻叩首山。
古城仗義攬游客,俠膽菊花清溫泉。
愿崇英魂千古業,卻將奸佞鎖眉前。
今日葫蘆絲一曲,他年猶享大自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