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與階級斗爭
一、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化興起的現實背景——資本主義制度在道德上的破產
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制度日益顯示出其寄生性與腐朽性。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對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掠奪與擠壓,越來越激起這些國家廣大人民的憤慨。而為西方資產階級所控制的這些國家的統治階級,其買辦性與反人民性也越來越突出。同時,從07年開始自美國爆發的席卷世界的金融資本主義危機,不僅嚴重傷害了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利益,也使發達國家人民遭遇了生存困境,——眾多發達國家的資產階級為了擺脫財政危機而向人民的福利開刀,人民開始以罷工等形式進行反抗,他們對金融資產階級的寄生本質有了切身的體驗。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場危機遲早會過去(至多用不了幾年時間),三年以來,媒體上也在不斷傳播著前后矛盾的信息,今天說經濟已經復蘇,明天說危機還在延續,事實上只要稍有點判斷力,就可以看出來,危機遠沒有過去。資本主義經歷了商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進入金融資本主義階段。這是最具寄生性的資本主義,完全是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掠奪廣大勞動者的財富,這種寄生性正是導致危機產生的根源。這種特有的金融寄生性不消除,世界經濟就不可能得到恢復。所以說,危機遠沒有過去。
總之,在今天,金融資本主義這種經濟模式,不僅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敵人,也是發達國家人民的敵人。它的丑陋面目已為世界人民所認識到。
所以,今天,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在道德上徹底破產。
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開始引起人民的反思。人民要為自己、為整個世界尋找一條新的、有希望的發展道路。
這就是中國文化開始興起的現實背景。
二、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
今天,我們所談的中國文化,主要指的是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經濟、科技方面涉及的不多。這里,我們也僅從政治、道德方面來談中國文化。政治、道德文化是從什么時候產生的呢?是在原始社會的公有制逐漸解體,私有制逐漸形成的過程中產生的。私有制產生之后,人與人之間就有了財富爭奪,矛盾就這樣產生了。這種財富爭奪,最終導致了階級的產生,階級矛盾也隨之而來。
所以,文化最初產生時就是被用來調整人際關系的,其調整的重點則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階級關系。下面,我引用中國經典著作《尚書》中的幾句話來說明這種情況,——《尚書》這本書記載的是從堯舜到東周時期的史料,應該能夠反映中國早期階級社會的狀況。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上天愛護人民,為民立君來治民,為民立師來教民。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上天憐憫人民,人民希望辦到的事,上天必定順從。
“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政在養民。”——治理政事在于養育人民。
從《尚書》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明智的統治者總是把人民的福利當作政事的重點,當作他們的統治是否穩固的關鍵。他們認為,他們統治的合法性就在于他們能夠養育萬民。商朝的建立者湯在討伐夏朝時,為了證明自己行為的正義性,就指出夏朝的末代統治者夏桀違背天意,侵害人民,所以,上天就拋棄了夏朝,而他商湯養育萬民,所以,上天就命令他去討伐夏桀。所以,商朝代替夏朝,是符合天意的,是上天的安排。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他使用的是和商湯當年討伐夏桀時完全一樣的理由。并且,商湯和周武王以及周公都向他的大臣們強調,如果他們不能夠養育萬民,上天一定會拋棄他們,他們的統治就會完蛋。
《尚書》中的這種政治思想,是整個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從孔孟到歷代政治家、思想家對此都有明確的認識。歷史也證明了這種思想的正確性。當一個王朝能夠使廣大人民的溫飽得到滿足時,這個王朝就會穩定甚至興盛,當一個王朝不能夠解決人民的生存問題時,這個王朝就會在人民的起義中滅亡。
所以說,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政在養民”,統治者要保證老百姓的衣食溫飽。這種思想也常被稱作“民本思想”。
三、等級制與精英治國
我們知道,中國封建社會是等級制社會。整體而言,社會分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在統治階級內部又分作不同等級。每個等級享有不同的政治權利,占有社會財富的權利也有所不同,連衣食住行也都有所區別。在儒家思想里,這種等級區別就是“禮”,禮就是用來“別貴賤”的。在政治上,統治階級把持了政治權力,被統治者基本上沒有參政權。也即孟子所謂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今天,我們把這種政治模式叫做“精英治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家、思想家們認為這種等級制是天經地義的,是上天安排的。
勞心者來治國,怎樣才算做得好呢?就是“政在養民”,“鰥寡孤獨皆有所養”,讓老百姓可以衣食無憂。老百姓衣食無憂了,才能交納賦稅,統治者才能有好日子過,封建等級制就能維持下去。這就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的的政治理想。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和諧”嗎?
田辰山 老師在他的講座中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和諧”(目前所謂的中國傳統文化當指封建文化)。他在比較中西文化的區別時,認為西方人在人際關系上講競爭,中國人在這方面講的是人際關系的和諧(這種理解不知是否妥當,如有不妥敬請 田 老師見諒)。當前很多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有類似看法。
古代社會的統治者所謂的“政在養民”,能認為是在追求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嗎?統治者為了維護他們創立的等級制度,也即為了維護他們可以享有比被統治者更多的財富和政治權力,而去幫助被統治者解決溫飽,這是在追求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嗎?或者說,一種穩定的以等級制來分配社會財富的社會是和諧社會嗎?社會上大多數人每天吃窩頭、咸菜,穿粗布衣服,“衣食無憂”地生活著,少數人整天大魚大肉,綾羅綢緞地生活著,這是和諧社會嗎?
再說統治階級所謂的“鰥寡孤獨皆有所養”,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真的得到了實現嗎?歷史的現實是,即使在像所謂的西漢“文景之治”時期,相當多的農民也不得不“常衣牛馬之衣,食犬彘之食”,“以饑餓自賣”,并“嫁妻賣子”。也就是說,雖然一些英明的封建政治家們想實現被統治階級的溫飽,在現實中,他們卻很難做到這一點。
政治理念是一回事,要實現它就又是一回事。
封建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政在養民”或者說是“民本思想”(是有限度的民本思想,維持封建秩序才是統治者追求的根本)。但在現實的歷史中,這種理想沒有得到實現。這是什么原因呢?
五、歷史周期律
我們考察中國的歷朝歷代,一個相對穩定的國家常常需要有一位英 明的 君主。如果君主昏庸不堪,不喜歡聽批評意見,他就會厭惡那些敢于直諫的忠直官員,而喜歡阿諛奉承的小人,結果,忠直之士就會被罷免,從而導致朝廷上群小并立。而這些小人又總是不學無術、自私自利,做了官之后只會魚肉百姓,最終導致民不聊生,國家的統治秩序就開始動搖。或者是因為君主年幼等原因,朝廷大權被小人把持,這樣,老百姓同樣要受到掠奪,最終導致衣食無著。一個王朝的衰落往往就是這樣開始的。
或許有人會發出疑問,難道說忠直之士就不能限制昏庸的君主和小人嗎?現實的歷史是,如果遇到了昏庸的君主,能夠舍身規勸君主的大臣是很少的,遇到小人把持朝政,能夠舍身斗爭的大臣也是很少的。孔子有句話叫“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國 君使用我了,我就為國出力, 國 君不用我,我就遠離朝廷),儒家還有句話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能做官了,我就處理好自己的事,能夠做官了,我就為國出力)。遇到昏君及小人時,士人們大多是選擇明哲保身(這也是莊子思想成為傳統文化中的顯學的原因)。因為現實的歷史也證明,遇到昏君或者小人把持朝政的時候,士大夫們確實斗不過他們。誰掌握了政權,誰就擁有了國家強制力量。昏君和小人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鎮壓違背自己意愿的所有士人。
有人說,這就是君主專制的壞處。這不僅是君主專制的壞處,而且是精英治國的壞處。只要國家權力私人化,這權力一旦被小人掌握,那必然會禍國殃民。現實的歷史卻證明,國家權力常常會落到小人手里,這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產生“歷史周期律”的原因。
精英治國導致權力私人化,權力私人化導致腐敗的產生,腐敗的產生導致“歷史周期律”。
六、毛澤東思想是目前為止中國文化發展的最高階段
1949年,當毛澤東和他的人民軍隊要進北京城的時候,解決歷史周期律的問題在他心中已顯得愈來愈迫切。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很少有人敢說自己比毛澤東更加精通中國傳統文化。毛澤東在中國歷史中看不到什么人際關系的和諧,他看到的是階級斗爭。“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里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硚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賀新郎·讀史》一九六四年春)
毛主席讀罷“一篇”中國歷史,而滿頭“飛雪”。一是因為“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只要認真地了解中國歷史,只要客觀地看待中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在中國歷史上,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和諧”關系是極少出現的,大多數時候,被統治階級都在針對統治階級進行著各種方式的維護個人生存權利的階級斗爭。這種斗爭可以是怠工,可以是逃亡,可以是犯罪,最激烈的則是農民起義。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歷史上,人民遭受了多大的磨難與痛苦,難道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還意識不到嗎?看到人民所遭受的磨難,毛主席怎能不滿頭飛雪。第二,毛主席在與民主人士的談話中,說自己找到了破解“歷史周期律”的方法,那就是“人民民主”。什么叫“人民民主”,就是拋棄“精英治國”的政治模式,讓人民自己管理自己。
可是,以什么形式,通過什么途徑,來實現人民民主,則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遇的新問題。新中國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不僅開始了經濟建設上的探索,政治上的探索也在艱難進行著。新中國并沒有很快就找到實現人民民主的方法,仍然是精英治國,——少數人管理大多數人,和封建社會的政治模式沒有本質上的差別(這是個人之見,愿意接受各方批評)。精英治國的最大特點,是廣大人民沒有參政權,沒有對精英的監督權。這就是國家權力的私人化。而私人化的權力占有模式,給新中國帶來了許多問題,1958年“五風”盛行的時候,廣大人民心中非常憤慨,但他們沒有能力糾正那些官僚的錯誤,不得不為此承受巨大的傷害。直到1964年,毛主席仍然沒有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人民民主,他怎能不滿頭飛雪。
中國傳統政治中的“民本思想”是傳統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但封建社會的 明 君賢臣都沒有能力實現真正的“民本”。毛主席發現了“人民民主”這種政治模式,他給我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所以說,毛澤東思想是目前為止中國文化發展的最高階段。我們應該繼續研究中國文化,努力去完成毛主席沒有完成的事業,真正實現人民民主,實現以人民為本。
2010年12月5日 河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