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搜狐博客看到“顰顰客”有關“順民”的文字。并發了留言。現在把此留言的內容添油加醋,重新整理。
顰顰客的這篇博文題目是《這樣的博士死不足惜》。首先,“死不足惜”這種態度,已經有點那個了,有點冷血了,可以看出作者內心的那種唯我獨醒的“冷酷”,那種旁觀者的若無其事,那種自以為是者的居高臨下,那種不明就里者的隔靴搔癢。
顰顰客博文的主要內容,是對北郵博士自殺的評論。大致情節是,母親撿破爛含辛茹苦把兒子培養成了博士,這個博士畢業后,因找不到工作而自殺。顰顰客評論如下:
“一個男人在面對人生挫折時,自殺是最懦弱的表現。他臨死前想到了撿垃圾供他上學的老母親,想到連為母親買一副100塊錢的假牙都無能為力,這是多么可恥的告白,母親含辛茹苦供你讀書,他的回報就是死亡,就是逃避責任。100塊錢,社會再黑暗,一個博士生也不會掙不到100塊錢,說白了,他看不起像母親那樣的勞動者,他當然更不屑于去撿垃圾、端盤子,即使這么點委屈可以幫母親解決生計問題,但他不會這么做,因為這有失于博士生的身份。博士生應該是社會精英,應該是利益集團的后備人選,如果步入社會精英的通道被堵死,博士生就應該選擇死亡。很遺憾,我認為這樣的博士生死了是不值得惋惜的,因為他的視野已經狹隘到除了自己的利益看不到任何有價值的追求,他既無雄心去改造社會,也無能力去改造世界觀,他早就是一個被畸形社會塑造成型的廢人。這樣的廢人,如果混得好,不過是多了一個維持畸形社會的既得利益者,這樣的博士,中國已經太多太多。面對著已經腐朽發臭的一灘死水,中國的博士生只會用死去折騰一點漣漪,這是中國順民教育的成功,卻是中華民族的失敗。”
“這是中國順民教育的成功,卻是中華民族的失敗。” 最后就這一句話,老衲吾覺得不得不說幾句了。這句話聽起來那么令人厭惡,諸如此類大而無當的話掩蓋的太多,很多問題就因為這樣的冠冕堂皇的話最終都束之高閣,過不了多久,大家都忘記了這些令人痛惜的事情。然后,若干時間以后,還會出現類似的事情,于是,大家再把兩者聯系起來,對比分析一陣子(據老衲看,通常此類分析,不外乎“非此即彼”的吵吵鬧鬧,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然后繼續得出相同的不痛不癢的結論,然后我們的社會就在這樣的局面中發展,“杯具”在不斷的上演。我們這個文化幾乎就有這樣的特點,就是話也說了,事也做了,但最后,說的是說的,做的是做的,兩條路,兩張皮;說的人不懂,所以說的屬于清談,沒有效果;做的人懂一點但不會說,所以做的人埋頭苦干,都是老一套,沒有改進創新,惡性循環,輪回“轉世”。偉人說過偉大的事件要發生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笑劇。可是我們這個社會不是,杯具它會接二連三,有時候甚至要用n來計算。
吾想說,顰顰客分析的這點道理,三歲的孩子都懂,要你給博士分析嗎?所以,你的分析等于沒有分析。問題的本質在于,這個博士早就出了心理問題,母親在那種環境中供他求學,一邊是兒子在高樓大廈里苦讀圣賢書,一邊是衣衫襤褸的母親為了幾個銅板彷徨于疾風苦雨中,這種巨大的生活反差和難以彌補的缺憾,就是他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所以,在畢業時找不到工作,他面臨巨大的心理困境一次性突然爆發,這才選擇了自殺。就這么簡單。
現在到處都有如此居高臨下的口氣,但最終自己心里都沒有答案,由此可以斷定,說這些話的人,還是“順”著別人的思路的,所以依然是個“順”啊!
以下兩段是老衲吾對顰顰客的留言:
怎么才能不“順”民呢?你給個配方吧!打死你也不知道!能給出答案的,大概都是什么美國人的口水,拾人牙慧。所以這樣回答的人,自己也是個“順”,卻一口一個別人“順”。
我的建議是:全民普及武術,使之專業化、職業化、產業化、市場化、國際化。中學大學畢業武術必考,逐級舉辦大型的武術賽事,對成績優異者給予重獎。對武術加以包裝(如著裝、頭銜等),對武術從業人員給予足夠的社會地位,在全國大眾城市開辦武術館,聘請武術教練、發給不同級別的勛章等,營造全社會崇尚武術的良好輿論氛圍和認知環境。創造武術職業化的社會條件,培養大批教練員、推廣員,成立相應的武術管理組織,市場化運作,面向國內外發展,使之規范化、市場化運作,開拓國內市場,打入國際市場。以武術為載體,推廣包括太極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培養武術從業者的內在素質,實現內外兼修,弘揚中華文化,在此基礎上,倡導公平正義、扶弱濟貧的情操和人文精神。幾千年來的“文武分家”,后患無窮。通過弘揚武術,推進“文武一體”,健全全民族的意志、靈魂和體魄。通過推進武術產業化,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真正實現文化自身的自我繁育,而不是讓文化總是當經濟社會的“演員”、“戲子”。而且,武術職業化,必將使很多社會青年趨之若鶩,尤其是學習能力不是很強,“文”趨于弱的孩子,參與到武術事業中來,獲得人格的全面發展。推進武術的產業化,塑造一個民族,這要比那些拆了建,建了又拆的混凝土經濟要強若干;這也比讓學生每天喝一杯品質未可知的牛奶要更長遠。
再接著分析:
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當前正在面臨著恢復傳統的重要時機,傳統文化在人們的心目中,總是欲說還休,還多人對老祖宗的傳統還報有疑慮,甚至排斥心態,所以持續有年的弘揚傳統文化的思潮,基本還停留在民間形式和民間組織,老祖宗的東西,我們都遮遮掩掩。老祖宗如果先進到了高科技,要你這些龜孫子混吃混喝干什么?人家普京總統恢復對于俄羅斯傳統理直氣壯,說“東正教是俄羅斯文化的基石,沒有東正教就沒有俄羅斯”。我們大概沒有人敢說“諸子百家是中國文化的基石,沒有諸子百家,就沒有中國”!老衲想,唯獨武術不應遭到懷疑,不應遭到冷遇,因為這是真刀真槍的干活,不是字里行間的閃爍其詞,尤其是不應也不會被反偽科學的“斗士們”,賞給一具“偽科學”的“桂冠”!
過去這上百年來,在全世界廣為傳播并取得成功的中國文化,非武術莫屬,霍元甲、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只有他們具備資格與西方文化平起平坐,受到尊重,受到認可。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交流,武術首屈一指,無有出其右者。知名的幾位武術精英,在幾乎沒有國家體制支持的情況下,憑著個人才華單打獨斗,使得武術得以傳播,使得世界為之刮目相看,居功至偉,現在大面積推廣,可謂萬事俱備,只需要國家支持一把!而且武術傳播的所到之處,必將受到廣泛歡迎,尤其是熱血青年的強烈追捧,不會因為是外來文化而遭遇抵觸,何樂而不為呢?
最后想說的是:其實,人家韓國在跆拳道方面早都如此做了!君不見,如今很多城市的小學生周末的時候,一身的跆拳道扮相?也許武術也會被韓國申請為……到那時候,你到國外傳播武術,得先向韓國人申請資格!
西方人可以將拳擊職業化、金錢化,日本人可以將武士道貴族化,中國人何嘗不能將武術大力弘揚呢?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民族的精神,其實表現在一個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身上,是發源于每一個公民心靈深處的某種氣質和情結,而且養育這種氣質的,如同植物的營養,深深埋藏在每一個成長的土壤中,歷經幾十年耳濡目染、相護浸淫,并最終厚積薄發。除此之外,單從概念的角度抽象地空談民族精神,沒有任何意義。
老衲這點想法,是閱讀了《武士道》一書所產生的,閱讀這本書已經有年,但是苦于難以在現實生活中捕捉到題材并激活靈感,所以一直未能下筆成文。此書看完以后,時至今日,全部內容已幾乎忘卻,因為里面絕大多數內容都來自中華文化,他們抄襲得很得手,而且最要緊的是在生活中執行得非常到位,所以幾乎沒有必要加以學習。唯獨有一點描寫記憶深刻,那就是日本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到大街上都螃蟹狀橫著走的,因為血氣方剛的他們太有自信、太有野心了,他們夢想著自己幾年以后就會在世界的某地發跡,腰纏萬貫,物質財富對他們而言仿佛唾手可得,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這就是典型的民族精神。
而我們的青年人呢?剛剛出道的時候,一定牢記父母的囑托,謙卑低調,本著“槍打出頭鳥”、“木秀玉林風必摧之”、“出頭的椽子先爛”等等消極觀念,卑卑怯怯、低聲下氣地從打水掃地這些瑣事開始做人做事,生怕有忤“圣意”,這種心態歷經一代又一代人的言傳身教,塑造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自備、懦弱如同病毒一樣在復制傳承并不斷蔓延,我想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過類似經歷。行俠仗義的氣質或許多多少少有一點,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在武俠小說中領略這種氣質的,那跟意淫差不多。武術沒有多少高深的技術含量,關鍵在一個“行”,某種程度上,行比知要更富有成效,更富有遠見。武術是中華“行”文化的重要載體。大多數事物以及大多數思想路線,在一個魂魄畢具的人看來,都是舒朗有致的,落實起來都是井井有條的。蹊蹺的是,傳統文化在如今很多精英們的眼里,都先天不足,這是為什么呢?
所以,我們必須選擇改變。讓華夏子孫多一點血性,竊以為,大力弘揚武術,讓武術成為“國術”,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