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某騎兵論壇遇上一位很持著的人,與我談論騎兵在未來戰爭中是否還有價值。本以為這是個不足談論的話題,卻見他對騎兵歷史上的作用津津樂道,乃至放言“騎兵運用打了就跑的戰術就能在戰略上擊破敵人”,甚至在我給出了機械化部隊和陸航部隊的機動數據后仍樂此不疲。
爭論本身無聊,但最近看了一些有關簡繁體字之爭的論點后,忽然醒悟倒此人倒也并非個例,腦海里不由想起一個老名詞了:老學究。大抵是指那些埋首故紙堆里,不問世事發展,只以考據咬字為己任的老式書生罷。
宣揚“識繁寫簡”的大約都死死咬定一條:繁體字承載文化,傳承文明,所以為保護文化計,非用不可。似乎使用簡體字就將毀滅文化,國將不國一樣。
咋一看這帽子挺嚇人,一國文化自字開始衰敗,如此嚴重之事,還有什么猶豫的?也別“識繁寫簡”了,直接改用“正體字”得了。可細細思量,此條理由實乃荒謬無比!
首先,文字本身不是承載歷史的工具,不管承不承認,文字只是組成語言的符號,而記載、承載歷史傳統的是文字的集合——語言。估計讀《史記》時沒人會考據太史公每一個字能如何拆分,比如“思”里是否有心之類問題,精確到“字”這個單元上的也頂多是此字在句中表達何意。倘若司馬遷寫一個字還要考慮該字如何拆分,是否能表達“要用心才能思考”,估計叫個畫家來寫史記還更合適一些。拋開語言談文字的“傳承文化”,那么使用字母系統的文明則肯定無可傳承,那些彎彎曲曲怎么看也不像是“心”啊!文字就是文字,不論什么時候,它都是為語言服務的工具,不必也不能為它負擔太多的本不屬于它的意義,否則,這個文字系統本身也是存在不下去的。
第二,簡體字不是誰拍腦袋憑空想象,也不僅僅是為認字方便,它是語言發展的必然結果。
漢語系統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是漢語發展的歷史必然,社會的精確化發展使得文言文無從適應,讓位給白話文乃歷史必然。相應的,原文言文系統所使用的文字也必然要經歷一個精確化改革。原先的許多多意字被分化,其不同的含義轉賦給了不同的字,比如古文中的“善”,不僅有“善良”的意思,還經常用來表示“好”、“同意”等意思,現如今想必已無人這么說了吧?同樣,“豐”的什么“行禮之器”的含義今天已經不復存在。語言和生活中不存在的東西,文字里也必然不能存在,這是客觀規律,既不能人為的逆轉也不能人工的加速,這也是歷史上文字改革多從民間開始最后官方確認的緣故。簡體字的發展適應了這一潮流因此才得以確認,否則若單將其看成是“政府強制”的產物,恐怕武則天朝的強制手段更為豐富多彩。
第三,由繁到簡乃是客觀規律,今天的繁體字一樣是過去的簡體字。
很多人一提到繁體字就大喊“正名”,要改稱“正體字”,其實這是一種可笑的無病呻吟。什么是“正體字”?文字改革前用的字就是“正體”還是越復雜的字越“正體”?判斷一個字是否“正體”的標準應該是其是否為社會廣為接受,并在出版系統中獲得主流地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在的“正體字”就是簡體字。繁體字成為當時的“正體字”同樣是其比原先的“正體字”更簡化的結果,比如“馬”字,那四個點怎么也比不上小纂的四腿著地更能代表馬。我不知道當時是否有人爭議沒有四腿著地的馬算不算馬,不過從歷史看來似乎他們的抗議并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同繁體字乃其繁體之繁體的改良和傳承一樣,簡體字同樣是繁體字的改良與傳承。
談完了“簡體繁體”,我們再來談談“識繁寫簡”。所謂“識繁寫簡”的含義其實無外乎將繁體字當成“居廟堂之高”的陽春白雪,而簡體字則是下里巴人的手頭工具,正版權屬于繁體而民間使用簡體。這是馬主席的所謂“高招”,也是某些自命為“去政治化”的所謂“民族主義者”們所津津樂道的問題。但在我看來,其實這是一種割裂漢語系統的政治毒藥。
一個完善的語言系統的特征之一是出版與書寫系統的統一,而兩者的不統一基本發生于社會文字大變革官方與民間脫節的時代。而就目前形式而言,不論大陸的簡體字還是臺灣的繁體字系統均已形成完善的系統,出版和書寫均是統一的,若是強行割裂反而會造成漢語系統本身的混亂和損害。馬“主席”不會看不到這一點,起提議恐怕更多還是政治性考慮:矮化簡體字。
與各位“同文統一”的想法不一樣,馬主席此意并無統一之意,其背景是簡體字在國際上的通用程度增加,照此發展趨勢下去,臺灣通行的繁體字恐怕今后將徹底成為“臺體字”,而對于臺灣這么一個政治敏感,凡事皆怕“打壓”的社會來說,恐怕小馬能收獲的帽子不在少數。為了擺脫自己和“黨國”的囧境,增加自己執政期間的籌碼,借用大陸目前盛行的政治投降主義對大陸進行“矮化”和打擊恐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恰好那群孔慶東老師口中的“李師師”們又適時的提出了恢復“正體字”,文字這個突破口就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以適當的理由成為了馬“主席”關注的對象。同時借用這股妖風否定大陸和共產黨的執政功績等副產品恐怕也是能撈一把撈一把并為自己的拒統再添新理由,這些政治性因素對于某些“真心公理者”過于敏感,將來專帖討論,此處就表過不提。
一個民族的發展和傳承不是全盤接收,須學會揚棄,文字也是一樣。追求“回”字的四樣寫法每種各能如何拆分是被打醒前的中國文人最愛做的事,也是中國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文字說到底是社會的工具,必須與社會的進步相協調,否則,便與到現在還在夢想用騎兵征服世界的人一樣,最終被機械化的坦克與直升機遠遠的拋在后面并淪為笑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