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周易今注今譯》——南懷瑾,徐芹庭 注譯

南懷瑾,徐芹庭 · 2009-03-24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周易今注今譯》——南懷瑾,徐芹庭 注譯

作  者: 南懷瑾,徐芹庭 注譯
出 版 社: 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字  數: 版  次: 1 頁  數: 481 印刷時間: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I S B N : 9787229000691 包  裝: 平裝


敘言
《周易今注今譯》四版序
《周易今注今譯》凡例
上經
下經
系辭上傳
系辭下傳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周易今注今譯》再校后記



書摘插圖
上經
  乾①。元②。亨③。利④。貞⑤。
  [今注]
  ①乾:是卦名。
  ②元:為萬事萬物的根本,又解做大。
  ③亨:通達無礙。
  ④利:祥和而無害。
  ⑤貞:潔凈而清正。
  [今譯]
乾卦,具有原始的偉大的、亨通的、祥和的、貞潔的德性。[今釋]
(一)乾卦,包含元、亨、利、貞四種德性。子夏《易傳》說:“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所以乾卦,是代表一切事物的元始根源,它是毫無阻礙,無不通達,絕對祥和有益而無害的,而且是潔凈清正的。
(二)乾、元、亨、利、貞。用這四個字來包括乾卦內涵的德性,構成兩句文言,便成為“乾,元亨利貞”。這是周文王對于乾卦所作的卦辭,只就乾卦本身的德性來說,并非決定性的代表事物。后來用乾卦代表為天、為陽、為龍,作為物理世界事物性能的代表;乃至用它來代表人事的為君、為父,以及代表理性的為仁、為道等觀念,那是從周公旦與孔子以后的人們,陸續增加上去的解釋,猶如《說卦傳》中的說乾卦。跟著歷史文化時代的發展,就有更多的事物,用它來做代表了。
 ……
書摘與插圖

《周易今注今譯》敘言

    《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歷代正統派的學者,用許多不同的文字贊揚它,大致說來,推崇它為"群經之首",致予無上的敬意。相反的,認為僅是古代 的一部卜筮之書,近于巫祝的誣詞,卑不足道,只是經過孔子傳述《周易》以后,又加上歷代許多學者穿鑿附會,才有了后世的盲從和崇敬。甚之,近代以來,還有 許多類似輕薄的譏刺。

    無可否認的,《易經》原是上古卜筮的學術,但到了商、周之際,經過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由此《簡易》一書, 便成為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自東周以來,再經過孔子的研究和傳述,同時又散為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的源泉,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因此,如要研究中國文化,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儒、道、墨和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諸家之學,不從《易經》探研,便有數典忘祖之概了。

《易經》與三易

    通常我們提到《易經》,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這本書。因為中國文化,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以后,冠以《周易》一書,統稱"六 經"。經是天地的大準則,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稱《周易》等書為六經,便是說明經過孔子所整理過的這六部書,它是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天人之際"所有學問的大 原理、大法則。自秦、漢以后,研究易學的,對于《易經》一書命名的內涵問題,就有"三易"之說的異同出現了。

    第一:屬于秦、漢以后正統儒家學派的理論,根據《易緯.乾鑿度》這本書的觀念,認為"易"的內涵,包括三個意義:(l)易。就是簡易、平易的意思。因為天 地自然的法則,本來就是那樣簡樸而平易的。(2)變易。認為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隨時在交互變化之中,永無休止。但是這種變化的法則,卻有其必然 的準則可循,并非亂變。(3)不易。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雖然隨時隨地都在錯綜復雜、互為因果的變化之中,但所變化者是其現象。而能變化的,卻本 自不易,至為簡易。

    第二:屬于秦、漢以后儒、道兩家學者通用的觀念,根據《周禮.大卜》篇對于三易的涵義,是指上古以
來直到周代初期之間的《易經》學術思想,約分為三個系統:(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據說,伏羲時代的易學,是《連山易》。首先以"艮卦"開始,象徵"山之出云,連綿不絕"。黃帝時代的易學,是《歸藏易》。首先以"坤卦"開始,象徵"萬物莫不歸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于地,終又歸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開始,便以現在留傳的《周易》為寶典,首先從"乾""坤"兩卦開始,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但東漢的大儒鄭玄,認為夏代的易學是《連山》。殷代的易學是《歸藏》。當然,周代的易學便是《周易》了。

    又另有一說:認為上古的神農氏世系名"連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謂"連山",便是"列山"的音別。黃帝的世系又名"歸藏氏"。因此兩說,又有異同的問 題存在其間,如果認為夏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連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歸藏易》。到了周代,經過文王的整理,才構成為《周易》體系的易學。那么關 于這兩個分歧的意見,也就沒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據學者的觀點來看《易緯.乾鑿度》和《周禮.大卜》篇這兩種文獻資料,應該都有值得懷疑的地
方。歷來考據學家們,認為《易緯.乾鑿度》等書,純出漢末或魏、晉人的偽作,假托是上古的傳承。這種觀念,并非完全無理,也的確值得研究、考慮。

    可是兩漢以后的學者,硬性舍棄《周禮.大卜》的觀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更有問題的《易緯.乾鑿度》
之說,認為"簡易、變易、不易"為天經地義的易學內涵,這便是后世以儒理說易的根據。那是不顧考據,只取所謂三易原理的內義,用之說明易學的大要而已。

    此外,關于"連山、歸藏、周易"的三易之說,在漢、魏以后道家的學術思想中,便又發生了兩種觀念。
(一)認為《連山》、《歸藏》這兩個系統的易學,早已失傳。(二)認為漢、魏以后的象、數易學,便是《連山》、《歸藏》的遺留,頗為合理。而且《連山》、 《歸藏》易學的精義,確已成為秦、漢以后道家學術思想的主干。如十二辟卦之說,便是以"歸藏"的"坤"卦為主。卦氣起"中孚"之說,便是以"艮卦"的半象 為用。

易名的定義

    后世有人從《易經》內容所舉例的動物,如龍啊!馬啊!象啊!彖啊!鹿啊!等等著眼,并且采用《系辭
傳》所說,我們的老祖宗伏羲開始畫卦時有"遠取諸物"的說明,認為原始的"易"字,便是取其象形飛鳥的觀念。不過,此說并未引起重視。

    到了近代,有人認為"易"便是蜥蜴的簡化,蜥蜴這種生物,它的本身顏色隨時隨地變化多端,當它依附在某種物體時,它的顏色,便會變成與某種物體的色相相 同。《易經》是說明天地間事物的必然變化之理,所以便取蜥蜴作象徵,猶如經書中的龍、象等一樣。但總不能叫它是"蜴經",因此便取名為"易"。主張此說 的,以日本的學者中最為強調。這等于在第二次大戰前,說"堯"是香爐、"舜"為蠟燭臺、"禹"是爬蟲,同樣的都含有輕薄的惡意誣蔑,不值得有識者的一笑, 不足道也。

    那么《易經》的"易"字,究竟是什么意義呢?根據道家易學者的傳統,經東漢魏伯陽著《參同契》所標出,認為"日月之謂易"的定義,最為合理。"易"字,便 是上日下月的象形。《易經》學術思想的內涵,也便是說明這個天地之間,日月系統以內人生與事物變化的大法則。并且從近世甲骨文的研究的確有象形上日下月 的"易"字。因此更足以證明道家傳統和魏伯陽之說"日月之謂易"的定義之準確性。目前《易經》的學術思想,在西方歐、美各國,逐漸大加流行,我們自己對國 家民族祖先文化準確的定名和解釋,絕對不能跟著人云亦云,含糊混淆,自損文化道統的尊嚴。

《易經》的作者

    "易更三圣"。這是秦、漢以后的作者,對于上古形成易學傳統者公認的定說。也是我們現在開始研究易
學者必須先得了解的問題。秦、漢以后,儒家學者的共同認定,開始畫八卦的,是我們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繹八卦的,當然是周文王。

    發揚易學精義的,便是孔子。因此說"易更三圣"就是指畫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傳述者孔子。事實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辭",他的兒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 而發揚擴充之,便著了《爻辭》,為什么三圣之中卻不提到周公呢?據漢儒的解說;根據古代宗法的觀念,父子相從,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關于這個 問題,如此結案,是否公允而有理,還是很難認定。

    開始畫卦的,當然是伏羲,這是毫無疑問的事。經過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發揚以后,硬要賴掉周公
在文化學術上的功勞,恐怕孔子夢對周公時,于心難安。同時,又輕易地溜掉"更三圣"的這個"更"字,也不應該。古文"更"字又有"曾經"的意思,所謂"易更三圣"者,是指易學經過三位圣人學者的整理,才得發揚光大。

    由伏羲畫八卦開始,到了商、周之際,再經過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學術思想的系統。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語,嚴格地說,應 該是對《周易》一書而言。如果說對所有的易學系統來說,硬拉下伏羲來湊合三圣,似乎有點牽強。連帶這個問題而來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復演繹為六十四卦 的問題了。

    伏蒙畫卦,這是古今公認的事實。由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卻有四種說法:(一)認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認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繹。(三)認為由八卦重復排演成六十四封的,是神農氏。(四)認為重復演卦的人是夏禹。

    主張第一說的,以王弼(輔嗣)等為最有力。主張第二說的是司馬遷等。主張第三說的是鄭玄等。主張第
四說的是孫盛等。要把這四種說法加以考據確定,實在不容易,而且幾乎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至于認定重復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從"文王演易"這個"演"字的觀念來推定。

    其實,這個"演"宇,不能硬說就是演繹六十四卦的涵義,只能說是對《周易》一書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書中對卦多爻辭的演義而言。這是無 可否認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畫出的卦象,它的原來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為什么《連山》易的排列以"艮卦"為首,為什么《歸藏》易的排列以" 坤卦"為首等問題,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輔嗣的主張,認為重復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創作,這是最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學,都須知道有漢儒鄭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說。"翼",當然是羽翼的意思。《周易》一書的內容,有十種論著,都是輔翼易學、發揚而光大之主要著作。

    這便是:(一)上經的彖辭。(二)下經的彖辭。(三)上經的象辭。(四)上經的象辭。(五)系辭上傳。(六)系辭下傳。(七)文言。(八)說卦傳。(九)序卦傳。(十)雜卦傳。

    這是鄭氏對于《周易》內容所作的分類范圍,凡欲研究易學者,應當先加了解。至于有關"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筆。這是傳統的觀念,完全從尊孔的意識出發。其 次,認為文王作《卦辭》,當然沒有問題。但是《象辭》也是周公的著作,并且根據《左傳》中"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說:"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話,更為有力的 佐證。漢末的學者馬融、陸績等,都同意主張此說。

    事實上,《象辭》與《彖辭》對卦象的論斷,有許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實在難以確認同是一人的觀點。復次,除了《象辭》、《彖辭》以外,關于《系傳》以及 《序卦》、《說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辭、思想,處處有先后異同的論調,嚴格說來,絕對不能認為都是孔子的手筆。其中有許多觀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后后人的著 作。或者可以說是孔門弟子們的著作,統統歸并于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述中常有的事。

易學的傳承及其他

    在中國文化的領域中,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之后,由他編著了六經,贊述《周易》以來,關于《周易》易學的傳承,在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以及范曄的《后漢書》中,都記載有孔子以下易學傳承的系統。

    但自唐、宋以后,我們所讀的《周易》,關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實上,大多都是根據漢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兩卦的文言,拿來放在本卦下面, 同時把《系傳》的中間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來顛倒安排。等于我們現在讀的《大學》一書,那是經過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學》的次序。現在對 于研究《周易》來講,這點應當注意及之。

    自孔子至戰國末期的易學:孔子授商瞿,商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驕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
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莊。此其一。

    又:孔子歿,子夏也講易學于河西,但受到孔門同學們的駁斥,認為他對于易學的修養不夠,所以子夏以
后的傳承,并無太準確的資料。唯后世留傳有《子夏易傳》一書,真偽難辨,但確具有古代"易學'思想上的價值。此其二。

    西漢的易學:田何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梁)丁寬、(齊)服生。四人皆著《易傳》數篇,但后世已散佚。

    其次:自(東武)王同子中一系,再傳(甾川)楊何,字元敬。元敬傳京房,房傳梁丘賀,貿傳子臨,臨傳王
駿。

    丁寬一系,又再傳田王孫,王孫傳施畢,畢傳張禹,禹傳彭宣。

   以上都是著名專長易學學者的傳承。至于陰陽、納甲、卦氣等易學,自田何到丁寬之后,又另有一系。

    主陰陽、卦氣之說的,由王孫傳孟喜。喜再傳焦贛,字延壽,著有《易林》一書,迎然打破《周易》的蹬徑。又另一京房,承傳焦延壽的易學,著有《京房易傳》一書,開啟象數易學的陰陽"納甲"之門。

    東漢與后漢的易學:西漢的易學,到了東漢時期,其間的傳承似乎已經散失不備,因此象數之學與易理
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漢的易學,傳承的系統更不分明。此時的著名易學大家,便有馬融、鄭玄、荀
爽、劉表、虞翻、陸績,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

    其中荀爽的易學,曾經有后人采集當時的九家易學合成一編的論述,故在后世研究易學中,經常有提到
"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詞,就是對此而言。

    鄭玄的易學,開始是學京房的象數,后來才舍離京學,專學費直之說,以孔子《易傳》來解說易學。

    漢末的易學,大概都跟著荀爽、虞翻的腳跟而轉。愈來愈加沒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粥的起來別走
-途,專從老、莊玄學的思想而說"易"了。最為遺憾的,后世的易學,大體上又一直跟著王輔嗣的腳跟在轉,不能上窮碧落,下極黃泉,直探羲皇之室。

兩派十宗及其他

    由秦、漢以后直到現在,大致綜合易學發展的系統,我過去曾臚列它為兩派六宗。所謂兩派:

    (一)即是以象數為主的漢易,經唐、宋以后,其間貫通今古的大家,應當以宋代邵康節的易學為其翹楚。
又別稱為道家易學系統的,這便是道家易學的一派。

    (二)宋儒崛起,間接受到王輔嗣等易注的影響,專主以儒理來說易的,這便是儒家易學的一派。

    所謂六宗:(一)占卜。(二)災祥。(三)讖緯。(四)老莊。(五)儒理。(六)史事。

    "占卜"、"災祥"、"讖緯"等三宗易學,其實都是不脫象數的范圍。以"老莊"來說易的,開始于魏、晉之初,由阮籍、王弼等開其先聲。繼之而起,便有北魏 以后的道教,套用東漢魏伯陽著《參同契》的觀念,彼此挹注,雜相運用"易"與"老莊"的道理。"儒理"說易,大盛于南北宋時期,如司馬光的《潛虛》、周敦 頤的《太極圖說》、程頤的《易傳》,以至于朱熹的《易本義》等,大抵都屬于這一范圍。史事一系,也由宋儒開始,如楊萬里的易學,便偏重于這一觀點。

    事實上,我以前所提出的六宗之說,還不能盡概兩千馀年易學關連的內容。如果加上由象數易學的發展,
包括術數的雜易等,應該可歸納為十宗,除了以上所說的六宗以外,另有四宗,便是:

(七)醫藥。
(八)丹道。
(九)堪輿。
(十)星相。

    至于明末清初,佛教中的大師,如蒲益和尚所著的《周易禪解》、道盛和尚的《金剛大易衍義》等,都從唐末曹洞宗的爻象思想所開發,雖別有會心之處,但究竟不 能列入易學的正宗。但上述四宗所涉及的易學,都以象數為主,比較偏向于固有的科學性質,素來不為尋章摘句、循行數墨的學者所能接受,因此在過去的學術專制 時代中,便被打入江湖術士的方伎之流,無法有所增益與發明,頗為可惜。

    事實上,《易經》學術思想的根源,如果離開象數,只是偏重儒理,對于中國文化來說,未免是很大的損失。古人所謂"象外無詞",也便是這個意思。如果潛心研 究象數的易學,配合科學思想的方法,相信必有更新的發現,很可能會替中國文化的前途,開發更大的光茫。古人雖然也有這種企圖,但始終不敢脫離前人的窠臼。 例如焦延壽的《易林》、京房的《易傳》、南宋以后邵康節的《皇極經世》、以及假托邵康節所著的《河洛理數》、明代術數家們所著的《太乙數統宗》等易書。雖 然對于象數易學,別有心得,完全不采用《周易》的原意,大膽地創設卦爻辭例,并未擴充到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的境界。

    清代的儒者,研究易學的風氣頗盛,如王船山、惠棟、江永、焦循等,都有專著,唯仍多依違于漢、宋儒易的范圍,為清代的經學生色不少,如近人杭辛齋、尚秉和頗得象數的效用,亦自成家。

易學的精神

    唐、宋以后的易學研究,應該說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說。這個新的"三易"觀念,也是說明秦、漢以后以至現代的易學內涵之范圍。換言之,唐、宋以后所謂易學的內涵,它大要包括有"理、象、數"的三個要點。如果用現代的觀念來說:

    "理",便是類似于哲學思想的范圍。它是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理。

    "象",是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

    "數",是由現象界中形下的數理,演繹推詳它的變化過程,由此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后果。反之,也可由數理的歸納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

    再來綜合這三種內涵的意義,便可知"易理"之學,是屬于哲學性的。"象、數"之學,是屬于科學性的。總而言之,完整的易學,它必須要由"象、數"科學的基礎而到達哲學的最高境界。它并非屬于純粹的思想哲學,只憑心、意識的思維觀念,便來類比推斷一切事物的。

    宇宙萬象,變化莫測。人生際遇,動止紛續。綜羅易學"理、象、數"的內涵,無非教人知變與適變而已。知變是"理"智的結晶。適變是"象、數"的明辨。《禮 記.經解》中,提到易學的宗旨,便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所謂"潔靜"的意義,是指易學的精神,是具有宗教哲學性的高度理智之修。所謂"精微"的意 義,是指易學"潔靜"的內涵,同時具有科學性周密明辨的作用。但在明辨理性之間,倘使不從沉潛靜定的涵養而進入易學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鋒,便會流入歧途, 自落魔障。故《經解》中,又說到易學的偏失,很可能會"使人也賊"。

    從"理、象、數"的精華來看易學,由"乾"、"坤"兩卦開臺,錯綜重疊,旁通蔓衍,初從八卦而演變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繹,層層推廣,便多至無數,大至無窮,盡"精微"之至。

    如果歸納卦爻內在的交互作用,便可了解六十四卦的內容,只有"乾、坤、剝、復、睽、家人、歸妹、漸、垢、快、解、蹇、頤、大過、未濟、既濟"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內在交互中,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現四次。

    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內在交互的作用,便只有"乾、坤、既濟、未濟"四卦,每卦各出現四次。

    復由此類推,就可了右在此天地之間,除了"乾、坤、坎、離"代表陰、陽的元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物理或人事,無論如何千變萬化,它的吉兇觀念價值的構成,唯有"既濟、未濟"兩個對待的現象而已。

    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畫未分以前,陰、陽未動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體認大易"潔靜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圓中的妙用了。

本書譯事的經過

    本書的完成,說來非常慚愧。遠在三年前,有一天,程滄波先生對我說:商務印書館要翻譯《周易》為白話,這個工作,原來是由劉百閔先生擔任。劉先生承諾以 后,忽然作古,所以王云五先生與程先生談起,想叫我來擔任這個工作,我與百閔先生也認識,當時聽了,便沖口而出承但了此事。在我的想法,如果沒有別的打 擾,每天翻譯一卦,至多半年可以完成。誰知開始著手翻譯時,才發現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

    一、譯本的原文是《周易》,必須要盡量與原文原意不離譜。不可以隨便說自己的易學見解,也不能獨取某一家的易學見解為準。

    二、上古的文字,一個字或兩三個字便可代表一句話或幾句話的語意。如果已經了解了古文的內涵,《周易》原文的本身,本來就是白話,用不著更加語譯。

    現在既要用現代語來譯出,既不能離經一字,又必須要加上解釋字義、考證原意等工作。有時原文只用一個字,但我們需要用好多字來表達它,而且還不能作到盡善盡美。因此便要在"今譯"以外,再加"今釋",才能了解。

    三、歷代學者對于"五經"的著述和研究,包括"四庫"以后的著述,如《皇清經解》,《續皇清經解》等書以外,要算有關《易經》的著述為最多,而且各家都別有會心,甚至互相矛盾的也不少。

    我們當然也不能忽略這些資料而不顧,究竟如何取裁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當時的立意,是以漢易為原則,盡量避開宋易的解釋。因為易學的內涵,雖然以"理、象、數"為主,如果真能懂得了注重"象、數"的漢易,其理自然便在其中了。"象外無詞",原是研究易學的篤論。

    有了這些問題橫梗在前,所以開始翻譯乾坤兩卦時,便費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其馀每一卦,原意計劃用一個星期把它翻譯出來,結果還是不能如愿以償。

    在這一段時間,除了手邊原有收藏有關《易經》的書籍以外,還得王新衡先生的幫助,送我一套文海出版社《國學集要》第十種中有關《易經》這一全部的書籍,盛意而感,至今還欠上這筆情債。

    跟著,我的俗事和課務紛至沓來,實在無法閑坐小窗翻《周易》了,所以一拖再拖,翻到"觀"卦時,便擱筆遲延,一直沒有繼續工作。中間曾經寫信向王岫老商量,希望另請高明完成此事,結果岫老又堅持不便改約。

    去年春天,徐芹庭來看我,談到《易經》譯稿的事,他看我忙的可憐,便愿意替我完成其事。我當時也想叫他試試看。因為芹庭剛進師大的那一年,便認識我。除了 欣賞他誠樸的氣質以外,還有很多難能可貴的善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是一個孝子,每個星期都要趕回苗栗鄉下,赤腳耘田,幫助父母去種地,所以我就叫他 先從《來注易經》入手,希望他對《易經》下番工夫,結果他的碩士論文照著這個目的來完成,博士論文則研究漢易。他目前偏重"來易"和漢易。從我研究"象、 數"方面的朱文光博士,又遠在國外,不能和他互相切磋。

    半年以后芹庭送來全部譯稿,他從"噬嗑卦"以后,一氣呵成的成績。我看過以后,便對他說:"很可惜"你仍未脫離"來易"及漢易的范圍。但是,有了這樣的成就,的確很不容易。

    這樣一擱又是一年。到了年底,程滄波先生又催我交卷。我也覺得實在說不過去了,再去信和岫老商量,希望能采用芹庭的譯稿,而且由芹庭負起這本書的著作責任。結果得到岫老的勉強同意,但說必須注明是我和芹庭的合著。因此才有本書的問世。

    但我仍以至誠,向商務印書館和王云五先生以及讀者,致無限的歉意。才力和精力有限,未能達成想像中的任務,希望將來能夠好好地完成一部《易經》的研究,貢獻給大家以作補償。這是否能成為"既濟卦"或"未濟卦"的祝詞,便很難預料了。

一九七四年,臺北

轉自尚南論壇

http://www.shangnanwang.com/bbs/redirect.php?tid=21138&goto=lastpost#lastpost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歐洲金靴|教育之亂,禍起蕭墻
  2. 星話大白|越南
  3.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4. 鄧論學習 (十二) 是四人幫搞的“血統論”嗎?
  5. 是右就必須反,必須批
  6. 胡錫進為什么總改不了陰陽怪氣的老毛病
  7. 對菲律賓斗爭的關鍵是,讓它的挑釁得不償失
  8. 譚吉坷德|決戰,或許正在悄然開始
  9. 到底是誰在夸《新聞女王》?
  10. 戴雨瀟:疑似國家公務人員雇水軍散布假信息操縱輿論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5. 這是一股妖風
  6.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7.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10.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視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